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说说练瑜伽后的改变
查看话题 >瑜伽一年的零碎心得笔记
1.
瑜伽的减脂塑形效率其实挺低的。如果要追求速效减肥,练各种瑜伽都没什么用,不如去跑步跳操。
把宣传重点放在减肥上,或是宣传“高温瑜伽能加速燃烧脂肪”的瑜伽馆和瑜伽老师,我反而会比较警惕。
2.
瑜伽真的是个“见效”很慢的活儿,真正能达到的效果无非是“正位”、“静心”、“打开肩髋”等等不太能量化的东西。真要在各种运动中横向对比,其实更类似太极(或者五禽戏?),和柔软体操。
但试了一些其他的运动之后,觉得还是喜欢瑜伽的这种无目的性,觉得只有忽略了目的,才会比较容易专注过程的每一瞬间——每个紧张和放松的瞬间自有其美妙所在。这话听起来可能挺玄,但每天安静下来练一小时,练一两个月就知。
瑜伽适合我现阶段对目的及其过程之关系的理解,能够营造让我舒服的氛围,也比较能说服我练下去。
3.
理想中的瑜伽馆是这样的:
简单装修,采光好,无噪音,辅具数量足,提供茶歇角落。一天至少有五个时段的课可选。以哈他、艾扬格和阿斯汤加这种基础的瑜伽体系作为课程打底,也不一定非要回避空中瑜伽那样的新玩意。
会费明码标价,不玩神秘,不能还价,不耍花招。不要有的没的印度风(往往其实是泰国风)装饰品,不结合中医玄学那一套,不过度宣传减肥减脂,不允许小孩和宠物进场,明确规定手机不能带入教室,上课过程中没有人会进来拍照。

4.
理想中的瑜伽老师是这样的:
语感好,语速慢,声音好听,普通话标准。讲话节奏好(这点最重要),气场强大到能hold住他想达到的仪式感。有个人风格。不过分夸大瑜伽的效用,不诋毁其他运动方式,会针对个人的情况非常谨慎地给出建议。系统学过解剖学加分。
跟着好的瑜伽老师练习完一个小时流瑜伽,会有做完按摩的通畅感,觉得全身上下都被照顾得很好,休息术时往往因为太放松而睡着,出门甚至意犹未尽。这是科学的编排和老师个人节奏把控的共同作用。
5.
空中瑜伽好玩,但总感觉不是“正途”,所谓的那些用吊绳倒立的好处总觉得太玄学,太勉强。吊绳其实更适合做类似普拉提的辅具,练几次玩玩就好了。
流瑜伽是最爱,每次都累得透彻,让人精力充沛,精神放松。前提是必须遇到一个节奏好,懂正位的老师。
艾扬格体系很整,如果有身体正位(肩髋需要打开,脊柱侧弯,肋骨外翻,手臂超伸)的问题的话,适合有针对性地在小班或私教的形式练习艾扬格,但我始终提不起兴趣。也许是被多个老师评价为拥有一副周正骨架的缘故,没有改善的空间,又枯燥,练起来就没动力。
阿斯汤加体系刚刚接触入门,非常非常喜欢,觉得是比起市面上的流瑜伽更有节奏感的一套东西,更加能够集中注意力,让精神在紧张的节奏中真正放松。但真正能教阿斯汤加的老师也许真的很少,碰到好的需要珍惜。打算再多练习几次mysore(以自己的节奏集体练习,老师给予单独指导)和口令课再做感想。
6.
在瑜伽教室上课很容易见到很drama的场景 ——有的人练着练着就哭了,有的人说冥想的时候穿越时空了,有的人说练完一节呼吸法瘦了两斤然后就说正确的呼吸法能带走脂肪,众人一起做“面部瑜伽”认真地夸张地拼命吐舌头,有男生来练空中瑜伽半途喊“我终于知道怎么才能不弄疼我自己了”,云云。
于是常常用练习的一个小时去想,人们为什么会那么需要仪式感这件事,把普通的事物神话化的潜意识目的到底是什么,集体为什么能削弱一件事的荒谬感,等等。颇有所得。与手机和外界隔离的一小时,有助于增长理性。
7.
装备很重要。如果说瑜伽真的需要仪式感,那么,穿什么是我需要的进入这个仪式的必要条件。完全无法想象穿一身荧光色或者花色的话,如何让自己进入流动的安静状态。
虽然在瑜伽馆里常常撞衫,但加拿大的L家是目前唯一能引发我购物欲的品牌,朴素而快速的现代感,面料轻盈,剪裁也适合,每次闭眼购入xs码,没退过货。Energy内衣+Train Times背心+Scuba外套+Align裤装是一直以来的完美定番。同样的装备穿到晚上再去健身房进行其他锻炼也没问题。
Alo,Lorna Jane这些牌子,常被别人推荐,但觉得选号什么的都太麻烦,不如继续之前的一套,又常因为图方便买了同款不同色。练了瑜伽之后我在这些事上变得有点古板和懒惰,又或许是年纪渐长的缘故。
8.
节奏是最重要的事。
在所有的瑜伽课程中,最喜欢由节奏感好的老师带着做流瑜伽,有时候甚至感受到令人无比享受的音乐之美——打坐是打开幕布前的静默致敬,几次循环拜日是曲式工整的奏鸣曲,前屈后弯是双主题变奏,坐姿扭转是让人舒适的小步舞曲,休息术是鼓掌与散场。每个下犬式是每个音符暂时停留的驿站,也是幕间休息,大家都摆正位置,重新再来。乐团和观众都是自己,老师是指挥。
把控住难以言说的、只属于自己的节奏感,也算是瑜伽的效用之一。
9.
瑜伽一年,要说有什么可见的进步,也说不上什么出来。
我以前是很“硬”的人,站立前屈的时候手都够不到地,第一次去瑜伽教室,一个标准的下犬式都做不好,现在练了一年,无非后腿韧带打开一些,手能碰到地,下犬式能轻松做好,以及各种单腿平衡体式不会轻易掉下来,仅此而已。标准俯卧撑能做了,能独自给饮水机换水了,但这是练了三个月crossfit举铁的效用,和瑜伽没关系。各种劈叉做不到,且还很遥远,倒立或许可以,但还是不敢,也不想挑战。
这么说来确实没什么值得讲的进步,但自己觉得除了节奏感的体会之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认知转变:
以前有时候会觉得一个人一辈子只能拥有一具身体是挺惨也挺无聊的事,若拥有在大众审美中更好看或更丑的身体,人生会是怎样呢?以前总是想这些。好像系统地练了瑜伽之后就不太想了:面对尚且一具的躯体,去控制它、使用它、感知它,弯折或舒展它,把意识传导到它,这些都是很必要的工作和游戏。说来好像是非常日本式的陈词滥调,但每天一个小时去思考这些基本的事,一年后准会有不同的感性认识吧。

( 存我写过的东西的公号:bixiongzeizei 为好看起见就不放难看的二维码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