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桥艺术史小记——文艺复兴时期
重点关注画作,以及画作背后的思想和社会风气变迁
文艺复兴时期艺术作品的根本变化在于艺术家们思想上的变化:他们不再认为人类的能力有限,只能观赏神迹;他们认为人类就是神迹本身,是神的骄傲体现。出于这种观点,人就没有必要那么惧怕自然,而应该是考察+理解自然。进而,艺术作品中的神的形象也不再那么高高在上敬而远之,而是尽量打造出一种真实的感觉,并试图邀请观众一起体验;空间和自然景物也开始像真实的世界那样,并且是以人为主体视角展开去铺陈组织的,于是空间透视法也就应运而生了

全面的以人为本:城市空间的规划不再一味的迁就与教堂和城堡,开始关心公共空间上人的体验了。大广场开始出现,大拱门的设计也是为了能让阳光充分的晒进屋内

整体感觉:即便是画宗教题材内容,右边的从人物的神态、用色、布局上,也给人感觉更“文艺复兴”一些,也就是更真实,更平易近人一些,而非过去宗教人物的高高在上

绘画内容:画作的内容上,也可以有宗教人物和神以外的东西了,比如贵族。虽然离普通人大量出现还有一段时间,但好歹也是拿人当人了

对风景的处理:室外的风景不再是自然部件的凌乱拼凑,开始有了纵深有了透视,像一个真实的自然世界了

对室内空间的处理:当艺术家的透视画法还处于试验阶段,室内景色还时常被歪曲、被拉长,或是选取一个便于安插家庭生活一切方面的角度时,人们常用镜子来反射房间里看不见的一面

捐助人地位提升:肖像画中的捐助人,也终于变成了有钱的大爷了。譬如这幅画里的捐助人,并没有像过往那样谦卑的匍匐在圣母脚下,而是目光坚定的看着圣母。这幅画的室外景色处理也一贯的体现出了对真实世界的认真而不是敷衍

关注人物的内心和精神世界:这幅人像画标志着文艺复兴进入了一个新的成熟阶段,因为人们用新方法来发掘人类更有生气的方面,试图用越来越巧妙的手法表现那一瞬间。说人话就是,你看这个人看着有生命气息了,她的眼睛会说话了

色彩复杂化层次化:在威尼斯画家中,提香第一个透过威尼斯水域深度看下去,抓住了它那神秘而丰富多彩的倒影。可以看到上面画作中人物的蓝色衣袖,正如威尼斯水域的蓝色一样,是真实而丰富的

用画讲故事:拉斐尔将文艺复兴时期的成就做了最好的融合,他能对传统主题做出新的完美呈现,也因为他把每一个故事描绘到了再难做出任何修改的地步。上图中右侧是拉斐尔对其老师作品的一次“临摹”,前排的人物进行了重新的排列,后排的教堂也进行了比例的缩放,仅此两点就使得画作看起来平和的许多

劫后余生:文艺复兴后期,欧洲各国都主张独立,在教皇的挑唆下各国君主陷入缠斗。城市和生活受到战乱影响,人们在文艺复兴中逐步形成的美好信念也都化为乌有。米开朗基罗的《最后的审判》就是对此现状的一种回应和体现,既有悲痛,也有谦卑和劫后余生的宁静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
铲屎大将军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小红书让我迷惘,写书让我自信 (21人喜欢)
- 致我的小食堂:那种陌生人间的熟悉感 (15人喜欢)
- AI写不出来的,才是好书 (11人喜欢)
- 2024于我,是无畏、自信、真诚、煎熬并存的一年吧 (40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