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周作人《雨天的书》
周作人先生是一位非常具有现代精神的作家。这些写于一个世纪之前的文字,除却语言习惯的差异,怎么看怎么像是今天的文字,甚至比今天的大多数文字更有思想,更具锐气。也就是说,我们今天的精神世界跟100年前比起来,并无多大进步。
周先生笔下的世界非常丰富,文学,教育,饮食,旅行,艺术,文法……甚至性教育,在这么多方面,他都有着洞察。
比如他对神话和童话的解读,放在今天仍然极具价值。
“儿童相信猫狗能说话的时候,我们便同他们讲猫狗说话的故事,不但要使得他们喜悦,也因为知道这过程是跳不过的,——然而又自然地会推移过去的,所以相当的应付了,等到儿童要知道 猫狗是什么东西的时候到来,我们再可以将生物学的知识供给他们。”
“以性的心理与善种学研究著名的医学博士蔼理斯在《凯沙诺伐论》中说及童话在儿童生活上之必要,因为这是他们精神上的最自然的食物。倘若不供给他,这个缺损永远无物能够弥补,正如使小孩单吃淀粉质的东西,生理上所受的饿不是后来给予乳法所能补救的一样。吸收童话的力不久消失,除非小孩有异常强盛的创造想象力,这方面精神的生长大抵是永久的停顿了。”
“ ‘街上没有雨水,也没有泥水:因为雨一下,天空中就布满了一种玻璃的雨伞,所以没有各自拿伞的必要。’
这与童话里的法宝似乎没有什么差别,只是更笨相一点罢了。”
“科学小说做得好的,其结果还是一篇童话,这才令人有阅读的兴致,所不同者,其中偶有抛物线等的讲义急忙翻过去,不像童话的行行都读而已。”
周先生非常懂得如何享受生活,尽管人生总是充满各种痛苦。
“生活不是很容易的事。动物那样的,自然地简易地生活,是其一法;把生活当作一种艺术,微妙地美地生活,又是一法:二者之外别无道路,有之则是禽兽之下的乱调的生活了。生活之艺术只在禁欲与纵欲的调和。蔼理斯对于这个问题很有精到的意见,他排斥宗教的禁欲主义,但以为禁欲亦是人性的一面;欢乐与节制二者并存,且不相反而实相成。人有禁欲的倾向,即所以防欢乐的过量,并即以增加欢乐的程度。他在《圣芳济与其他》一篇论文中曾说道,‘有人以此二者(即禁欲与耽溺)之一为其生活之唯一目的者,其人将在尚未生活之前早已死了。有人将其一(耽溺)推至极端,再转而之他,其人才真能了解人生是什么,日后将被记念为模范的高僧。但是始终尊重这二重理想者,那才是知生活法的明智的大师。……一切生活是一个建设与破坏,一个取进与付出,一个永远的构成作用与分解作用的循环。要正当地生活,我们须得模仿大自然的豪华与严肃。’他又说过,‘生活之艺术,其方法只在于微妙地混和取与舍二者而已,’更是简明的说出这个意思来了。”
© 本文版权归 buxiangyongdb 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 了解版权计划
-
努力好运气呀 赞了这篇日记 2022-03-17 16:09:18
-
Davidzhang5858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4-09 00:1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