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反思录
简书上有朋友的关注,微博微信也太多熟人,新的一年,决定用一个虚拟的身份,在豆瓣这里找个无人的角落记录生活点滴,当作零星生活的存档,也用来认识自我。
看“圆桌派”李教授说,人最难的是“反思”,深以为然,这种360°自我审视的能力需要智慧与魄力:一是要有从具体生活中抽象归纳的能力,二是要有反诸自身的思考力,三是要有不破不立否定自我又肯定自我的魄力。
还有两日就要投身于18年的奋战中,趁着所剩不多在家的日子,坐在儿时看书写字的书桌前,静下心来尝试反思一番自我吧。
1、父母
父母年迈,生老病死是跨不过的坎,成长的同时面临这些自然的规律也成为了必修课。独生子女,需要担负起家庭的责任,更为不易的是要独自处理这些情绪。自己做的还很不足,尤其是在消化情绪上,还带有依赖和惯性。新的一年,希望父母身体健康,他们正是前行的基石。也要学会为他们排忧解难,多多关心他们,不让他们担心。
“生死面前无大事”这不仅是出于个人,也是出于挚亲,面对各种纠结执念时,想想他们在我们生命中屈指可数的剩余时光,其余事情又有什么值得在意呢。
2、工作
引用:知乎-人是怎么废掉自己的? 作者:曾少贤
废掉自己的第一步,就是自以为什么事情都懂。
正如富兰克林曾经说过:
平庸的人最大缺点是常常觉得自己比别人高明。
这个世界分工极为精细,任何一个人,在这个社会的运转过程,扮演的角色都不同,每个人都掌握着属于他们的知识、经验和见解。
但就是有一些人,觉得什么都会,样样都精通,自己给自己架上拒绝学习的枷锁,自己给自己蒙上看见光明的眼罩。
于是固步自封,闭门造车,遇到有人反驳他,立即开启防护模式,把整个身体涨得像刺猬一样。
这个世界上,没有所谓的全才,个体在社会潮流中,永远都是一朵浪花,你不能单单靠你这朵浪花,就以为可以代表整个海洋。
人唯有承认自己非全能,才能具备遇到问题,多问为什么,见到有趣的人,多尝试与之交往的心态。
如果你觉得自己什么都懂,因而放弃更新自己的话,很好,你已经朝平庸,迈进了一大步。
废掉自己的第二步,三心二意。
现在好好想想,你多久没有专注地做一件事情了。
哪怕是认认真真地刷一次牙?
期末备考的时候,你坐在教室里,看似一股脑扎进题目里,其实心里面,早将寒假的旅行计划规划了一遍,又一遍;
撰写年终总结时,你端坐在电脑前,看似盯着word文档在构思,其实这里回回微信,那边刷刷微博,好不忙碌;
很显然,期末考试出来,你并没有拿到奖学金,没有沉下心来写成的年终总结,也烂得像屎一样。
你什么都想得到,结果什么都得不到。
朱光潜先生有一个人生信念,是我十分佩服,并想贯彻到底的。
凡此身应该做而且能够做的事,决不推诿给别人。
凡此时应该做而且能够做的事,决不推延到将来。
凡此地应该做而且能够做的事,决不等待想象中更好的境地。
其实这段文字,可以总结成六个字:
此身、此时、此地。
处于自习室里,你现在要做的,就是安分复习,其他的统统搁到一边。
身在办公室里,你现在要做的,就是安心撰写年终总结,其他的,等搞定再说。
唯有不贪心,沉下心,才能真正做好一件事情。
如果你此时此刻,什么都想要,抱歉,你只能是平庸之徒。
Anything is like the two sides of the coin.17年在诸事不顺下咬紧牙关准备面试,终于去到了想去的公司,但也因为这种意料之外的幸运,现在部门中都是学历智商皆高的同事,压力也比之前大了很多。记得之前的领导都夸我在工作方面有天分,这两年也的确是凭着点天分干的还算不错,但到现在也清楚意识到所谓天分不过是一点小聪明,耗尽之后缺乏实际实力,只会站得越高摔得越惨。
所以18年制定的工作考证和学习计划,是未来几年能走多远的基石。否则即使幸运借势前行,腾云驾雾之后也可能是随时天堂到地狱。
3、生活
17年末重拾了一些兴趣爱好,也进入了新的环境认识了新的人。慢慢将吃喝玩乐从生活里剔除,反而学习乐器跳舞开始写作,尝试以兴趣会友。这种转变才刚刚开始,还有一些不适应,也会有一种孤独感,但也感受到一种从内心升腾起来的power,这种力量是“自产的”,所以带来了“安全感”。
人的潜能真的是无限的,持之以恒的坚持是充分发挥潜能的前提。新的一年希望能练好口语,开始有规律的参加英语角和大使馆一些外事活动。要开拓自己的眼界就必须跳出舒适圈,肯定会伴随着阵痛,但也不必急于求成,只当是经历,也是可贵的。
4、感情
终于结束了一段充满不美好和人性恶意的感情,虽然因为这段感情激发起潜伏很久的一些心理阴影,但也让我直面到自己性格的软肋。不破不立,大道至简,污浊挥发殆尽终会还回一片净土。人性是立体而动态的,所以感情才会是变化流动的。但也通过这段感情体会到,自己真正追求的不是小情小爱中的刺激甜蜜,而是大情大爱中的互相成就。
比如看《无问西东》,特别欣赏陈楚生和王力宏演的两段故事,而这两段恰恰是与爱情毫无关联的。所爱者,若无法有灵魂上的欣赏,只剩柴米油盐中的依赖饲养,亦或欲壑里的肉体之欢,那么所爱的原因只是由于自身的匮乏罢了。
但也越来越觉得当代人的感情,很少能获得这种精神上共鸣和爽快了,也由此转向了对哲学宗教的研究。
5、读书
小时候是被动看历史和经典,在陷入低谷时主动翻开了四书五经和历史典籍,成年后再读,仿佛是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惊叹于古人的智慧,《道德经》五千字句句珠玑,《周易》智慧有限暂不能参透,但他和经济政治规律的符合度真是令人惊叹!光是这些经书和《资治通鉴》《史记》两本大部头就可以读到30岁了吧,哎,当代人没办法,为了搬砖还得读写生存技能类书籍啊!
希望能将读史沁入自己的一生,作为穿衣吃饭一样的日常,这样就不需要太着急了。另外读完要有输出,一方面整理读书摘抄笔记、另一方面要理论联系实际用来对现实世界做分析产出文章,这样读书才是有意义的。
阅读的意义是“内化式修行”而非“外放式炫技”,现在越来越流行比谁读书读得多,不要被这种浮躁之风影响,要沉下心来细细品读琢磨。另外,尽信书不如无书,要学会辩证思考。
6、身体
这个放在最后说,其实是最重要的,人要像鸟爱惜羽毛一样爱惜自己的身体。让你不快的,不健康的,统统远离。看看司马懿对比诸葛亮、毛泽东对比孙中山,身体是一切的基础。人生是场马拉松,而如今的年轻人却总恨不得将生命一刻耗尽。
等智者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时,总会唏嘘,那些欲火中翻滚的年轻蝼蚁是多么的可笑。女人为年轻美貌沾沾自喜,男人为功成名就目中无人,权色交易和追名逐利的主旋律中,人类不过是一个个毫无特色的音符。
自律方能自由,自省方能自在。愿生而为人,不用抱歉,与高级动物,有所不同。
与君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