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刊】2018-01
2018年的第一个月,第二次月刊。
对于我目前的这种生活的状态来说,1月的信息量应该可以称得上【发生了好多事】的级别了。
但是想想都不值得一提。
期间找了第二份工作,是在饮食店的后厨上班。大家都很優しい。之前只在寿司店打过半年工,抱着慷慨赴死的心情去应聘的这份工作。但是当实际上手工作之后,竟然比想象中的要轻松了不知多少。可想而知寿司店的半年自己被压榨得多惨,而且最可怕的是我竟然当时没有什么太多感觉。新店管理不错,后厨和前台分工明确,大家各司其职。有越南人也有中国人,分工明确,充实却没那么累。
另一方面,东京的私塾工作也渐渐地步入正轨,课程安排也稳定了下来。但是两份工加上做实验,每天忙成狗却领不到本月工资,是真的难受。
总之,跟昨天的自己比,或者跟去年的自己比,一切都在变得稳定,可控。
一月读书方面,入坑伊坂幸太郎。
目前只读了这一本,不知道是不是作者的最高水准了(希望不是,不然以后读到的作品质量下滑我多伤心)但真的是一部风格很明显的小说。
只要活下去,就有希望,哪怕全世界与自己为敌。
重读中文版,语言的差异造成同样的内容在整体感觉上有很明显的不同。不过译者能把干巴巴的日语翻译成这样已经很成功了。不过果然这种题材的还是应该去读原版,用日语写的再怎么矫情都不过分。
记得岩井俊二的作品早在初中的时候就接触过,当时还是个不知天高地厚的无知少年,沉迷于故事本身。现在读起来,又有不一样的共鸣和感悟。好的作品,常读常新。
本月在书店购入了
和
谁来救救我,这种书我是真的看不懂啊 ,有些作品已经不是语言层面上的问题了,就算这种书我能看明白也不会对我的日语水平有任何帮助。
后来我发现,原著改编的动漫我也看不懂,这我就放心了,2333.。每当这个时候,我就能理解为什么村上春树总是拿不到诺奖了。
一月电影方面
在书店看到打折的原著,买下来看了几页,索然无味。每次这种时候都会有种感觉,日语真的辣鸡,能够表达的东西真的有限,就导致写什么东西都像流水账一样。所以看到书封上用日语写的类似于感动全世界的那种宣传语,就觉得比国内的宣传还要浮夸。另外还会觉得自己终究是个外国人,无法透过一门外语,体味到言语之外,更深层的东西。
所以就看了电影,电影拍得很棒,导演的长镜头运用得很有日本电影的风格,电影想表达的东西,全都包含在主角骑车离去的背影里了。

其他的我都懒得写了,我甚至一觉睡醒都不记得自己看过的电影,说明拍得真的烂。
我越来越觉得需要有一波新的文艺复兴要出现了,现在的影视作品越来越标签化,看了电影名,再看看导演,就能把电影内容猜个八九不离十,无趣。这虽然没有压抑人性的历史背景,但是也够恶心了。
一月再见。
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