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吃大喝的新年到来之际 推荐一本好书《极简》
之前我发过一篇关于"幸福"的定义的文章,主要内容来自著名词人林夕的一次采访。他的一句话十分触动我:我们太习惯将"拥有"作为幸福的第一考量。如果从思考自己不需要什么,可以没有什么作为幸福的起点,那么幸福的定义是否就有所不同了呢?
极简主义,是很多人都了解的概念但是却不知道如何开始和持续的事情。书中提到一个重要点"安全感",人们通过购买和囤积满足安全感。通过购买来把自己包装起来希望得到周围人的接纳,其实这属于"归属感"。然后通过达成欲望来得到满足感。这些都属于正常动机。
如果这些需求都得到了满足而自己也知足了,那可以算是幸福之事。
有一个事业十分成功的朋友曾对我说过一句话:我现在不知道自己该去追求什么了?
是,他钞票,车,房都富裕的很,儿女双全,而且还很年轻,从他的语言中我体会到了他外在物质的富足但是内在精神的空虚。
作者从不同年代出生的人群的消费主义进行分析,无论任何时代的人,都是在满足安全感名义囤积物品。这是非常正常的,因为人们获得安全感、接纳感和满足感属于非常普遍的动机。所以,买就买,没必要剁手,因为剁了也没用,这属于内心需求。商家的策略和目的就是吸引我们买买买,消费者也从中体验到了购买带来的快感。然而大多都会在最终发现大量物品只会带来混乱和焦虑,而非安全感。
其实商品就是这样,一旦被买回家就出现两种属性:物品和杂物。作者乔舒亚这样定义杂物:"任何不能为他的生命增值"他老婆将杂物定义为:"那些在家里无法闪耀出喜悦光芒的东西。"
买东西时有冲动,丢东西时有犹豫。作者也有过如此经验,所以建议大家可以先从小物品开始。为了教给大家如何分辨哪些物品该痛快的扔掉,给出了很多种方法:实验法、项目333、29魔力。
作者还建议从小开始培养孩子极简主义的智慧,比如鼓励他们的改变世界的思维;带他们去不发达国家旅行;从十几岁开始,请他们自己购买昂贵的物品。现任美国总统就是这样要求自己女儿的,或许只有他们能够通过自己能力挣钱花钱的时候才能真正体会到富足和自尊。教导孩子真正需要的并非是他们拥有什么而是他们是谁。这样其实无关乎是富养女还是穷养儿,关键点在于比美貌更重要的是身体,比物质更重要的是精神。
书中作者也介绍了如何让自己变得更充实
1、 静坐、冥想、独立思考。
2、 减少电子干扰
3、 学会说"不"
4、 每周一日家庭休闲时光
在美国,美国人平均会将收入的2-3%捐赠出去。其实我不是呼吁大家捐款,而是真正体会付出和给予要比囤积物品更有意义。
在此有必要简短介绍一下作者:约书亚·贝克尔
一个20岁开上豪车,年薪百万美元的高富帅,每年工作362天的工作狂,失去了母亲之后也差点离婚,孩子也对他充满抱怨。于是开始扔东西直到剩下288件物品。放弃了7位数的工作,去旅行,去做美食,去体验人生。并开始写书,做网站,反而从中找到了生命的意义。
其实,当你认为人生充满不确定性或者在十字路口打转时,不一定要看成功学,励志学,可以看看《极简》或许可以带给你不一样的人生感悟。
![]() |
极简主义,是很多人都了解的概念但是却不知道如何开始和持续的事情。书中提到一个重要点"安全感",人们通过购买和囤积满足安全感。通过购买来把自己包装起来希望得到周围人的接纳,其实这属于"归属感"。然后通过达成欲望来得到满足感。这些都属于正常动机。
如果这些需求都得到了满足而自己也知足了,那可以算是幸福之事。
有一个事业十分成功的朋友曾对我说过一句话:我现在不知道自己该去追求什么了?
是,他钞票,车,房都富裕的很,儿女双全,而且还很年轻,从他的语言中我体会到了他外在物质的富足但是内在精神的空虚。
作者从不同年代出生的人群的消费主义进行分析,无论任何时代的人,都是在满足安全感名义囤积物品。这是非常正常的,因为人们获得安全感、接纳感和满足感属于非常普遍的动机。所以,买就买,没必要剁手,因为剁了也没用,这属于内心需求。商家的策略和目的就是吸引我们买买买,消费者也从中体验到了购买带来的快感。然而大多都会在最终发现大量物品只会带来混乱和焦虑,而非安全感。
其实商品就是这样,一旦被买回家就出现两种属性:物品和杂物。作者乔舒亚这样定义杂物:"任何不能为他的生命增值"他老婆将杂物定义为:"那些在家里无法闪耀出喜悦光芒的东西。"
买东西时有冲动,丢东西时有犹豫。作者也有过如此经验,所以建议大家可以先从小物品开始。为了教给大家如何分辨哪些物品该痛快的扔掉,给出了很多种方法:实验法、项目333、29魔力。
作者还建议从小开始培养孩子极简主义的智慧,比如鼓励他们的改变世界的思维;带他们去不发达国家旅行;从十几岁开始,请他们自己购买昂贵的物品。现任美国总统就是这样要求自己女儿的,或许只有他们能够通过自己能力挣钱花钱的时候才能真正体会到富足和自尊。教导孩子真正需要的并非是他们拥有什么而是他们是谁。这样其实无关乎是富养女还是穷养儿,关键点在于比美貌更重要的是身体,比物质更重要的是精神。
书中作者也介绍了如何让自己变得更充实
1、 静坐、冥想、独立思考。
2、 减少电子干扰
3、 学会说"不"
4、 每周一日家庭休闲时光
在美国,美国人平均会将收入的2-3%捐赠出去。其实我不是呼吁大家捐款,而是真正体会付出和给予要比囤积物品更有意义。
![]() |
作者是个高富帅 |
在此有必要简短介绍一下作者:约书亚·贝克尔
一个20岁开上豪车,年薪百万美元的高富帅,每年工作362天的工作狂,失去了母亲之后也差点离婚,孩子也对他充满抱怨。于是开始扔东西直到剩下288件物品。放弃了7位数的工作,去旅行,去做美食,去体验人生。并开始写书,做网站,反而从中找到了生命的意义。
其实,当你认为人生充满不确定性或者在十字路口打转时,不一定要看成功学,励志学,可以看看《极简》或许可以带给你不一样的人生感悟。
![]() |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