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个年纪里为什么曾那么爱发朋友圈?》
“发了那么多朋友圈,到头来都是仅对方可见,于你,于他,都是密秘。”不知道为什么脑子里突然冒出了这么一句矫情话,索性就快速地敲记下来了。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不再一天三条打不住地刷屏发朋友圈,我开始陷入了心中有所感笔下无一字的困境,即使好不容易想到了一个话题,也会左思右顾地最后选择删除怕别人觉得自己无病呻吟。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我开始习惯逐一屏闭每一个分组里的人,最后竟然发现所仅剩下的人却是单薄的个位数字,显得有些落寞。
然后,我开始认真思考这个问题,为什么曾经在某个时段里那么热衷于发朋友圈,为什么现在发个朋友圈又几乎要屏闭掉一大半数的人?最后,我发现这两个问题其实都有着同一个答案,那便是我们心里都有着一个放不下的人,我们渴望着能够获得某种关注。所以疯狂地刷存在感,刷喜悦,刷伤感,这些不一定都是给所有人看的,但或许都是给一个人看的。因为这样的人,心里都存在一种侥幸,她会认为在未知的某一天里,会有她所期待的某个人一条条地翻阅她所有的朋友圈,为此她做好了一切精心的准备,朋友圈里像是一个巨大的留言箱,塞满了对一个人的支言片语抑或万语千言。
所谓的“悲情矫情”我认为这是青春的必修课,每一个人的人生中大概都有那么一段平淡昼夜排成的黯淡时光。待到青春褪去华丽的色彩,裸露出时间的荒原,这么做久了,久了,也会开始怀疑对方真的会看到吗?甚至有时会突然清醒般地对曾经自己所发的万般苦触羞愧难当。所以,这一阶段,发朋友圈的频率会急剧下降,因为自己会陷入种种纠结的矛盾当中,也会迷茫于自己究竟要去为此而表达什么。
然而,无法摊平的褶皱总会偶尔来造访,使人在记忆里咀嚼出磨人的伤感,又怕众人发现这份密秘。所以,开始习惯了仅部分人可见或自己可见的自叙自述,来消愁那一时未解的心结。心里既期待这心结被了解,又怕它被看穿,所以又总会在按下发送键后下意识地按下删除。
大概,很多人的心里都装着一个偷偷惦念的人,希望去和对方分享自己的一切悲喜,却要费力把它伪装成一条众人可见的普通朋友圈,怕言语太深抑或太浅,都无法刚好表达出那份特殊的暗语。就像如我这般的有些人,明明只想给某一个人发一条消息,却要以群发的方式去问候,生怕在“你”字之后,落下一个重要的“们”字。
如果,有那么一天,你可以一年半载地不发一条伤怀感失的朋友圈,不是你年纪大了怕别人窥探你的生活和自己觉得矫情羞愧外,就是你心里早已经没有了那个偷偷惦念的人了。就像是风吹散的种子,早已飘向了未知的远方。
2018-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