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母亲2
父亲与母亲的日子过得风声水起,父亲的事业也越做越大。而我们兄妹也是在母亲的教育下健康地成长起来。讲讲我们兄妹三人。大哥是父亲与母亲的独子,但我印象中,大哥一直在父亲的棍棒下长大:昏黑的夜晚,父亲在打大哥,而我不敢出声,母亲的表情我不曾想起,但她的仪态是淡定的,我不知他因为何事挨打,只记得父亲曾让大哥给母亲跪下道歉。
我是最小的妹妹,我和大哥之间有一个姐姐。在我们很小的时候,因为生活的窘迫,姐姐很小被送到了北京姥姥家生活,而在她上小学时又被接回老家上学,而后在放开知青回京政策后姐姐又被“安排”到北京去上学,就这样,我的这位姐姐被“送”了人。
而我从小学习优异,从小学保送,到中学考入重点高中,依靠母亲的北京户口又回到北京上大学。一路走来还算顺利。青少年时期并没有多少坎坷。
母亲对于我和哥哥的教育是成功的,她让我们知道低调做人,高调做事;而她也从不逼迫子女按照父母的意愿去行事,她用支持支撑我们去实现自己的梦想;她不会用强制地盲目的手段制止我们的错误行为,而是用放养的方式让我们自己成长。比如早恋,她从来没有限制过和批评我,只是让我在磕磕碰碰中学会了变乖,学会了保护自己,学会了成长;我认为母亲超前的教育理念是她从不用物质作为奖励鼓励我们进步,相反母亲对于物质的给予却仅停留在基本的满足上。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中学时我想要一辆漂亮的公主车,像其他女孩一样美美地骑着去上学,但是在我家生活条件很充裕的环境下母亲却只给我买了一辆二手红色自行车打发我,这让我在当时的学校环境中一度感觉自卑,并且记恨了很长时间。然而如今想来,才恍然大悟她的用心良苦:母亲教育我们不要沉迷于对于物质的追逐,也教育我们不要攀比。然而,对于我们用于学习的费用父亲与母亲却都会拼力满足。我也因此知道了什么叫做真正的“富养”。我们因此获得了良好的家教和独立生存的能力。母亲是成功的教育家。
父亲与母亲同样给了我们待人的高尚品德,他们待人的真诚与朴实虽然曾经让我在复杂的社会中遍体鳞伤,曾经怀疑过他们的理念,但当我经历过那段黑暗的时刻,我依然认可父亲与母亲给予我的这些品质,并且坚守着,也依然坚信这样的品质值得传承。
有人说对于家庭的高度肯定是具有荣誉欲望的人,我不知道我是怎么形成这样的认知,父亲与母亲给予我的一切都让我感到无比自豪:在其他亲戚面前我觉得我的父亲与母亲是最伟大、最无私的;在朋友与同学中,我觉得我的父亲与母亲是最强大、最优秀的。这样的信念也一直自信地指引着我走在个人生活的道路上,作为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引导着我前行。
母亲对于父亲的支持也是成功的,我相信即使文化程度不高的父亲依然具有企业家的天赋和能力,但是母亲的支持也不可忽视,我依稀记得母亲曾经为父亲疏通过一些人际关系,因为具体的细节无从考究,所以在这里不做太多的描述了。母亲对父亲的支持更多的来源于母亲对我潜移默化地影响让我感觉到她当时的做法和意义。
当然母亲也给了我一些负面的性格,比如对于男女之间身体距离的无界限,比如母亲不善于表达情感的性格让我一度以为母亲从来没有爱过我。30岁前我一直嫌弃母亲,嫌弃她不做家务,嫌弃她情绪不稳定,我甚至会隐藏着很多的逆反心理,就像并本来语文经常高分的我却执意选择了理科。这样的叛逆思想持续了很久,一直到人生跌落谷底时,才理解了母亲的很多做法,母亲的优点、母亲的智慧与能力,也更加理解了母亲的重要价值。而面对父母的不完美,我想我们应该像对待历史一样充满了敬意与温情。或许人只有在低谷时才学会感恩,才学会理解生活的不易。
好吧,回到我的生活中来,在我高二的时候,我的家庭生活又有了波折,父亲因突发心脏病的离去让我的家庭一步步走向了破碎的边缘。我仍然记得那年暑假的一天,父亲与母亲吵架后,我追着父亲来到他的工厂,看着他低落的情绪,我不知道该怎么面对,而当时不太懂事的我也只是选择默默地回家了,然而没过多久,家里来了很多人,母亲在里屋悲伤地坐着,有人叫我去拿个被子来,我还屁颠屁颠地去拿,当时的我并不知道等待我的是一个噩耗——父亲将永远地离我而去,那个曾经以我为傲,见到我如获至宝的父亲就这样轻意地离开了。父亲离开后,我没有看到母亲的表情和泪水,只是当天看到她在里屋由几个村里的妇女围坐着,悲伤地看着周围。当时的我并不知道父亲的离开或者说人死亡对我们来说意味着什么,我也不知道母亲是怎样度过那段艰难的岁月的,只是知道悲伤的日子没过多久,母亲很快将工厂缩小了经营范围,由大哥和她一起打理。当时母亲的决定让我的虚荣心受挫,但如今想来我敬佩母亲在关键时刻地决断,因为那也许是最好的选择。
没有父亲的日子就这样开始了,随后大哥顺利的结婚成家了,我也被办到北京上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