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天爷还会眷顾开普敦吗?
还在约翰内斯堡的时候,就听说开普敦缺水的事,当时也没往心里去。直至到了这里才感受到问题的严重性。在开普敦旅游的五天时间里,导游小杨每天念叨最多的就是什么时候能下雨。缺水已经影响到这里的方方面面,街心公园的喷泉已不再喷水,部分公共卫生间不提供清洁用水,连西海岸国家公园的部分湿地也因为干旱而明显水浅了。如果事态继续下去,据称学校可能要提前放假、餐饮要停业,最要命的是旅游业也可能要受到影响。这不是危言耸听,当地政府估算,到4月12日,开普敦可能将无法再从水库取水。届时,城市的水厂将彻底中断供水,开普敦也将成为全球第一个断水的大都市,开普敦人把这一天称为“归零日”(Day Zero)。
开普敦缺水这件事,我们的央视也报道了。来自同样缺水地区的我们,对此深有同感。从去年十月起,开普敦市已启动限水措施,但收效甚微。在目前严峻的用水形势下,开普敦市决定采取更严格的节水措施:从2月1日起,每人每天的用水量将从原来规定的87升降至50升。说实话,这个标准按北京的用水标准衡量真的不高了。进一步,政府还呼吁节约用水,比如:要求人们的洗澡时间由原来的两分钟降至90秒、冲厕所的次数由原来的每天3次减至1次等等,不知已习惯用水大手大脚的开普敦市民,这一措施能否接受。



一向风调雨顺的开普敦,几乎没有地震、台风、火山等自然灾害,要风有风,要雨有雨,冬天不冷夏天不热,充沛的阳光和肥沃的土壤,使得开普敦享有全球最宜居城市之一的美誉。在开普敦人的心中,水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十种灾难降临也轮不到缺水这件事。即便是暂时的干旱,也会在不久的将来缓解,开普敦人相信,上帝始终是眷顾这里的。但从2015年至今,这里没有下过一场像样的雨,百年不遇的大旱持续肆虐,河水断流,水库逐渐干涸,城市供水告急,缺水的警报一声紧似一声地拉响。常年生活在无忧环境下的人们从没有这么紧张过,人们已开始储备饮用水。据导游小杨说,超市已限量卖水,大桶饮用水售罄,免洗洗手液、湿纸巾售罄,甚至5升以上可用于存水的大塑料桶都卖光了。具备能力的人家开始打井取水,小杨也在自家的院落里打了一口井,但水质偏硬、发黄,不敢饮用,只能浇花、洗车、冲厕所。总之,人们采取各种措施,以应对归零日的来临。
作为短暂来访的游客,最直接的影响可能就是饮用水的紧张。旅行团之前每天提供一瓶水的制度,自2月10日之后就不再提供了,中餐馆也不提供热水,这就意味着游客们要各显神通了。小杨甚至开玩笑地说,今后从中国来的游客恐怕要自备饮用水了,呵呵。
也许是我们头一天在好望角祈福,让我们顺利登上桌山的福运还在延续吧,第二天早上开普敦上空就乌云密布,头一天还清晰可见的桌山已完全被云雾覆盖,多日明媚的阳光不见了,空气中也弥漫着湿气,像是有场大雨要来临。果然,在去往厄加勒斯角的车子开出不久,雨水就渐渐地下了起来,车窗外挂满了雨珠,还顺着个别密封不严的车窗缝隙流进了车内,从车窗望向对面的车流,每辆车挡风玻璃前的雨刷器不停地扫来扫去,看样子雨势不小。小杨高兴地说“下吧下吧,多多地下吧,开普敦人们盼雨盼的都不行了。”我们开玩笑地说,我们这次是太有福了,竟然把雨神带到开普敦了。当然我们也关心这场雨能否缓解开普敦的旱情,回来后一询问,实际也就仅仅湿了一下地皮,大风一起,一切又恢复了往日的艳阳高照。

长期生活在舒适的环境中,对自然灾害就有些麻木,对这种突然降临的危机就没有应对措施。在供水问题上,开普敦市基本“靠天吃饭”,既不采取人工降雨的措施,也不寻找其它水源,既没有长远规划,更没有应急方案,未雨未绸缪。比如那天乌云密布的天气,要是在北京,几发溴化银催雨弹打上去,决不让这片积雨云轻易地飘走。而三面环海的开普敦,以前从没有想到过海水淡化,据说现在正日以继夜地建设一个海水淡化厂,按计划工厂将于2月底竣工。
“归零日”日益临近,开普敦市民正在做最坏的打算。届时,不仅老百姓生活将受到严重影响,整个经济特别是起着支柱性作用的旅游业将遭重创。如果现在问开普敦人最需要什么,多数人肯定会回答:赶紧下雨吧!
在写这篇文章的时候,开普敦传来消息说开始下雨了,对那里的百姓来讲,可能没有什么比这更好的事情了。但愿这场雨能缓解旱情,能浇灭大众求雨的焦虑,使“归零日”成为一个留在人们心中的记忆。
Aloha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恩施,北纬30°的山水秘境 (8人喜欢)
- 早春,丽水 (10人喜欢)
- 山水桂林 (6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