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要“做你自己”,当代年轻人是如何确定“我是谁”的? | 好奇心研究所
![]() |
本文作者: 王朝靖
“做你自己。”
当你某天一觉睡醒突发性陷入“我这么活着有啥意义”的存在危机,你满怀焦虑地上网搜答案(你养成了这样一个好习惯,凡事遇到问题第一反应就是上网搜答案,仿佛你人生中会遇到的所有问题,别人都已经为你写好答案了),你总能听到这样的一个回答——“做你自己”。
在如今这个追求匠心的时代,你每年都能听到这句话百八十遍,最后陷入“自己究竟是谁啊”的终极追问。
![]() |
就像在世界上要找到自己的地理位置,你通常需要两个东西,一张静态地图,和你在这张地图上的相对位置。那些「做你真正的自己」式口号的可疑之处在于,它已经假设了有一个「自我」躲在你内心的某个地方,只要通过一些“正确的途径”你就能找到它。一旦找到就万事大吉,你就完成「成为你自己」的大型仪式,接下来只要「倾听自己内心」跟着做就好。
不过大概你也意识到了,自我从来不是固定的存在。打从一出生起,你就每时每刻都在不断被教育被影响被塑造,更别提人生有诸多偶然性了。地图不是静态的,地图上的你也不是静态的。
在以往,人和人之间的接触很有限,个体间的对比趋于平均值。一个班级里,学霸和班花就一二个,到了网络,人们频繁接触大量高颜值、幽默又博学多智的人。跟被地理空间限制的现实社交不一样,互联网把人一个个连接起来的同时,也让话语权更加集中在少数人手里。这些被聚光灯打亮的大 V、博主成了新的参照系,像“恋与制作人”这样的虚拟人物也在成为一种标准。一打开屏幕全是俊男靓女段子手,一熄屏就看到自己映在黑屏上的大脸,巨大的心理落差,让现代人普遍主观幸福感低下,人间一片大好,你仍旧丧气蓬勃。
人们很快就意识到自己和参照标准之间的距离,陷入集体焦虑后给自己找了一个出口,自嘲。通过降低自我评价来降低别人对我的评价预期,用防御性悲观来缓解自我认同危机。“人生已经这么艰难,我已经这么惨,你还忍心批评我吗?”
同时,人们也因为参照系统的高水准而变得更「完美主义」,不论是精心修饰自己的照片还是制定新年计划,人们对自己和他人的要求都比以往更高(也导致了完不成时的焦虑),夸大自我缺点的同时也变得更加自恋。
如今的世界变得很快,「我」和世界的关系也变得很快。和「做你自己」一样流行的,是「自我迷失」以及各种和「迷惘」有关的形容词。其实迷惘是世世代代年轻人必然会有的情绪。准确地说也不止年轻人,有些人长大了声称不惑,只是因为他们停止思考,不想了而已。迷惘从善意的角度也可以叫思考。
最关键的问题是,按捺住「我是谁」带来的焦虑,持续不断地寻找并修正参照物,持续不断地从内心和外在世界思考“自我”这个存在,本身就是一个前进的过程。
基于此,好奇心研究所通过调查总结了 8 个当代人是如何确定「我是谁」的观察:
【1.寻找归属感,用群体来给自己定位】
“是我是我”、“只有我这么觉得吗”……有多少人在互联网上寻找差异,就有多少人在互联网上寻找认同。
当被归类到“处女座”、INTJ、咸党时,
「我」 得以和其他阵营的人区分开来,同时有同一阵营的人可以互相理解。这种「我跟别人不一样」和「也有和我一样的人」的需求在网络上形成了一系列像“只有我这么觉得吗”的寻求同类的固定句式。
“我们本质上是共同体的一份子,正是在共同体中,我们学会怎样成为一个个体。”这句话是海德格尔说的。人类作为社会性的存在,通常会把自己放到某个特定群体里来获得某种和他人的联系,借由这种联系来获得对身份的确认。
星相学和算命经久不衰,表明了我们多么渴望得到理解,当有人能说出跟我自身情况相符的信息(即便是笼统的)时,「我」被再现了。
哲学家格蒙特·鲍曼往前走了一步,如今群体身份的可靠标志渐渐被流动性、不稳定性和个人主义所取代。过去的人用宗教、家族、企业来标记自己,而现在的人,不是不需要依附在群体上了,而是要求更细分化了。
如果有人写篇文章,「地球人」有这样这样的特点,没多少人响应。把地球人换成「空巢青年、佛系青年、丧气青年」,就能看到很多高举着手喊“是我是我”的人了,以后再换成“逗气青年、心瘫青年、勤废青年”也一样,只要找到部分“地球人”普遍的共性,再用个时髦点的词汇包装起来,群体就变得有个性、很娱乐,变得像商品一样,这个品牌能体现我(想要)的气质,我就买这个品牌的账。我被“开什么车、穿什么衣服、喷什么香水、听什么音乐、是哪类群体”定义。
说到这里,你是不是大约明白性格测试水准基本上都坏不到哪里去的原因了?
![]() |
【2.一边贴标签,一边反标签】
通常来说,人们讨厌被贴标签,但喜欢给自己贴标签——或者不知不觉就这样做了。
• “一看就知道是女司机”
• “50 后还谈恋爱”
• “逻辑这么乱,你文科生吧”
像性别、年龄、学科的标签之所以被讨厌,不是人们讨厌“女司机”、“50 后”和“文科生”,而是它们背后包含“女人就是不擅长开车”、“50 后就别瞎折腾了”、“文科生道理讲不通”。人们不愿意通过标签被做价值判断。
虽然人们喜欢高喊“随心所欲,为什么要给自己强加人设”,但在网络的隐蔽下通常会不由自主地给自己加个人设。
年轻人喜欢给自己贴的标签,往往是“学渣、懒癌、拖延症、起床困难户”,用并不严重的缺点来自黑。或是“颜控、吃货、强迫症、极简主义”,用接地气的品味/气质来自夸。
社交本身是一个戏剧舞台,每个人都会在别人面前扮演属于自己的角色。用一些策略来修饰自己的形象,从而去影响别人对自己的看法。
「标签化人格」就是一种策略,也就是人设。偶像明星本质上是一种「人格消费」,张国荣、李小龙、司马懿、孙中山、薛之谦,对多数人而言就是几个标签。现在社交网络一起来,每个人都有了把自己展示给别人的机会,通过社交网络获益越多的人就越注重印象管理,我们可以看到一个人在朋友圈微博上发的东西,通常都是一种类型的。
他们在社交网络上发的东西,有时候甚至跟他实际本人相差十万八千里,但就像哲学家威廉姆·詹姆斯认为的,“一个人在认识他的人眼中有多少种形象,他就有多少个社会自我。”对那些永远都看不到实际的他是什么样的人而言,那些标签化的人设,就是他本身。
【3.健身】
现在健身仿佛成了一种政治正确。
在注意力持续时间越来越低的如今,人们想要即时的反馈、一目了然的视觉化成果。外在美就成了最直观的体现。
你看交友软件,看上两三张照片就能决定是不是要跟 TA 认识。新添加的朋友也是第一时间去看人朋友圈里的照片。社会主流审美(中产/时尚界定义的审美标准通过社交网络(KOL 的展示)更直接地传达给年轻人)也要求有一个美的外在作为展现内在自我的平台。
福柯把“自我技术”(technology of the self)当做一种“塑造主体”的方式,“自我技术”就是“允许个人通过自己的方法或借助别人的帮助,在自我身体、心灵、思维和行为上转变自己,从而获得某种快乐、纯粹、智慧、完美和不朽。”健身就是这样一种转变,当人们晒出“before、after”的对比照时,那人仿佛完成某种仪式般地“重获新生”。以往的强壮肉体可能意味着从事体力劳动者,现在健身往往会和“毅力、充足的业余时间、良好的自我管理”挂钩。
附加在健身上的意义给自己一种感觉,觉得我在往好的方向改变,频繁地关注自己的身体也是在频繁地自我确认。
![]() |
【4、滤镜文化,你追求怎样的自我?】
这种对外在美的追求也体现在滤镜文化上,修图、滤镜似乎成了一种新的社交礼仪,人们对自己不添加滤镜的“素颜”抱有强烈的不安全感。
日本 2017 年度流行语是“insta 晒图”,Instagram 式伪装让自己能够在网络上塑造成“理想自我”。不会游泳的女孩去夜间泳池为了拍照,没有朋友的人租朋友来合照。这种伪装下,人们得以用另一个「我」来跟别人接触。
社交网络上的人仿佛天天都在旅游、去高档酒店、吃豪华料理,自己那些平淡无奇的生活不经过精心筛选和美化,就显得不值一提。滤镜文化下的「我」,成了一种创造性、表演性的「我」,吃面、化妆、自拍、逛公园,就像一个演员在台下准备,选角度、构图、拍照、加滤镜、配文,直到把作品传到网上,完成一次表演。生活成了素材,生活是次要的,「我」在观众的反馈里得到确认。
这就意味着,「我」会因为点赞数量的多少、留言的褒贬程度来改进以后的照片(也就是下一个「我」),在这种情况下,「我」会变成什么样在很大程度上是由这些“评审团”共同决定的。
【5.做一枚量化青年】
「量化自我」(quantified self)最早由美国杂志 Wired 的 Gary Wolf 和 Kevin Kelly 在 2007 年提出,核心是“通过自我追踪进行自我认知”。
技术的飞速的发展让未来的不确定性越来越高,未来来到的速度比以往都更快,不能及时更新自己的人很快就会陷入落伍的焦虑。对未来难以把握的人们希望能更准确地把握自己,基因检测、健康 APP、GTD 软件、年度音乐/电影/消费报告,对效率的追求使人更愿意借助数据来了解自己。每天喝多少毫升水、摄入多少热量、看几页书、睡几小时,技术的成熟让这些追踪和统计成为可能,还变得很方便。
而问题就变成,谁来规定这些数据,当一个人的方方面面都可以量化,他会把这些数据往一个「最优值」上靠,成为一个社会和科学规训下的「健康人」。
这种量化规训也体现在对评分系统的依赖,“首富、第一、前 30、top 250”,除了榜单依赖,电影、食物、音乐、颜值,在谈论某个人的时候,“他大概有 8 分”式的评价也很常见。量化青年对标准的推崇和信赖,让他迫不及待去翻看第一是谁,注意力被“头部”吸引,被动接受榜单制作人的审美。
![]() |
【6.我要学习】
瑞士学者克拉斯诺娃的一项研究表明,很多人使用 facebook 后会感到“失落和疲惫”,最大的原因是“嫉妒”。互联网加剧竞争观念,比较意识下,“人们越来越不能坦然接受自己在单位时间内,没有世俗意义上的成长”。而“学习”是最佳成长途径已经成为多数人的共识。
但是,学习是一件需要耗费长时间和经历才能看到成果的事,被商家、网络和游戏惯出来的“即时反馈习惯”又等不了,于是,看网上经管课程、社评,学一些跟自身没有强关联的“知识”来缓解焦虑,即便在听完“高效学英语的 10 个步骤”后从没执行到第三步。制造“在学、在进步”的假象,比起学习本身,“学习”这个动作反而显得更重要。所以知识付费、答题游戏盛行。
这样的结果就是没东西沉下来了,知识的讯息化让人成为速忘的知道分子,最受欢迎的总是那些“10 分钟学会受用终身的小技巧”。
【7.“关于这个我想说的是……”】
在人人都能发声,人人都是自媒体的如今,平民和权威间的界限被打破,人人发声的结果让假新闻横飞,情绪被放大,“我不赞成网络暴力,但对刘鑫除外”式言论满天。需要逻辑严谨验证的权威,通常不具备精确的导向性。贩卖情绪的 KOL、网红牵头,网民充当“道德审判”的角色,公众人物的“道德瑕疵”在网络容易上被放大,被抓住不放。
个人在其中扮演的角色,通过评论和站队,某种观点被“转发数、点赞数”认可,转发越多、点赞越多的观点就越被人看到,反过来又有更多人转发和点赞,从而形成一种或少数几种主流观点。
一个现象是,评论越来越被重视,甚至在一些人看来超过主文本身。“看完标题就直接拉到评论区、没看完就来评论一下”的情况很多。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由于评论短、立场鲜明。事实上,我们从来不会仅仅经历生活,而总是在经历的同时不断对生活进行叙述和重新叙述,这种叙述包含了我们对生活的直接态度,对态度(评价)的需求比经历本身更强烈。于是有了“如何评价 XXX”和“XXX 是一种怎样的体验”的固定疑问。
![]() |
另外,还有一个值得警惕的趋势👇:
【8.你的那个“同温层”】
人们出让部分权利给工具,听什么歌看什么电影阅读什么文章,都交给“猜你喜欢”。信息源内容同质化,喜好算法让推送机构只推送读者乐意点开的内容。在社交媒体网络上,人们只愿意接受和自己立场相近的观点。这些相近的声音会不断重复和加强,甚至以某些扭曲的形式,让处于该环境中的大多数人认为这些扭曲的故事就是事实的全部,至于那些“三观不合”的朋友/网友,讲究实效的当代人比以往更不愿意解释,拉黑删除屏蔽了事。
其中的一个问题在于,“我们自以为想要的东西,很多只不过是别人希望我们要的东西。”而那些猜“我喜欢的”,也能理解成“大概率下多数人会喜欢”。这也让看似多样化的人群,在每个小圈子里反而越来越趋同。
插图:林小妖
![]() |
我们做了一个壁纸应用,给你的手机加点好奇心。去 App 商店搜 好奇怪 下载吧。
-
brolilx 赞了这篇日记 2024-05-26 00:01:50
-
奶油蘑菇汤° 赞了这篇日记 2024-02-29 17:14:35
-
饿了就是矫情 赞了这篇日记 2023-10-15 18:03:57
-
啊彪彪 赞了这篇日记 2023-04-10 15:57:31
-
到码头整点薯条 赞了这篇日记 2021-09-03 21:37:50
-
阿璐 赞了这篇日记 2021-06-26 10:52:40
-
大大世界的小小 赞了这篇日记 2021-05-12 06:31:03
-
泽 赞了这篇日记 2021-04-19 08:12:56
-
江湖辫子 赞了这篇日记 2021-03-23 19:58:04
-
plan zbd 赞了这篇日记 2020-10-24 21:35:41
-
清欢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4-11 12:10:00
-
Z 赞了这篇日记 2019-12-25 02:45:12
-
谢子啊 赞了这篇日记 2019-12-15 23:15:29
-
∠( ᐛ 」∠)_ 赞了这篇日记 2019-12-15 18:06:00
-
is me 赞了这篇日记 2019-10-09 14:53:17
-
river 赞了这篇日记 2019-05-23 14:15:31
-
[已注销] 赞了这篇日记 2019-01-18 00:57:53
-
想发啥发啥 赞了这篇日记 2018-12-12 23:53:42
-
momo 赞了这篇日记 2018-10-10 23:21:08
-
酒雾宁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8-11 11:54:34
-
加冰少糖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7-27 13:16:56
-
dong文文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7-09 08:56:18
-
evilgracula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7-07 09:06:50
-
.m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7-06 11:21:10
-
L.W.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7-06 00:00:36
-
我真的很难释怀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6-24 13:21:27
-
梦哀久藏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6-24 11:25:41
-
🍥CieCie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6-23 09:01:23
-
Hannah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6-18 23:26:55
-
琴子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6-16 14:56:14
-
shenrongchu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6-10 14:04:29
-
溪风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6-06 20:31:26
-
芒果味炸雞腿~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6-03 13:02:31
-
盐焗小行星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5-28 23:29:14
-
Ammiel Chan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5-24 18:05:16
-
iiiii小西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5-23 20:22:51
-
水手小海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5-19 06:44:39
-
鲸鱼日记_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5-11 15:12:36
-
mehhhhh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5-08 17:14:53
-
咭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5-04 05:05:32
-
庄庄要富有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5-03 23:10:59
-
IU.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4-30 16:49:05
-
啤酒煮面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4-30 11:20:04
-
手工面包会胖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4-29 15:06:47
-
啃香蕉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4-26 22:44:41
-
Elviraᵕ̈🦄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4-23 22:03:08
-
假装在地球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4-23 02:54:25
-
怕生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4-21 00:04:32
-
momo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4-20 21:04:45
-
花园分岔的小径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4-19 19:22:03
-
j人养成中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4-19 09:20:49
-
孤独源于爱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4-16 09:30:34
-
[已注销]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4-13 09:20:17
-
人形自走兽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4-12 17:26:07
-
呛呛酿酿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4-12 10:42:56
-
暗渡陈仓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4-11 09:11:03
-
头发接着乱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4-11 00:25:52
-
野生的橘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4-10 08:34:00
-
何继双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4-10 03:42:00
-
Accirl3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4-08 21:15:44
-
猫挠挠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4-08 10:17:59
-
木匠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4-07 18:04:26
-
多维看世界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4-07 12:52:20
-
鱼🐟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4-06 22:31:47
-
TOPHERKONG。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4-06 21:00:36
-
spr樱桃树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4-06 08:53:16
-
陆瑶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4-04 19:40:48
-
寻一时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4-04 12:53:43
-
梁大帅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4-02 17:20:19
-
随便它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3-31 13:21:04
-
Ever.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3-30 17:13:20
-
北极的夏天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3-30 15:25:35
-
ink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3-30 06:28:07
-
江_六月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3-30 01:25:32
-
十六味地黄丸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3-29 18:28:02
-
小小豆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3-29 05:30:58
-
[已注销]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3-29 03:02:50
-
小女人una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3-28 21:04:44
-
爱就马上行动吧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3-28 17:40:03
-
💋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3-28 09:28:22
-
bangjieuu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3-28 07:42:15
-
RtYt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3-27 15:09:48
-
Que será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3-27 13:53:06
-
豆友115612774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3-26 23:20:46
-
打酱油的旧居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3-26 22:46:38
-
Zeus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3-26 22:08:33
-
沧海一笑的围脖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3-26 22:03:12
-
咖啡和薯片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3-26 20:34:08
-
fofofo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3-26 18:21:58
-
蜗牛也是牛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3-26 18:20:58
-
唯诺者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3-26 15:18:45
-
yeswill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3-26 14:55:48
-
Forest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3-26 12:12:08
-
三隻爪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3-26 11:31:37
-
豆友84263054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3-26 11:22:53
-
今天晚上的月亮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3-26 10:33:59
-
枫猫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3-26 08:15:54
-
🔑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3-26 07:08:42
-
神啊我亲爱的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3-26 03:24:40
-
Follow me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3-26 01:3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