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札记
一
钱起有名诗句“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本以为也属于贾岛那种把胡子都捻断才憋出来的句子,朱自清《再论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里引《旧唐书》云:“起能五言诗。初从乡荐,寄家江湖。常于客舍月夜独吟。遂闻人吟于廷于曰,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起愕然。摄衣视之,无所见矣。以为鬼怪,而至其一十字。”后来钱起参加高考,所写试贴诗,用的便是这十个字做结尾。结果“称为绝唱,是岁登第。”
古文人写诗成癖,一则风气使然,二则关乎前程,所以吃饭拉屎睡觉皆念念有词,梦中作诗也不少见,也有像钱起这样装神弄鬼的,亦或故意蒙上一层神秘的面纱。沈德潜评之:“谓得自鬼语,盖谤之耳”。古人说的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我觉得至少有两层意思。自己这么说,虽然有自谦在里面,但毕竟自己是妙手,老天青眼有加,才能偶得之,不然你咋没偶得之呢。别人这么说,就有一丝他自己也没觉察到的嫉妒了。
二
读书见萨孟武引《资治通鉴》卷一百八十一隋炀帝大业六年:“帝以诸蕃酋长毕集洛阳,元宵日,于瑞门街盛陈百戏,戏场周围五千步,持丝竹者万八千人,声闻数十里,自昏至旦,灯火光烛天地,终日而罢,所费巨万,自是岁以为常。……胡客其黠者颇觉之,见以缯帛缠树,曰中国亦有贫者,衣不盖形,何如以此物与之,缠树何为,市人惭不能答。”
今日遍观社会之大现象,犹效炀帝,而不复有胡客之黠问者也。
三
苏轼《夜直玉堂携李之仪端叔诗百余首读至夜半书其后》,起首云:“暂借好诗消永夜”,呜呼!想我当初也曾熬夜读古诗现代诗,从没想到写下如此平白如话的好诗,苏轼天纵奇才,总是写出他人之想。
全诗:“暂借好诗消永夜,每逢佳处辄参禅。愁侵砚滴初含冻,喜入灯花欲斗妍。”这只不过是苏大天才“书其后”随手之作。
四
卢梭在《爱弥儿》卷二里反对小孩子读寓言,认为有坏心术,举狐狸骗乌鸦嘴里的肉一则为例,说小孩子看了,不仅不会同情乌鸦,反而会羡慕善骗的狐狸。对卢大爷的高论,钱钟书不以为然,他说,要是真这样,不就证明小孩子的居心本来欠好么?钱钟书进一步说,小孩子该不该读寓言,全看我们成年人在造成什么一个世界,什么一个社会,给小孩子长大了来过活。
这让我想起了王小峰或老罗以及别的什么人的言论。他们认为,自己在网上说的脏话和粗话,对小孩的影响不大。是啊,一个想看他们博客的小孩子,其实已经算不上小孩子了。脏话或者别的你觉得不该叫小孩子接触的东西,事实上你根本没办法。你在家里不说,难道小孩在社会上听不到么?我不想让刚刚进入青春期的女儿不接触性方面的东西,但我不能看遍她的所有的书,然后把里面的有关文字涂掉。比较尴尬的是,好的小说里面都有;再一个,我绝没有脸皮训斥她,而自己在同一年龄段上,对此也感兴趣。
钱钟书说寓言要不得,是因为它把纯朴的小孩教得愈简单愈幼稚了。担心他长大后碰壁上当。钱先生过虑了。小孩的成长,大人是控制不了的,何况小小的寓言。他吸收好的营养,也吸收坏的东西,但他有能力消化坏的东西或者产生抗体。下一次再碰见坏东西,你也不必担心他只想要“吃人的老虎”,因为他知道该咋样捉住吃人的老虎了,按住老虎时,或许他会得意地说上几句脏话呢!
五
叶兆言有句妙语,“媒体强烈的诺贝尔奖情结,其实只是这几年的事情,仿佛女人的不方便那样,到日子就要折腾一番。”我由此联想到媒体的八卦情结。以前有句话,国家的事,再小也是大事。这个主语可换成任何宏大的字眼儿。比如说,人民的事,再小也是大事。可整张报纸反过来掉过去地看,我只看到明星的事,再小也是大事。套用叶兆言的妙语,则能说,媒体强烈的明星八卦情结,仿佛是女人化妆,不描上几笔,终究不敢见人。
钱起有名诗句“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本以为也属于贾岛那种把胡子都捻断才憋出来的句子,朱自清《再论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里引《旧唐书》云:“起能五言诗。初从乡荐,寄家江湖。常于客舍月夜独吟。遂闻人吟于廷于曰,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起愕然。摄衣视之,无所见矣。以为鬼怪,而至其一十字。”后来钱起参加高考,所写试贴诗,用的便是这十个字做结尾。结果“称为绝唱,是岁登第。”
古文人写诗成癖,一则风气使然,二则关乎前程,所以吃饭拉屎睡觉皆念念有词,梦中作诗也不少见,也有像钱起这样装神弄鬼的,亦或故意蒙上一层神秘的面纱。沈德潜评之:“谓得自鬼语,盖谤之耳”。古人说的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我觉得至少有两层意思。自己这么说,虽然有自谦在里面,但毕竟自己是妙手,老天青眼有加,才能偶得之,不然你咋没偶得之呢。别人这么说,就有一丝他自己也没觉察到的嫉妒了。
二
读书见萨孟武引《资治通鉴》卷一百八十一隋炀帝大业六年:“帝以诸蕃酋长毕集洛阳,元宵日,于瑞门街盛陈百戏,戏场周围五千步,持丝竹者万八千人,声闻数十里,自昏至旦,灯火光烛天地,终日而罢,所费巨万,自是岁以为常。……胡客其黠者颇觉之,见以缯帛缠树,曰中国亦有贫者,衣不盖形,何如以此物与之,缠树何为,市人惭不能答。”
今日遍观社会之大现象,犹效炀帝,而不复有胡客之黠问者也。
三
苏轼《夜直玉堂携李之仪端叔诗百余首读至夜半书其后》,起首云:“暂借好诗消永夜”,呜呼!想我当初也曾熬夜读古诗现代诗,从没想到写下如此平白如话的好诗,苏轼天纵奇才,总是写出他人之想。
全诗:“暂借好诗消永夜,每逢佳处辄参禅。愁侵砚滴初含冻,喜入灯花欲斗妍。”这只不过是苏大天才“书其后”随手之作。
四
卢梭在《爱弥儿》卷二里反对小孩子读寓言,认为有坏心术,举狐狸骗乌鸦嘴里的肉一则为例,说小孩子看了,不仅不会同情乌鸦,反而会羡慕善骗的狐狸。对卢大爷的高论,钱钟书不以为然,他说,要是真这样,不就证明小孩子的居心本来欠好么?钱钟书进一步说,小孩子该不该读寓言,全看我们成年人在造成什么一个世界,什么一个社会,给小孩子长大了来过活。
这让我想起了王小峰或老罗以及别的什么人的言论。他们认为,自己在网上说的脏话和粗话,对小孩的影响不大。是啊,一个想看他们博客的小孩子,其实已经算不上小孩子了。脏话或者别的你觉得不该叫小孩子接触的东西,事实上你根本没办法。你在家里不说,难道小孩在社会上听不到么?我不想让刚刚进入青春期的女儿不接触性方面的东西,但我不能看遍她的所有的书,然后把里面的有关文字涂掉。比较尴尬的是,好的小说里面都有;再一个,我绝没有脸皮训斥她,而自己在同一年龄段上,对此也感兴趣。
钱钟书说寓言要不得,是因为它把纯朴的小孩教得愈简单愈幼稚了。担心他长大后碰壁上当。钱先生过虑了。小孩的成长,大人是控制不了的,何况小小的寓言。他吸收好的营养,也吸收坏的东西,但他有能力消化坏的东西或者产生抗体。下一次再碰见坏东西,你也不必担心他只想要“吃人的老虎”,因为他知道该咋样捉住吃人的老虎了,按住老虎时,或许他会得意地说上几句脏话呢!
五
叶兆言有句妙语,“媒体强烈的诺贝尔奖情结,其实只是这几年的事情,仿佛女人的不方便那样,到日子就要折腾一番。”我由此联想到媒体的八卦情结。以前有句话,国家的事,再小也是大事。这个主语可换成任何宏大的字眼儿。比如说,人民的事,再小也是大事。可整张报纸反过来掉过去地看,我只看到明星的事,再小也是大事。套用叶兆言的妙语,则能说,媒体强烈的明星八卦情结,仿佛是女人化妆,不描上几笔,终究不敢见人。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