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年电影十佳
俗事缠身,拖稿严重,要自省
本十佳来自于我2017年看的140部电影。近年来观影数量逐年递减,口味也逐渐趋同,还是有记录才能看得清楚。
以下排名不分先后
要让一部电影变得有趣味性,是件很难的事情,普通的导演通过精巧的人物设计或者场景对话增添故事内涵,一如伍迪艾伦老头,强一些的导演可以做到活用摄影技巧和仪式化的蒙太奇去营造生理上的趣味,这一技巧在本片中被得到了精准的体现。
在导演的上一作,了不起的狐狸爸爸中,我们就可以看到本片的影子,明星阵容助阵,漫画般的镜头切换和地图,多重隐喻的开头和故事结构,让人捉摸不透的故事走向。导演在炫技上走到了极致,也就带给了观影者一个不同寻常的观影体验

宫崎骏早期开山辟地之作,非常温柔的故事带着一点点感伤的收尾。女主角外出历练的过程中见到了不同的人事物,简直就是宫崎骏对成长这件事的理解汇编。当一个人长大时,离开父母来到自己喜欢的城市打拼,挖掘自己的长处创造事业,有过成功获得认可,却也有生病难过,看着自己身上的童真慢慢死掉。我相信故事企划之初这故事一定比现在更阴暗,但是宫崎骏一如既往的温柔,只让这个可爱的小魔女失去了与猫对话的能力,本着最大的善意只是让故事轻轻的蒙上一层成长中必经的伤感。吉卜力真是能够给电影最大的爱啊

17年末的皮克斯大作,虽然故事的内核也就是每一个人都会死两次不是什么新鲜观点,而且化作中国人最熟悉的名利之后反而让人有一丝厌烦,但是这并不妨碍皮克斯用他的国际视野和文化角度去对这个问题做了最好的切入。在这个故事中名利根本就是副产品,主旨还是墨西哥文化中对家庭的概念,以及不停的想要回家的过程。
光有一个好的内核,对商业电影来说是不够的,还要有冲突,本片在这一点上做的极佳。男主跟家族的冲突,对自己的不自信,跟周遭环境的对抗,都很到位,男二跟家族的冲突,对自己的自暴自弃,跟竞争对手的关系变化,都做到了可圈可点。再加上大剧情上的适当反转,让故事内的冲突可以有多个层次,增强了故事的可看性

阿米尔汗作为印度电影的领军人物,的确作品斐然,前作中不仅有我滴个神啊和三傻这样的兼顾社会现实和商业价值的电影,也有如未知死亡这样经典的商业翻拍。摔跤吧爸爸中他回到了最擅长的三傻大闹宝莱坞的类型故事中,聚焦在女性歧视这一近年来的大热话题上。不得不说,这样的片子是最能激发他创作热情的电影。在片中,他精彩的阐释了诸如父女关系,女性早婚,包办婚姻,女性择业歧视,经典的官僚不作为,私欲(骄傲)高于公理,绝大部分都能做到让人信服而且也被商业电影所接受。事实证明,能够拍出符合观众情感认知和接受程度的电影,是凤毛麟角,希望汗再接再厉
多说一句,最后一场比赛终于女儿在父亲不在的时候赢得了比赛,获得了自己全部意义上的独立和自强,是本剧最好的设计之一。很多人都说汗的电影是精致的故意设计的,但是这个设计背后的人文关怀,不是才气可以弥补的

欧美一直在反思道德难题,从柏拉图时代开始反复到现在,这对于现在逐渐消弭的中国道德观来说可能不太容易理解了。在这些道德难题中,最极端的场景自然是战争,前有战略特勤组,后有天空之眼。本片成功的阐释了两个主题,其一是英国式的官僚互相推诿,精准的阐释了这个倾向于敷衍不作为的团体的特征,其二是把观众放在了审判席上,放大了附加伤害和可能性这两个重要的决策因素,整部电影形成了两个精致的问号:多少的罪恶是你能承受的附加伤害?多少的罪恶可能性是你的道德感能够允许的?这些问题和自古的道德难题一样,都没有答案,但是都能帮助我们认清自己

不要被这个看起来是纪录片的名字所误导。这是一部构思巧妙的电影,有着伍迪艾伦式的絮絮叨叨,有着爱在日落黄昏时的刻骨铭心,利用信息差造就巧妙的认知错觉,让观影者不知不觉中滑入陷阱,然后再自己爬出来,这是个很有趣的体验。除了构思以外,这是一部关于爱情加上时间的电影,是多年以后久别重逢,是互相吸引的两个人如何像飞蛾扑火一般不可避免,是同床异梦的人在一起造成的是各样的痛苦。总而言之,非常值得一看

一般来说,我很少将纪录片放在十佳中。首先是纪录片一般强在画面(注意不是摄影)而弱于故事,这样就会让整个观影过程变得美丽而空洞,所以就需要其他的特质来填补。萨尔加多父子的本片,选择的其他特质,是老萨尔加多多年的职业生涯积累出的人文关怀,和那些伟大照片所提供的震撼,以及老萨尔多加本人视野上的突破。这三者在不同的层次上支撑了本片,加上本就美到不行的画面,基本上每十分钟就能让我击掌赞叹一番。印象最深的是老萨尔多加深入矿区,为那些仿佛耶稣受难的矿工们,拍下的照片。在他的相机里,那黑与白之间能够释放的能量,是无比强大的

一直说这部电影要写篇影评,一直都没有动手,主要原因是因为写影评势必要重新看一遍电影,而我却很难再带着当代的价值观回到那个故事里,去感受这个世界每个人的恶意。所以从17年初熬到现在,终于还是要写点什么
本片,是我看过的第一部能够把官僚主义和知识分子身上的恶结合的这么好的电影。先说官僚主义,教育部官员需要美国的援助,自己拿大头学校拿小头,当最后发现援助的基础是一场骗局,却变本加厉的要求教师们把戏做全,将官僚的不作为和怕出事表现的淋漓尽致。
但是官僚主义和强权在本片中只是个引线,触发的是这些教师身上的恶。看起来是一群有教育理想的老师,在大山深处做教育实验,但随着故事的展开,每个人的不堪开始暴露。先看到老师们因为经费不够,用驴得水的名义去吃空饷,然后是老师们之间青年人的嬉笑怒骂,再是一曼坚持身体的自由,爱与谁睡与谁睡。电影用很轻柔的方式处理了这些桥段,在中国大语境下,吃空饷肯定被原谅了,一曼的女权主义和女性身体自由这件事,应该小小的冲击了一下观众,把她一上来放在了道德天平中微微向下的一段,但接下来的强烈对比就会告诉所有人一曼是多么的纯洁。
特派员到后,人们慢慢的开始转变,对金钱的诱惑无法抵御,决定一起演好这出戏,魁山带着最拜金的价值倾向和被一曼拒绝的痛苦,率先投靠了特派员,然后是孙校长大义凛然的推动着所有的老师,一出出戏的背后是众人逐渐滑向深渊。一直到特派员图穷匕见,为了铁匠肆意欺凌一曼,到铁男面对子弹瞬间瘫软下来,我仿佛听到了他脊梁折断的清脆声音。
再往后,戏剧的冲突顶峰,就是荒诞了。故事的结尾人们终究牺牲了所有能牺牲的,一曼,佳佳,莫不成了名利天平上的砝码。孙校长在最后还高喊着为了学校为了教育,看着他和学校付出的代价,让人在对孙不屑的同时深深的思考,这些知识分子做错了吗?错在哪里?是自己的话能避免这名利的诱惑,强权的裹挟吗?

说到好片,2017年必须要讲一讲爱乐之城。这部电影当然有很多问题,男女主角都没有专业舞蹈训练却要完成大量的歌舞表演;片中要致敬的好莱坞歌舞片,中国观众基本上都不太熟悉;故事本身是个极其简单的爱情故事,两个人在城市中巧遇并相爱,约定一起追逐梦想,在艰难的生活中轮番碰壁,终于一人放弃梦想去拥抱商业和现实,分歧产生然后掰了。但就是这样一部看起来没啥的电影,为什么能够收获这么多的赞誉呢?作为一部五幕剧,如果它在第四幕结束收尾,将是个完整的故事,但也是个平庸的故事。就是这第五幕,生华了这部片子,也生生将我的眼泪都震了下来。第五幕用一首歌的时间给了大家另一个假设,如果当初所有的选择都不一样呢?如果两个人坚持了下去,然后得到了幸福呢?这个假设,太要命了,简直可以击中每个人的软肋。同时本片也入选了最不应带现在恋人去看的电影,各位注意雷区。

从伟大的星战和星际迷航系列开始,优秀的太空史诗层出不穷,由于背景的广袤,想象力的不受限,以及各种太空飞船/空间站构成的幽闭空间,让各种各样的天才导演前赴后继。本片也是大浪潮中的一员,虽不是最出彩的那一个,但对于宇宙和电影的探索,却做的非常有趣。
电影本身的故事就很有点太空史诗的味道,未来世界太阳即将熄灭,人类派出飞船去再次点燃太阳,第一艘飞船失败了,主角们的飞船是地球能够派出的最后一艘飞船,承载着人类最后的希望,飞向这个伴随了人类整个成长的老太阳。史诗所需要的宏大背景,崇高目的,艰难的过程,一应俱全,是个非常棒的剧本基础。
值得提出的是,本片不是一般人习惯的电影类型,前大半部更像是一部刚过及格线的太空悬疑片,让人感觉这简直就是异形,后面半小时却成了无法言说的独特段落,是写给宇宙物理学的诗篇。导演利用了人类能够掌握的物理学知识,搭建了谁都没有见过的太阳内的景象,就是这神来之笔,这与之前剧情关联度其实不强的桥段,造就了本片在科幻电影中的历史地位。这个地位,50年内都很难有人打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