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涡上有遗篇——褚继文与他的《江南游览集》亳州篇
晚清涡上有遗篇——褚继文与他的《江南游览集》亳州篇
褚继文(纪雯) (1875-1954)
褚继文手迹 《解珮令·谯陵怀古》
程中孚(本资料来源)
褚继文(纪雯),字西樵(1875-1954),河南省商丘马牧(今虞城县)人。著名书画家、诗人、爱国民主人士。光绪二十八年中乡试壬寅科副榜;民国时期任河南省儒学会会长;解放初期任河南省人大代表、省政协委员和省文史馆员等职。
褚继文对亳州情有独钟,当时他每年都来亳小住,进行书画和儒学的交流活动。因此,亳州留下了他大量的书画和诗词作品。
褚继文的《江南游览集》(原稿现藏于河南省文史馆),是他在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第一次下江南的游记。在游览途中,其往返驻足亳州游览访友共计十八天,写下许多珍贵的诗篇。在他笔下,亳州的历史名人、人文景观、巨埠繁盛、田园风光、社会风情、自然生态、涡河航运等都有生动的描述,宛如一幅亳州版的清明上河图,令人赏心悦目、心驰神往。
本文选编了《江南游览集》中有关亳州内容的诗词,以飨读者。
涡上买舟下江南
农历六月二十二日 卯时升车出城去亳涡上买舟,赴江南游览。
农历六月二十二日 申时至亳,寓河北梁家店,与提前到达的友人相会。日夕与友人同赴河上游玩。只见巨船数百,排列两岸。船婆赤足晚炊 ,已大有南风矣。
《亳州河上》
黄昏小望立河边,隐隐城楼隔暮烟。
灯火千家明灭处,闲依危岸数归船。
《昭君怨·即景》
船上儿女粉面,含笑轻将客唤,可惜是金莲未曾缠。足下花鞋绝好,尖绣蜂儿工巧,故里说从头住扬州。
(河中扬州船最多,船婆皆是大脚,无裹者,赤脚著花鞋。尖绣蜂蝶,比男子鞋多一尖耳。)
六月二十三日 晴 辰刻与友赴亳关游玩,恭谒关帝庙,壮丽异常,门前有铁旗杆一对。又谒金龙大王庙,亦甚壮丽,与老僧谈许久方出。午刻归来买一扬州大南湾船,四面玻璃玲珑,舱门雕刻透露,金漆射目,前后四舱俱设高榻,穿棕棚藤,书案茶几,罔不雅洁。未刻同赴怡园(酒馆名)小饮,园中有楼数间,有少年二三携妓登临歌饮其上,申时回店遂运行里登舟下榻,仰卧开窗,引凉风入。
《酒楼小饮》
活鱼美酒与鲜虾,酒后游人不忆家。
一曲清饮斜月里,玉人何处弄琵琶。
青帘高挂酒家楼,与子同销万古愁。
醉煞游人都不管,月明暗上柳梢头。
《捣练子·舟中词》
深夜静,小舟中,下榻开窗引为风。一味清凉人不寐,数声渔笛过桥东。
六月二十四日 雨 五更骤雨打窗,旅梦惊觉,晓起开窗远眺,见城中楼阁隐隐在烟雾中。巳刻雨止,湿云乍流,红日忽吐,两岸湿翠铺茵,青青可爱。午刻,赴关复游,申刻归来,移舟关上(收税处)遂讨关而过(差船能讨关,商船不能),酉时遂宿关下(在城东北角二里许)。
《浪淘沙·舟中夜雨》
风雨晓生寒,蓬背声喧,惊醒旅梦思无端。枕畔卧听犹未了,一点灯线。昨天望桥边,绿涨新漫,(平声)小舟数百傍(去声)河湾。两岸青青芳草湿,翠接连天。
《解珮令·谯陵怀古》
放怀千古,怆然涕下。叹前朝事业匆匆去,谁吊商家。向城外荒烟古墓,最无情河流如故。(成汤墓在涡河北岸,去城二里许)纵横三国,气吞吴蜀,笑曹瞒可哀可慕。一世英雄,亦反被智能所误。访谯陵故宅何处?
《舟中夜望》
迎凉天气近新秋,望里飞莹闪闪流。
坐久夜深天似水,淡云西畔月如钩。
六月二十五日 晴 辰刻开舟,有差船同行,上有一少年携一丽者,开窗外窥,云髻轻盘,足下一如满洲,问之舟人,亦赴扬者。巳刻东风袅袅,水波凝兴风逆不得扬帆,数人在北岸以缆牵舟,鞠躬徐步,恍如画里。舟旁小鱼游戏藻中,隐隐可数。见渔翁渔婆辈乘小舟理网捕之,又见渔舟上有似鸭者甚多,问之,乃鱼鹰也。……未刻至寺集,外泊商船十数只。申刻至丁堌集泊舟宿焉(集在涡河南岸,去亳三十余里)。
《相见欢·漫兴》
风和日暖云收,坐轻舟,顿乃一声高唱起沙鸥。腔初断,音未散,被风留,吹响夕阳红板小桥头。
《舟中》
杨柳阴阴听暮蝉,小桥西畔系渔船。
行舟荡漾轻风里,只在苹花浅水边。
两岸参差杨柳遮,数椽老屋住渔家。
夕阳网晒秋风里,闲抱儿童折蓼花。
卖鱼沽酒饮桥东,一曲清歌唱晚风。
短笛无腔吹未歇,柳阴醉倒一渔翁。
六月二十六日 晴 黎明开舟,波平舟稳,看水边白鹭隐栖烟中,亦雅景也。巳刻一帆风顺,直抵龙王庙集(西门外有白龙王庙故名),舣舟岸侧,下舟赴集游玩……
六月二十七日 晴 卯初开舟,起坐船头,晓风吹衣,凉味如秋。堤上垂柳摇青,村落人家。隐约望见小燕双双斜掠水面之上。巳刻至涡阳县,下舟入城游玩。……午正开舟,须臾阴云四布,凝雨东来,河中如跳小珠,有鱼娃独撑小船掠我舟而过,年方二八,头上妆饰宛如下江。复东行,两岸渔舟无数,申刻有牧童二三蓑笠草鞋骑牛,岸上口吹短笛于烟雨中,宛然如画,薄雾天霁,至高楼集宿焉。
《舟中睡起》
波平舟稳正堪眠,梦里经过万里船。
睡起推窗何所见,鹭鸶飞上夕阳天。
《游涡阳县》
城中人语闹喧哗,石路条条曲折斜。
晓日一声穿巷出,街头六月卖西瓜。
《舟中即景·蝶恋花》
荒草青青遮古渡,小雨连番,蒲淅何曾住。三两牧童歌远浦,笠蓑隐入黄昏雾。短笛一声音如缕,湿了红腔,飞入云深处。牛背斜骑如画谱,归村莫误来时路。
《无题》
密雨如丝飘不断,渔娃独泊河桥畔。袅娜力凝身似懒 ,舟移缓,波光侧映芙蓉面。一曲清歌娇又婉,丞愁空罢阿娘怨,遥指渔村家不远。天将晚,怜他归去无郎伴。
六月二十八日 雨 雨潇潇淅淅终夜不止,卯刻冒雨开舟行十余里,遇一渔翁,购入鲜虾一篮,都大二寸许,午间借以下酒快甚。有邻舟丽者执竿垂钓,波映晚妆,时开窗探首外窥,若有情若无情,亦美人之韵事也,晚次于西阳集。
《唐多令·舟中无题》
风雨蓼花洲,花花逐水流,看枝边欲挂新秋。红穗轻摇如有意,斜傍着美人舟。轻采一枝柔,回身插上头,对妆台含怒含羞。问妾何如花色艳,娇滴滴睹生愁。
《西江月·无题》
残月秋云江上,落花流水桥东。聊将心事诉东风,如寄美人香梦。一曲瑶琴调外,数声玉笛腔中,扬州作客一般同,莫怪小生情重。
《荆州亭·即景》
几处鱼村夕照,画舫丽人垂钓,波影映红妆,媚看回头一笑。底事开窗外眺,素手苇竿斜抱,明白是多情,偏怕旁人知道。
六月二十九日 阴 卯刻开舟,辰刻至蒙城县。遥见南门外一塔高撑插入云里。(俗云此塔初在城中,有愚人张姓者,借牛与其邻云:将载塔出,邻皆是漫应之,共笑其愚。异日,塔果移于城外,亦未见其用牛,牛皆通身汗焉,人乃知为仙,故俗称张拉塔云。)……申刻,西方云霁,夕阳斜映波上,暮抵双涧集,东风大作,继以骤雨黑云,蔽天波涛澎湃,见归帆东来,速如飞鸟,我舟遂宿。
《早过蒙城》
巍然孤塔插云霄,隔岸人家白板桥。
一片朝霞飞远度,红光恍建赤城标。
《舟中暮雨》
东风侧卷浪滔天,万派波声响怒泉。
骤雨倾翻三峡水,归舟冲破一河烟。
堤头隐约连渔火,渡口昏暗泊客船。
芦荻萧条听不断,残灯如豆抱书眠。
七月初一 早阴 船头四望,水雾迷天,远村皆失,东风鼓浪奔腾,西流舟人拉纤开舟。午刻云开天霁,下舟一游,登彼高埠披襟四望,晴光无际,坡上豆叶青肥,秋禾已熟,不胜丰年之贺。 蚂蚱纷飞,相扑为戏。……
《岸上》
坡前绿满豆苗肥,蚂蚱双双叶上飞。
戏捕浑忘朝雨过,浓青暗染碧罗衣。
《桂殿秋》又词
红累累,绿翩翩,秋禾满野报丰年,人得意,歌声里,鸭嘴锄忙铲豆苗。
七月初二,阴 东风大作,终日不止,船不得行,闷甚……
《食虾》
水活虾都大,泉香酒亦甘。
醉来眠一觉,忘却在江南。
七月初三,立秋 早阴仍东风不止,巳刻开舟数人拉纤前行。申刻至界沟集,舣舟遂宿。
《忆秦娥·晓望》
秋禾碧,茫茫密密,前村隔前村,隔粒红叶翠,露珠凝白。风吹叶卷乃留隙,茅檐露出谁家宅,谁家宅?近连修竹,远迎山色。
《岸上作·梅花引》
豆苗青,豆花轻,豆叶翩翩蟋蟀鸣。客人惊,客人惊,小步豆苗徘徊留意听。光阴迅速难回首,一年容易君知否?立秋晴,立秋晴,引领家乡斜阳动客情。
七月初四,晴 东风吹,拉纤开舟,辰刻至龙亢集。见游女二三,云鬓膨松,团髻巧挽,已是下江风气,所谓苏州头也。
《虞美人·舟中即景》
舟中作客休烦恼,风景江南好。江南美女善梳头,巧挽青丝园似月中秋。有缘千里偏相见,半是桃花面。家贫不改下江妆,坐对一河秋水洗衣裳。
《绝句》
多少荒村隔水涯,数椽石屋住农家。
秋来不解闲中趣,释了耕锄又剥麻。
返棹归来诗百篇
九月二十八 晴 辰刻开舟,波平风静,晚行四十五里抵蒙城县。
《南乡子·舟中即事》
风送一舟轻,冲破秋波绿不成,水底云天倒印夕阳晴。数曲渔歌唱好听。
十里暮云平,兴至闲来岸上行,万树红花霜叶认分明。上挂酒帘一道青。
褚继文(纪雯) (1875-1954)
褚继文手迹 《解珮令·谯陵怀古》
程中孚(本资料来源)
褚继文(纪雯),字西樵(1875-1954),河南省商丘马牧(今虞城县)人。著名书画家、诗人、爱国民主人士。光绪二十八年中乡试壬寅科副榜;民国时期任河南省儒学会会长;解放初期任河南省人大代表、省政协委员和省文史馆员等职。
褚继文对亳州情有独钟,当时他每年都来亳小住,进行书画和儒学的交流活动。因此,亳州留下了他大量的书画和诗词作品。
褚继文的《江南游览集》(原稿现藏于河南省文史馆),是他在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第一次下江南的游记。在游览途中,其往返驻足亳州游览访友共计十八天,写下许多珍贵的诗篇。在他笔下,亳州的历史名人、人文景观、巨埠繁盛、田园风光、社会风情、自然生态、涡河航运等都有生动的描述,宛如一幅亳州版的清明上河图,令人赏心悦目、心驰神往。
本文选编了《江南游览集》中有关亳州内容的诗词,以飨读者。
涡上买舟下江南
农历六月二十二日 卯时升车出城去亳涡上买舟,赴江南游览。
农历六月二十二日 申时至亳,寓河北梁家店,与提前到达的友人相会。日夕与友人同赴河上游玩。只见巨船数百,排列两岸。船婆赤足晚炊 ,已大有南风矣。
《亳州河上》
黄昏小望立河边,隐隐城楼隔暮烟。
灯火千家明灭处,闲依危岸数归船。
《昭君怨·即景》
船上儿女粉面,含笑轻将客唤,可惜是金莲未曾缠。足下花鞋绝好,尖绣蜂儿工巧,故里说从头住扬州。
(河中扬州船最多,船婆皆是大脚,无裹者,赤脚著花鞋。尖绣蜂蝶,比男子鞋多一尖耳。)
六月二十三日 晴 辰刻与友赴亳关游玩,恭谒关帝庙,壮丽异常,门前有铁旗杆一对。又谒金龙大王庙,亦甚壮丽,与老僧谈许久方出。午刻归来买一扬州大南湾船,四面玻璃玲珑,舱门雕刻透露,金漆射目,前后四舱俱设高榻,穿棕棚藤,书案茶几,罔不雅洁。未刻同赴怡园(酒馆名)小饮,园中有楼数间,有少年二三携妓登临歌饮其上,申时回店遂运行里登舟下榻,仰卧开窗,引凉风入。
《酒楼小饮》
活鱼美酒与鲜虾,酒后游人不忆家。
一曲清饮斜月里,玉人何处弄琵琶。
青帘高挂酒家楼,与子同销万古愁。
醉煞游人都不管,月明暗上柳梢头。
《捣练子·舟中词》
深夜静,小舟中,下榻开窗引为风。一味清凉人不寐,数声渔笛过桥东。
六月二十四日 雨 五更骤雨打窗,旅梦惊觉,晓起开窗远眺,见城中楼阁隐隐在烟雾中。巳刻雨止,湿云乍流,红日忽吐,两岸湿翠铺茵,青青可爱。午刻,赴关复游,申刻归来,移舟关上(收税处)遂讨关而过(差船能讨关,商船不能),酉时遂宿关下(在城东北角二里许)。
《浪淘沙·舟中夜雨》
风雨晓生寒,蓬背声喧,惊醒旅梦思无端。枕畔卧听犹未了,一点灯线。昨天望桥边,绿涨新漫,(平声)小舟数百傍(去声)河湾。两岸青青芳草湿,翠接连天。
《解珮令·谯陵怀古》
放怀千古,怆然涕下。叹前朝事业匆匆去,谁吊商家。向城外荒烟古墓,最无情河流如故。(成汤墓在涡河北岸,去城二里许)纵横三国,气吞吴蜀,笑曹瞒可哀可慕。一世英雄,亦反被智能所误。访谯陵故宅何处?
《舟中夜望》
迎凉天气近新秋,望里飞莹闪闪流。
坐久夜深天似水,淡云西畔月如钩。
六月二十五日 晴 辰刻开舟,有差船同行,上有一少年携一丽者,开窗外窥,云髻轻盘,足下一如满洲,问之舟人,亦赴扬者。巳刻东风袅袅,水波凝兴风逆不得扬帆,数人在北岸以缆牵舟,鞠躬徐步,恍如画里。舟旁小鱼游戏藻中,隐隐可数。见渔翁渔婆辈乘小舟理网捕之,又见渔舟上有似鸭者甚多,问之,乃鱼鹰也。……未刻至寺集,外泊商船十数只。申刻至丁堌集泊舟宿焉(集在涡河南岸,去亳三十余里)。
《相见欢·漫兴》
风和日暖云收,坐轻舟,顿乃一声高唱起沙鸥。腔初断,音未散,被风留,吹响夕阳红板小桥头。
《舟中》
杨柳阴阴听暮蝉,小桥西畔系渔船。
行舟荡漾轻风里,只在苹花浅水边。
两岸参差杨柳遮,数椽老屋住渔家。
夕阳网晒秋风里,闲抱儿童折蓼花。
卖鱼沽酒饮桥东,一曲清歌唱晚风。
短笛无腔吹未歇,柳阴醉倒一渔翁。
六月二十六日 晴 黎明开舟,波平舟稳,看水边白鹭隐栖烟中,亦雅景也。巳刻一帆风顺,直抵龙王庙集(西门外有白龙王庙故名),舣舟岸侧,下舟赴集游玩……
六月二十七日 晴 卯初开舟,起坐船头,晓风吹衣,凉味如秋。堤上垂柳摇青,村落人家。隐约望见小燕双双斜掠水面之上。巳刻至涡阳县,下舟入城游玩。……午正开舟,须臾阴云四布,凝雨东来,河中如跳小珠,有鱼娃独撑小船掠我舟而过,年方二八,头上妆饰宛如下江。复东行,两岸渔舟无数,申刻有牧童二三蓑笠草鞋骑牛,岸上口吹短笛于烟雨中,宛然如画,薄雾天霁,至高楼集宿焉。
《舟中睡起》
波平舟稳正堪眠,梦里经过万里船。
睡起推窗何所见,鹭鸶飞上夕阳天。
《游涡阳县》
城中人语闹喧哗,石路条条曲折斜。
晓日一声穿巷出,街头六月卖西瓜。
《舟中即景·蝶恋花》
荒草青青遮古渡,小雨连番,蒲淅何曾住。三两牧童歌远浦,笠蓑隐入黄昏雾。短笛一声音如缕,湿了红腔,飞入云深处。牛背斜骑如画谱,归村莫误来时路。
《无题》
密雨如丝飘不断,渔娃独泊河桥畔。袅娜力凝身似懒 ,舟移缓,波光侧映芙蓉面。一曲清歌娇又婉,丞愁空罢阿娘怨,遥指渔村家不远。天将晚,怜他归去无郎伴。
六月二十八日 雨 雨潇潇淅淅终夜不止,卯刻冒雨开舟行十余里,遇一渔翁,购入鲜虾一篮,都大二寸许,午间借以下酒快甚。有邻舟丽者执竿垂钓,波映晚妆,时开窗探首外窥,若有情若无情,亦美人之韵事也,晚次于西阳集。
《唐多令·舟中无题》
风雨蓼花洲,花花逐水流,看枝边欲挂新秋。红穗轻摇如有意,斜傍着美人舟。轻采一枝柔,回身插上头,对妆台含怒含羞。问妾何如花色艳,娇滴滴睹生愁。
《西江月·无题》
残月秋云江上,落花流水桥东。聊将心事诉东风,如寄美人香梦。一曲瑶琴调外,数声玉笛腔中,扬州作客一般同,莫怪小生情重。
《荆州亭·即景》
几处鱼村夕照,画舫丽人垂钓,波影映红妆,媚看回头一笑。底事开窗外眺,素手苇竿斜抱,明白是多情,偏怕旁人知道。
六月二十九日 阴 卯刻开舟,辰刻至蒙城县。遥见南门外一塔高撑插入云里。(俗云此塔初在城中,有愚人张姓者,借牛与其邻云:将载塔出,邻皆是漫应之,共笑其愚。异日,塔果移于城外,亦未见其用牛,牛皆通身汗焉,人乃知为仙,故俗称张拉塔云。)……申刻,西方云霁,夕阳斜映波上,暮抵双涧集,东风大作,继以骤雨黑云,蔽天波涛澎湃,见归帆东来,速如飞鸟,我舟遂宿。
《早过蒙城》
巍然孤塔插云霄,隔岸人家白板桥。
一片朝霞飞远度,红光恍建赤城标。
《舟中暮雨》
东风侧卷浪滔天,万派波声响怒泉。
骤雨倾翻三峡水,归舟冲破一河烟。
堤头隐约连渔火,渡口昏暗泊客船。
芦荻萧条听不断,残灯如豆抱书眠。
七月初一 早阴 船头四望,水雾迷天,远村皆失,东风鼓浪奔腾,西流舟人拉纤开舟。午刻云开天霁,下舟一游,登彼高埠披襟四望,晴光无际,坡上豆叶青肥,秋禾已熟,不胜丰年之贺。 蚂蚱纷飞,相扑为戏。……
《岸上》
坡前绿满豆苗肥,蚂蚱双双叶上飞。
戏捕浑忘朝雨过,浓青暗染碧罗衣。
《桂殿秋》又词
红累累,绿翩翩,秋禾满野报丰年,人得意,歌声里,鸭嘴锄忙铲豆苗。
七月初二,阴 东风大作,终日不止,船不得行,闷甚……
《食虾》
水活虾都大,泉香酒亦甘。
醉来眠一觉,忘却在江南。
七月初三,立秋 早阴仍东风不止,巳刻开舟数人拉纤前行。申刻至界沟集,舣舟遂宿。
《忆秦娥·晓望》
秋禾碧,茫茫密密,前村隔前村,隔粒红叶翠,露珠凝白。风吹叶卷乃留隙,茅檐露出谁家宅,谁家宅?近连修竹,远迎山色。
《岸上作·梅花引》
豆苗青,豆花轻,豆叶翩翩蟋蟀鸣。客人惊,客人惊,小步豆苗徘徊留意听。光阴迅速难回首,一年容易君知否?立秋晴,立秋晴,引领家乡斜阳动客情。
七月初四,晴 东风吹,拉纤开舟,辰刻至龙亢集。见游女二三,云鬓膨松,团髻巧挽,已是下江风气,所谓苏州头也。
《虞美人·舟中即景》
舟中作客休烦恼,风景江南好。江南美女善梳头,巧挽青丝园似月中秋。有缘千里偏相见,半是桃花面。家贫不改下江妆,坐对一河秋水洗衣裳。
《绝句》
多少荒村隔水涯,数椽石屋住农家。
秋来不解闲中趣,释了耕锄又剥麻。
返棹归来诗百篇
九月二十八 晴 辰刻开舟,波平风静,晚行四十五里抵蒙城县。
《南乡子·舟中即事》
风送一舟轻,冲破秋波绿不成,水底云天倒印夕阳晴。数曲渔歌唱好听。
十里暮云平,兴至闲来岸上行,万树红花霜叶认分明。上挂酒帘一道青。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