碎碎念•关于教育的一些随想
7
为什么会有熊孩子?
因为熊孩子的背后有个熊家长。
我一直认为,孩子就是原生家庭形态的复制和再现。孩子最早接触的就是家庭教育,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而且孩子的模仿能力很强,最初他们是通过模仿来学习生活经验的,因此,在家长身上所表现的恶习或那些好的品质,就会像基因遗传般带给孩子。
而往往家庭教育却最被家长们忽视,我这里说的家庭教育不单单是指知识经验的传授(但这也很重要,幼儿发展的关键期是在三岁以前),还包括日常的生活经验,礼节礼貌,和那些优秀的品质:勇敢,自信,善良,乐于助人,有孝心,等等…
(我认为,在以后假使你的孩子比隔壁老王家的孩子起步的晚没关系,等到上了学,那些知识自然有老师会去替你教,可是没人有这个义务去培养孩子那些方面。)
你可能会问?那些你说的品质需要特地的培养吗?
不需要。
生活就是小课堂,从小事做起,从说“谢谢”开始,而且无意识下的学习和模仿更有助于帮助他们的学习。
雅思贝尔的说过“教育就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召唤另一个灵魂。”
那你就要做孩子的那棵树,那朵云,那个soul。
Q:我为什么今天要讲这个?
A:最近和孩子相处的时间比较多,在豆瓣上看到一条转播,还有最近春节热议的话题:中国式父母,有感而发。

来自 豆瓣App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