南山經·䧿山·柢山
又東三百里柢山,多水,無草木。有魚焉,其狀如牛,陵居,蛇尾有翼,其羽在魼下,其音如留牛,其名曰鯥,冬死而夏生,食之無腫疾。
(魼,音屈。鯥,音路。) 杻陽之山向東三百里為柢山,山上流水不少,但山卻是光禿禿的,沒有草木的覆蓋。水中有一種名鯥的魚。郭璞贊曰:
魚號曰鯥,處不在水。厥狀如牛,鳥翼蛇尾。隨時𨼆見,倚乎生死。

清·吳任臣所繪鯥

跳跳魚
雖說是魚,但它常在陸地生活(“陵居”、“處不在水”)。它的形狀和聲音都像牛,尾巴則像蛇,還有翅膀,羽毛生長在脅下。冬天蟄伏而夏日出來活動。吃了它的肉可以防治癰腫(郝注癰腫,筆者認為當是水腫,因鯰魚、泥鰍之屬,皆有治水腫之功,鯥亦類之)。 鯥是集魚、蛇、鳥、獸四類動物於一身的怪魚,有點像跳跳魚(彈涂魚),也是一種可以生活在陸地上的魚類,但不是說可以完全離開水。而且跳跳魚也有冬眠的習性,發情的時候叫聲如牛。目前是找不出比它更符合鯥的描述的動物了。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