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札记之三百二十八――中国古代的“民主”
民主这个东西并非西方特有,无论概念或本质。每一次的改朝换代就是一次暴力民主。三代之前的君主就是民主选举出来的,甚至满清入关前的皇帝也是贵族公推。民主的概念无非就是少数服从多数,没有什么稀奇,也并不难理解。只不过目前国际上普遍认同当下的各国民主形式源于希腊、罗马罢了。 中国几千年的社会绝不是一片黑暗。并非如鲁迅所言“只有两个时代。一个是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一个是做稳了奴隶的时代。”看一看春秋战国时代君主与臣下的关系,看一看刘备和诸葛亮,看看东晋的司马、王共治天下,唐宋的皇帝和士大夫共治天下,臣下都只是奴隶么?显然不是这样。鲁迅的杂文很多是不论证的,乍一看真解气,似乎又真深刻,但论点难免武断,站不住脚。胡适早就对罗尔纲说过,不要做这种毫无根据的概括性论断。“有一分证据说一分话”。 所以,大师钱穆曾说,“民主”在我国古已有之,不是大放厥词。民主在中国的败坏是从明朝开始的。 当然,民主作为一种可操作的程序化的手段,西方的实践要比我们发达的多。正面和反面的经验都有。我们借鉴什么,如何借鉴,如何和中国明代以前固有的民主传统完成嫁接,如何再次成长,是今天我们要思考的问题。
来自 豆瓣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