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在谈论学翻译时,我们在谈论什么?
注重沟通与写作
从本质上来讲,翻译的目的是沟通,是让不同语言文化背景的人彼此之间可以互相交流。那如何才能使这种沟通更加简明有效呢?于口译而言,要会抓主干,抓重点,舍弃细枝末节,用准确的词语精准地传达含义。于笔译而言,则是要注重写作。笔译的基础是写作,这个写作不仅仅指的是英文写作的练习,同样也适用于中文写作。很多人觉得,中文是自己的母语,没有必要专门练习写作,但事实并不是这样的。现代人利用手机电脑刷资讯,浏览网页,碎片化阅读太多,使得我们已经很少能够留出足够的时间进行沉浸式的长文本阅读,更不要说阅读后的输出写作。所以中文写作绝对是需要刻意练习的一个技能。只有中文和英文的写作都能做到流畅简明,才能做出更好的笔译。
直译 VS 意译
在理论上,直译和意译是截然不同的两条道路,然而在实际运用中,它们之间的界限并没有那么明显。从直译过渡到意译,按照自由度由紧到松,我们可以分为以下几个维度:
逐字对译 word-for-word translation
字面翻译 literal translation
语意翻译 semantic translation
传意翻译 communicative translation
编译 free translation
改写 adaptation
在前面我们也说了翻译的本质是沟通,美国著名的语言学家尤金·奈达曾提出著名的“翻译功能对等理论”。在这一理论中,他指出“翻译是用最恰当、自然和对等的语言从语义到文体再现源语的信息”,也就是说就是说翻译时不求文字表面的死板对应,而要在两种语言间达成功能上的对等。
为了准确地再现源语文化和消除文化差异,译者可以遵循以下的三个步骤:
1.努力创造出既符合原文语义又体现原文文化特色的译作。
2.如果意义和文化不能同时兼顾,译者只有舍弃形式对等,通过在译文中改变原文的形式达到再现原文语义和文化的目的。
3.如果形式的改变仍然不足以表达原文的语义和文化,可以采用“重创”这一翻译技巧来解决文化差异,使源语和目的语达到意义上的对等。
也就是说,为了达到功能上对等的沟通目的,译者在翻译的时候,能原汁原味,保留特色地直译当然好,如果不能,比如直译不符合中文的语法规则或者会使人不知所云,那就要意译,也就是说要“得意忘形”,毕竟形式只是外在,抓住中心意思才是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