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官化的2017”征集作品(Part III)
作者:Zebra
作品名称:《举目之处有千般美妙》—— Zebra 使用指南
本作品为一本手册
为保留作者排版构思,以下内容以PDF图片形式呈现。为避免文字太小,造成观看困难,文字部分会誊抄重现
“声音”一章配有“BGM”一首,请一定配合文字食用
食用方法:
手机端:复制链接,用浏览器打开,点击三角形播放按钮即可
电脑端:如浏览器支持自动新开页面,直接点击超链接即可。不支持,则参考手机端方法

在深夜停车场,伪造一场凶杀案

《举目之处有千般美妙》
—— Zebra使用指南
目录
● 序幕
● 声音
● 夜行者
● 刺青
● 画像
序幕
“感官化”的过滤了
2017年的自己
声音
图像
文字
我希望我能被刻印在
那些时间里
夜里
图画里
对话里
潮水里
你好,是我
2017年,我依旧坚持。当我不知道选择什么的时候,我选择去体验。
走上街;去和人们交谈,不分日夜的说话;去喜欢某个人;去看一朵云怎么从一环路二段离开。
声音:关于观察和感受
本章BGM:请轻轻点击我
复制链接:https://m.bilibili.com/audio/au247014?share_medium=android&share_source=weixin&bbid=C8F64155-A89A-4E5C-A4C8-32EEDC3FC81E6801infoc&ts=1519024757537

突然有一天,我和朋友聊起了感受力和观察力,具体说了什么细节我现在记得不是特别清楚了,很清楚的是,我非常肯定的赞美了拥有超强感受力和观察力的人。
那天我们刚看了一部电影,《四次》。
每一次观影结束后,我们都渴望有一些交流。
我们知道,人们真的希望能有一个舞台展示自己的观点,即使这是一个跃层公寓的小客厅呢。(超过20人就会过度亲密的那种)
在交谈的时候我更想要抛开那些关于作者、关于背景、关于创作意图的讨论。这个作品就是作者的所想用最恰当的方式表达出来了,所以我只想和这个作品互动。
我非常的感动。
我想到了好几次我关于生命的感受,就像影片里那个抬头看云的羊。
我喜欢收集声音。
其实我不喜欢长时间的拍摄,因为最应该去记录的应该是眼睛。但是我又很想要把某一段时间记录下来,所以我选择了录音。(这个好习惯也让我收获了好朋友的呼噜声)
国庆节我又去了贵州。难得的去了肇兴,要知道我真的很不喜欢去热门景点。确实那天晚上对我来说也比较扫兴——和其他古镇没有异样的灯火、少数民族风情寄售店、小吃摊,没什么好惊奇的。
第二天早上和我的同伴沿着山路往上,我们想去找山上的寨子。湿漉漉的山里溢满了雾,我们走了好一会儿,我们也变得湿漉漉的了,这个时候我们听到了流水声、脚步声、某种东西摩擦地面的沙沙声。
我太喜欢这些声音重合在一起制造出来的音乐,当时我还放着《天宫图》。
砍竹子的老乡们押送着笔直粗壮的竹子从我们身边经过,有男人用不怎么利索的普通话问我们:“去哪儿?”“你们在哪里砍的竹子?”“在前面的林子里。”
我们顺着梆梆的砍竹声,想去一探究竟,脚步开始越来越快,又越来越慢。走了太久了,我的头发也已经湿漉漉的。但是竹子声还在从很远的林子里传来。
一个月过去了,我重新翻出当时的录音。我听着那个录音,又回到了湿漉漉的山里,除了那些我记得的声音,我还听到了了更多丰富的声音——我的呼吸声、风声、山谷里回响、老乡的交谈声。
这和我看《四次》的体验是一样的,除了生命的回环,我更清晰的知道这个宇宙、这个世界、这个地球、这方土地,不仅仅是人类在感受的。
羊在欣赏云、树在欣赏风、鱼在欣赏水、水在欣赏青苔,台灯在欣赏我们的对话。
我常常在想,我真的是一个极其容易感到幸福的人。为什么?昨天我知道了,我的幸福感来源于我的感受力。
你曾经停下脚步观察过天上的云吗?如果有,你一定是一个温柔的人。
和我一样。
P.S.此段录音我将附在附件上。

夜行者
名称:夜行
拍摄:银
体验发起:Zebra
22岁之后,我更愿意直面摄像机,和摄像机里的自己。
我大概是一个很神经质的人,常常还喜欢给自己制造一些戏剧冲突。银说带着伞,于是我就要在没有雨的夜晚固执的撑开。
我们是为了找教堂,途径了神学院,偶遇了破口大骂的女人,我的伞打给了美团小哥、饿了么小哥、深夜修电缆的工人,还吓跑了一个孩子。
“听说没下雨打伞会长不高哦”
“然后他就跑球了。”
“所以我就走球了。”

刺刺青
我是动物园的斑马。
橙子和马克思,是住在一起的纹身师。
(也不知道他们是不是朋友啊?鸡飞蛋打的。)
#我们认识四个周,见过三次,吃过两次,睡过两次。
撇开那些在大街小巷看到的小广告,开始接触纹身是四年前在社交APP网易云音乐上面认识了Kishua。
Kishua做了一个叫“虚拟纹身”的公众号,分享关于纹身的文化,探讨纹身的意义。我也开始慢慢了解这种承载的方式,开始琢磨着:我的纹身会是什么样?
我第一个纹身是橙子给我刺的,小臂内侧。是一句话:感谢人生无常这回事。
“你为什么要扎这个?”很多人都问我这样的问题。
我准备好口水开始解释:这句话是我喜欢的音乐人的手写体,这句话我放在我的签名档七八年,我希望这句话能一直提醒我——等等——
“为什么,一定,要有特殊意义啊?”
就好比性关系,成年自愿隐私安全,你喜欢那就做啊。(再强调一下安全)
喜欢的图案,信任的纹身师,我已经做好决定,那就扎!(当然,这不是免费的)
#第二次纹身我差点跳起来踢爆纹身师的头
我的第二个纹身是马克思给我刺的,七个小时,完成了二分之一。
马克思的手稿,名字叫:“水芝”,整个小腿包完,“你这个也太瘦了,不好不好。”
Kishua曾经在锁骨上给我花了几朵海浪,朋友打趣说,这就是:“浪到骨子里”。

“纹身会不会上瘾啊?”
应该会吧,因为对于神秘的魅力的事物,人们总是容易着迷的。虽然很多时候,也有人尝试失败,比如网络上的那些开玩笑的纹身作品——所以,你知道那个“决定好”的决心,不是嘴巴上说的那么容易。因为你不是对任何其他人做承诺,你是要勇敢的面对自己。
P.S.
“想采访下你是不是和我家老马早就认识了”
“可能梦里见过吧”
就是我作为主治医生,解剖一匹马那种,然后你是旁边递刀的小护士,穿着Lo装,红头发,笑嘻嘻,口头禅“想吃小孩”。
#那天是我第一次解剖一匹马
毕竟以前我只敢玩玩人,我太瘦了,戳穿馬师脖子上的大动脉的时候,血溅了一身,我的白色丝绒裙变成了红褐色。
#其实我一点都不喜欢尸解
但是橙子喜欢,那个红头发的孩子,睁着蓝色的大眼睛,笑嘻嘻的摸着马儿的脖颈说“他的血好热啊”“是啊,还没死透”说完我用力把刀再往里深深一刺,那匹马总算安静了。
“你喜欢吃马肉吗?”“我喜欢美丽的食物,这匹马太丑了。”

画像
是我
是我

是我
是我
是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