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贤妻有毒》(leidewen)读后感
* 剧透警告慎入!
重生文到现在为止看过不少,一般来讲,要么是复仇,要么是尽力避开天灾人祸的重新过好自己的日子,或者两者结合混搭,但人生主线基本和前世是差不多的,很少有这篇这样从一开始就岔开了路,立场自始至终截然不同,从另一视角深刻反思了许多东西,因而有很多值得探讨的点。
女主角设定来自于杨家将故事中的杨五郎和罗氏女,一般多会感叹两人命运多舛不得相守(当年看《少年杨家将》时很是唏嘘),这篇带着些现代人的思考来探讨两人为何会走到这个地步,而男主角顾仁的存在简直就是程安(杨五郎)的反面参照,这一对比就能看出许多东西了。
先说女主角段绮罗,从小有个过于严格甚至可以说无情的爹,以至于长年生活压抑,所以在前世里程安这个阳光般自由洒脱的男孩一出现,她那份长期压抑而滋生积累的反叛被引诱了出来,一发而不可收拾。两人的阶级差距过大,家庭阻力太强,前世里为了能在一起可谓历经艰辛,非常的不容易,所以在最后成亲时两人抱头痛哭,那是种“终于办到了”的激动,至此只从两人的角度来看,还是蛮让人动容的一个爱情故事。然而幸福只维持了三天,程安出征,然后失踪,这之后的十八年里女主经历了惨痛的蜕变,因为那些曾经的努力,使得她不可能退缩回过去,只能留在程家以寡妇的身份活下去,应该说程家人对她还不错,然而这份不错实际是种客气的疏离,无视女主希望融入的种种努力,人们对待客人总是可以百般容忍的嘛,这一点女主在重生后也看清楚了。然而这十八年的军旅经历又何尝不是塑造了现在的女主?私以为正是这种种苦难磨练了她,从童年时父亲对她医术上的磨砺(简直是让人发指的严厉),其后是大起大落的婚姻上的打击,之后为了重新确定存在的意义而走上战场,从最开始的军医医人,到后来的制毒克胜,段将军一词,不仅是军阶军职,更是一种认同的尊重。作为一个平民家出身的女子,不仅要跨越阶级(这其中不仅是旁人对她的身份认同,还有许多自小耳濡目染的知识行为与礼教差异),还要跨越性别领域,更要在专业上实现巅峰超越,她这十八年里将这些一一实现,没有超越常人的坚强与努力、非凡的意志力与坚定的决心、甚至没有出众的天赋与扎实的基础都是不能成功的,她前半生的经历将她推到了这个机会面前,而她前半生的经历造就的她的种种品质又何尝不是为这个机会而量身订造的?真可谓“时也?命也?”绮罗的非凡成就与传奇人生本身就可谓是个完整的传奇英雄故事了,再加上一个有着宿命转折般的结局,那个十八年来作为她生命支柱的男人,突然从敌人阵营里冒了出来,带给她沉重的背叛,击毁了她生存的信念,于是终于以自尽来结束这一生(钢极易折啊)。咳,这故事如果好好写一写怎么有种史诗的味道……
女主重生了,她不会再选择那段盲目坎坷而又波澜壮阔的爱情,从这个局中跳出来,她以旁观者的身份来注视省思这段感情,牵扯其中的每个人,他们的种种心态。这时的女主,我们所看到的这个少女,性格冷清,甚至于冰冷,她前世中的种种苦难将她打磨的如铁般坚硬,她不会再轻易被人影响,她立在那里本身就有种撼动旁人的力量,然而她又是内敛的,不与她交际不会感受到她自内而外散发的光芒。可以说,经历了前世那般传奇的一生,她这辈子真是大材小用了,这个故事是为了从另一个角度来反思一个女子的传奇一生,变换角度固然能挖掘些值得探讨的东西,却有些遗憾的将整个故事格局改小了,不知女主走出感情的阴霾后,是否会遗憾不能再踏入熟悉的战场,将自己的智慧才干都完全发挥出来?我的感觉,以女主清冷的性格,她对男主顾仁有基于前世的愧疚、有感激、有家人般的依赖与信任,但在男女之情上我有所质疑,说真的,大概因为她重活一生的理智与冷静,前世那般波澜壮阔的坎坷一生不是一般言情女主所谓被蒙蔽被陷害的所谓愧悔的一生,那些东西太深刻了,绝非一般浮于表面的仇恨,所以她的理智与冷静也不是一般的层次,因而使得她缺乏激情,所以她与男主的相处,如家人般温暖,却绝没有恋人间应有的热烈。虽是情理之中,却又不可谓不是个小遗憾。
女主的反思,我分成以下几点,对自己的父母家人,对程家人秦家人等上层阶级,对男主顾仁,对男二程安。
先说对父母家人,主要是女主的父亲段鼎,作为一代神医,对自己要求严格,对女儿和学生也是如此,严格到几乎令人发指的地步。所以那么多人求学,学出来的只有女主和她大师兄时亚,而这两人在医术上达到常人不能及的高度时,性格上又不约而同有着不成熟甚至缺陷的地方。时亚为了成就自己的功业不惜投敌制毒,成了女主一生的对手,其扎实的医术反而成就他的毒术,引发两国间无数死伤;而女主在前世与程安相识后爆发出的叛逆,也可谓在性格上长期受到压抑且得不到正确引导的结果,她还年轻,所以还只是不成熟,不像时亚,已经走歪了,而其后女主能够认同用毒来对敌人实行灭族、杀害无辜平民,这种无论有多少现实的原因、在道德上都是不可原谅的事,也可见她道德上一直隐藏的缺陷了。所以段鼎的教导其实很有问题,他注重的只是医术,并且过于严苛,故而我其实挺理解时亚会形成后面观念的原因:那么苦的训练过程都已经熬过来了,他有那个资本自负,也急于寻求一个通道去展现自己的成果,将长期的压抑爆发出来。他在道德观念上缺乏引导,故而有他自己的原因,却又如何不是段鼎这个师傅的疏忽?所以对这个父亲兼师傅的角色,我的感情蛮复杂的,他作为师傅,既可以说成功又可以说失败;他又有点可怜,要面对徒弟长歪了的现实,可能连他自己也不清楚原因;他的女儿长成如今这样冷清的性格,卷入种种是非坎坷不已,其实从小潜移默化扭转了她命运的人正是他自己,他一方面尽心教导她医术,由内而外的毁了她如平常女孩般生活的可能,一方面又希望她如平常女孩般幸福的生活,这简直……想让人抓着他的肩猛摇“你到底是想怎样啊!不带这么玩人的!”这大概就是高智商低情商的专业人才所必然会出的一类问题?
女主对其父的反思,主要是亲情方面。前一世还缺乏人生经历的女主,聚焦的是父亲的严苛与固执,这个可以理解,在重生后,对于父亲曾经强力压在她身上的那些严苛与束缚,她已经能够放下,能够跳出,所以能看到那些过于醒目的压力之外的一些东西,比如父亲的关怀与爱。我再强调一下,即使有这些东西,我也不认为女主的父亲做的就都是对的,无论初衷如何,重要的是结果,好心办坏事的多了,人们却必须要为结果负责。因为这一次女主走的路不同了,所以反而给了段鼎一些机会来确实展现他的父爱,而不是像前世那样,固然有,却被很多其他东西掩盖了光芒。段鼎其实也有一些对女儿教育上的反思,但依我看来不到点子上,不予置评,文中更多的还是他的医术,他如何对待医术,以及他的医术的影响。对女主而言,有这样一次机会来反思前世与父母的关系,重新客观认识自己的父母,弥补前世给父母带来的伤害,呃,是重生文的套路了。
与反思和家人的关系不同,对程家人秦家人等上层阶级的反思可以说是本文的一个亮点。前世里女主借着婚姻实现了阶级的跃迁,她一直是站在程家人的立场上来看的,所以一心为程家,仇视秦家什么的都是理所当然。然而一旦跳出程家,甚至跳出这个阶级,女主能看到的就不同了。站在顾仁的妻子的立场,她不再是段将军而是一介平民,她能看到的是整个上层阶级的自私寡恩与尔虞我诈,程家其实与秦家并没有什么不同,他们同样高高在上,与女主这个平民的交际总带着点施恩的姿态;无论平常没有利益冲突时程家表现出如何的宽容,甚至帮她掩盖一些破绽,但一旦涉及利益冲突立刻就是另一副嘴脸;而女主无论为他们做过什么,甚至无论付出怎样的牺牲,在他们看来都带着些理所当然的意味,所以在女主几次救了程家人甚至救了整个程家的情况下,程家人依旧可以出于自身的利益而对她下杀手,甚至公报私仇予以迫害。就此读者能看到退却主角光环的程家,与那些互相倾轧的上层阶级家族一样有着丑陋的一面,甚至因着前后对比显得更为不堪。不禁唏嘘,女主前世所付出的一切,真的值得吗?而因着立场的极大转变,我甚至对整个上层阶级都感到反感,这其中太多的不平等,却需要女主(这个阶级)来承担,就这样一个立场与角度的转变,即使在女主层面只是心态上的反思与对现实进一步的认识,就读者而言却有些更深刻的东西被揭露出来,值得玩味。我个人很喜欢故事里对程家的描述,无论是家族对外的态度还是家族内部的矛盾与人际处事都很立体,光的一面与暗的一面都毫不避讳的予以笔墨,基于现实与人性的合情合理,故而从女主角度来看他们时正时邪,他们与女主之间的立场随着故事发展几度改变,有合作有对立,最后是一个很中间化的态度,甚至女主和程太君就前世说开(这二人如母女一般的感情还是挺让人动容的),却也有些深层的东西无法改变,所以故事结尾两家人见面依旧是尴尴尬尬的。而这个家庭内部也是分分合合,因着女主有些阴暗的东西被挑到了明面上,有些人的命运被改变,结果似乎只是一些腐败的东西被存留了下来,好像还不如上一世,一干二净的置之死地而后生呢……
程家是被里里外外的重点刻画了一番,而顾家,虽也有较多笔墨,但似乎与程家一比就只是(各种意义上的)小巫见大巫了……对重生的女主来说根本不在话下。所以只谈谈男主顾仁。顾仁对女主来说,无论前世还是现世,各种意义上都是其坚实的后盾。家里作为药材商,前世里就是女主独家供货商,而且是那种,无论多过分的要求,都一言不发的尽力办好。女主在前世里就对顾仁有所愧疚,毕竟她悔婚在前,其后程安身死前线,顾仁表示宽容,仍愿意继续照顾她,出于各种考量她拒绝了,只能用对其家族事业的照顾来表达感激。作者在这里不吝笔墨的从两人视角各有描述,绮罗一直是将自己置于愧疚方的(道德制低点),这种愧疚强到她不敢再接受顾仁的任何好意,只敢以自己的方式来补偿,是一种鸵鸟心态,自我安慰。然而后面她将全部心力都置于战争中时,却又不知不觉的依靠着顾仁,可以说,没有顾仁在药材上的支持,她后面也无法成就一番功业。这些她在前世都毫无所觉,毕竟注意力的集中点不在这里,但在重生后,她仔细回想并反思关于顾仁的点点滴滴,赫然发现那个在战场上跟随她左右的掌事正是顾仁!原来尽管自己竭力想补偿他,却又出于愧疚的不敢去见他,他却依然安之若素的在她左右,隐瞒下所有可能让她不安的因素,自始至终完完全全的只为她一人设想。女主没有明说,却从侧面的担忧描述出顾仁为她着想,自己却可能面临的家族事业的巨大压力。然后女主又纠结了,如果说前世里两人的交集就到自己退婚为止,今生一切从头开始,所得之果只应自己所造之因,那前世里的那些羁绊该怎么办?她在意顾仁前世里究竟如何看待她,也在意没有了前世那些共进退的经历,顾仁又是如何看待她。这里作者让女主向男主坦白了,然后借男主之口,道出其前世的心理。
顾仁的确是个非常宽和仁厚的人呢,他因为从小一起学过医的原因,对女主有佩服有怜爱,小小年纪也有些许悸动,但这些情感毕竟还太浅,他们有很长时间不曾见面,顾仁也有自己的家族责任要负担,所以说顾仁当初轻易同意退婚,实在谈不上什么高尚的情操,纯粹是,这件事没那么重要,不值得他争那一口气。程安死后表示依然愿意接受女主,也是同样的道理,此时他站在道德制高点上,要做出个宽容的姿态实在易如反掌也无甚损失,由此何乐而不为?然而这一切心态在见到战场上的女主之后,慢慢改变了,可以说,是战场上那个果决坚毅的罗将军打动了他,震撼了他,他心甘情愿支持她所做的这一切,不是为了什么愿续前缘的情爱,过去种种他已丝毫不在意了,不然就不会一直没有透露自己是顾仁的事,他所做这一切,不过是对眼前这个罗将军深深的佩服与敬重,这实在是一种更郑重更深沉更纯粹的情绪,有点战友同伴之谊,相携相依之义,这种情义,若非共历过生死是无法结成的。也因此,它比利益同盟更坚固,比男女情爱更郑重,比家族维系更纯粹。也因此,女主在意顾仁,对他的感情远比单纯的家人或恋人间的情感更深刻。也因此,她会在意,此顾仁,究竟是不是彼顾仁。
而此生的顾仁,依旧主要是个支持者的角色,如一块璞玉,温润低调,不会主动散发光华吸引人眼球,却在回首间依然能感受到它持续散发的温暖。他对女主的感情变化,其实和前世颇为相似,那一刻的升华,依旧是在战场之上。而女主历经前世种种而冷硬的心,着实需要这样一块暖玉,无知无觉中带来温暖,两人在性格与配合位置上可堪互补,天作之合。其实纵观整个故事,所有剧情真的都是围绕女主,女主或主动或被动的反思前世、推动剧情,而男主无论是在女主情感上,还是家世力量上,都是其坚实的后盾,无条件的支持她,如此女主才能在这诸多人际与利益周旋中一直走下去。也因此,这男主……除却前世追随的事实与女主情感反思以外,存在感稍微有点弱啊,有时候还不及程安与程老太君抢眼啊!(默默的为男主点个蜡)实在是其性格与剧情中所处的位置占很大一部分原因,一场战争中,后勤可谓是重中之重,所有兵书都强调了再强调,可一场胜仗下来,人们谈论最多的却永远是战略谋划的智计无双与前线将士的英勇无敌,重中之重的后勤供应?能有人记得提一句没失职拖后腿就算不错了!实在是,这个位置如顾仁的性格,宽厚、本分、低调、坚实,无光无华,却又不可或缺,提起来终究只能平淡。所以说,男主处于这个支持者的位置,实在很吃亏啊!只能从另一方面来自我安慰,正是因为这样一个宽厚而坚实的支持者的位置,男主才能自始至终陪伴女主身侧,两人能彼此信任始终,亲密无间,能随时插空的随着剧情秀个恩爱,虐一把程安(……咳)。
最后说程安,私以为作者对他的刻画比对顾仁的多,毕竟作者也坦诚本书的设定来自于杨五郎和罗氏女,这俩本身才应该是男女主的(咳),顾仁这个男主的存在简直就是为了作为程安的对照,以此来深刻剖析程安配不上女主的那一面(忍不住给顾程两人都点个蜡)……程安实际上是个很矛盾的角色,表面上看他,出身世家,相貌英俊,武艺出众,受家人宠爱,性情开朗,善良体贴,实在是个阳光少年。可他实在不够成熟,缺乏生活的磨砺;且又可称作生不逢时,因为父母要出征,他在三岁以前没有得到很好的照顾,而这一时期其实对人性格养成是有很大影响的。可以想象,其性格的懦弱与敏感不安在此时就已埋下了种子,而其后父母虽有意补偿,却没能将其懦弱不安的种子挖出来,只是将一切都掩盖。于是到了后来,战场之上,其阳光表面下深深隐藏的性格懦弱的一面就爆发出来了,然后造就了他两世的悲剧。说实在的,程安也实在是倒霉,懦弱就懦弱吧,这也实在谈不上什么不可原谅的罪过,这世上性格懦弱的人,一抓一大把,也没见这一堆堆的人都活的生不如死啊;可就偏偏是他,前后两世简直就像逃不开的宿命,无论如何都会遇到战场上失踪的生命转折,随后让其懦弱的一面主导了他的人生,身不由己,不敢面对的缩起头,随波逐流。如果没有这些事,他懦弱的一面也许永远都不会被激发暴露出来,对其人生也就不会有什么影响,可偏偏……上天给了他一个巨大的磨难考验,而这个磨难超过了他的承受极限,他没能“爆发”,于是只能“死亡”。对他的悲剧,个人因素与造化弄人应该算一半一半的,而前世是彻底的悲剧,现世因为女主的重生而有了转折,但这转折也是被动的,因而其实难断他的心境,是不是走出了逃避式的随波逐流。
先说前世,程安遇到绮罗,两人争取婚姻自由,这里看起来是需要巨大勇气的一件事,似乎是他懦弱性格的一个反证,但要细究起来却并非如此。首先程安本身站在一个比较优越的位置上,他的性别,他的阶级,决定了他在这件事上所受的责难并不会像女主那样大,更何况他还有疼爱他的父母家人,可以说,即使他失败了,也不会有什么伤筋动骨的损失,所以并不需要像女主那样付出破釜沉舟般的勇气;其次他不是一个人,这件事不是他单方面的反抗,他有战友,他有感情支撑依靠的对象,要知道两人抱团取暖可比一人独自抗争要容易的多啊,绝对是一加一大于二。所以说,这件事虽然达成的不容易,但其中的矛盾冲突还没有激烈到掀翻他阳光表面的那一步。可随后残酷的战争却到了那一步。战场失利,父兄身死,自己也脑部受伤流落他乡,且越是在外游荡,他在母国在家族的立场就越是慢慢消失,他渐渐的,再也回不去了。私以为他的失忆,几分是因为伤,几分是因为他无法面对太过惨烈的现状。要知道人脑是很神奇的一个系统,并不完全由我们的意念掌控,比如人脑有时会选择操控记忆来避免过于强烈的刺激与不断叠加的负面情绪,是为一种自我保护的机制。最常见的,我们现在回去翻翻看关于过去的记忆,难道不是开心快乐的多,痛苦忧伤的少?而那些痛苦忧伤的记忆是不是已经淡淡的,如隔层纱一般,已经不会掀起太大波澜了?这正是人脑随着时间慢慢忘掉了那些负面的记忆,是对我们自身的一种保护。而有些极端的情况,人脑会直接的屏蔽掉一些记忆来实现自我保护,程安就极有可能是这种情况。当然如果硬要将这些都归咎于脑部的伤,也不是不可以,可看看最后,千钧一发之时,他记起了家人记起了过去,却唯独没有记起段绮罗,为什么?难道这不是他的大脑为了避免自身精神崩溃而设立的最后一道自我保护的屏障吗?因为他的潜意识其实很清楚,他最对不起的就是他的妻子段绮罗了,而他也绝对无法面对这个现实,于是他只能忘记,终其一生,永不想起。这人已经懦弱到需要大脑的自我保护机制来维持正常的精神状态了,实在是,不堪站在这样的家国责任面前,他实在比不上绮罗远矣。
再看现世,因为绮罗的重生,因为她微妙的改变了秦程两家在出战前的立场,程家不至于像前世那般落得个如此惨烈的下场,虽还是败了,但人都活着,家族也借机避开了烈火烹油的处境。程安也回来了,却在随后送公主和亲的路上“中箭身死”……这真是,好想抽人,有这么作死的吗……都已经做了完全的准备去迎接伏击了,这回却是程安自己不想活了,又是因为觉得无法面对现状,可又不像前世可以借忘记来逃避,那就借用物理手段解脱吧……这真是,更无法让人原谅的懦弱了,此刻情景比之前世好不知多少,仅仅是这种程度就要以死了结,这样的他甚至比不上他的前世。之前因为与女主的感情受挫所积累的对他的些许怜悯此时立刻灰飞烟灭,他不值得,真是不值得。而后他身份上的尴尬处境,生理上对药物的依赖,完全都是咎由自取,真的是把自己作死到生不如死的境地去了;而他未身死的事实,又给其他人添了不少麻烦,及至后面被救了回来,还堪堪连累了女主被劫。这些且先不说,他的遭遇一半是自身的懦弱一半是时也命也,最让人怒其不争的是,他一直是个被动的角色,他在绝望求死后就一直是随波逐流的状态,没有想过要主动挣扎对面现状,非要别人对他下猛药。就是银镜公主也比他讨喜的多,她有追求亦有担当,对自己的身份负责,亦对自己真实的内心负责,私心里以为,作者给了程安这样一个结局,完全是为了给银镜公主一个好结局啊……
总的来说,程安这个人,让人怜其不幸怒其不争,就算懦弱,他本也有善良温柔的一面,若他不是处于这个位置,也不见得会遭受这般磨难,落得如此结局。
可惜天意如刀。
故事接近末尾,在对前世的反思都进行的差不多的时候,作者安排银镜公主想起前世,补完了前世绮罗身死后发生的一些事,且也借着梦境对程太君讲明了前世的那些事。原本这样的安排,是一个很好的面对面探讨过去与现在的机会,是一个直接的碰撞,可以顺势爆发出一些激烈的情感。但这样的安排也不可避免的会有一些合理性的问题,逻辑漏洞等(借由梦境知道一些在别处真实发生过的事还可以勉强混过去,可身体上的习惯这个需要成年累月训练的东西要怎么解释啊)。所以要看作者如何平衡,如果这个直接的碰撞足够精彩,那么那些逻辑漏洞也就瑕不掩瑜了。不过本文中这一段,个人的感受是不够出彩,没有超出那个平衡点,于是就显得有些可有可无。不过好在该有的反思都差不多进行完了,所以这也算瑕不掩瑜了吧……
最后再叹两句,本文的一些反思与剖析比剧情本身更精彩,为作者的构思切入点点个赞。一部言情小说能写的这么理智,即使是主角也不吝于揭下其必然正义的光环,实属难得。现在的重生文千千万,这篇应该一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