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专访 | 画画的狗主子——林枫
艺+专访 | 画画的狗主子——林枫
『艺+专访艺术家』栏目,倾听艺术灵魂的声音。艺术没有金字塔,每一个心怀艺术梦想的人都值得被期待、每一个行走在艺术旅途上的人都应该被尊重。我们是艺+,永远在发掘艺术的路上。
艺+专访|林枫
她是林枫
1991年生于陕西西安,2014年毕业于西安美术学院获学士学位,2015年至今攻读于西安美术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姜怡翔教授。她的作品多围绕宠物题材,站在宠物自身的角度,通过纸本和绢的运用,构建出她心中的动物形象。她的作品多次参加深圳艺术博览会,并在2017年参加台北大学生艺术交流展.
▲《佳期如梦no.3》绢本水色 2017
问答
艺+:你看起来比实际年龄小的一些,你从什么时候开始学习画画的?
林枫:我是91年出生的,从小时候开始学习书法,学了6、7年,后来正式学习画画,高考考入西安美院国画系,到现在研究生快毕业了。
艺+:毕业之后专心的画画吗,还是会兼作其他的职业?
林枫:毕业以后会找份工作,一边画画吧。
▲《佳期如梦no.2》绢本水色 2017
艺+:你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创作你现在的这个主题的,关于狗狗的主题?
林枫:关于狗狗的主题,我是从16年才开始的。
艺+:灵感是怎么来的?为什么做了这样一个系列的作品,很多画家对于他们喜欢的题材都是很钟情的,像齐白石画鱼虾,徐悲鸿绘奔马。狗狗这个题材是你之后会长期探索的,还是只作为你创作中的一个系列而存在?
林枫:其实我一直都比较热衷的就是动物题材的创作,后来大量画狗,一方面是源自于我自己的生活,一方面是狗狗自生的社会性质,让我觉得这一题材可以衍生出很多主题,有很多想表现的,以后也会去画。
▲《佳期如梦no.1》绢本水色 2017
艺+:我看到过的你的画都是绢本和纸本的水墨,除此之外你是否也尝试过西方油画水彩等等一些别的材料?
林枫:是,我没有尝试过其他材料,毕竟我本来就是学国画的,本科和研究生都是,但材料并不限制表现手法,我的一些染法已经出离了传统的国画,在对象的塑造上和画面本身的效果上,都是国画和多元素的合成的结果,达到的是我想要的效果。换一种材料对于现在的我影响不大,个人认为,不管是使用哪种材料,使用者本身受到的教育与社会环境的影响才是最重要的。
▲《流浪猫》
艺+:确实,你的题材和表现形式和传统国画还是很不同的。你在画狗狗的时候,会用人物肖像的角度来画,这样画是要表达什么样的情感?
林枫:是的,毕竟我们不是古代人,一味讲究传统也是不能超越古人的。想表现的有很多,最主要的是情感的选择,我画动物还是想要表现感情,但是是狗狗自身的,主观的,而不是通过人给他附加上去的。
▲《法斗猪》纸本水墨 2016
艺+:你自己也养了狗狗,你觉得你跟他是什么样的一个关系?朋友?亲人?主人和宠物?都有点,或者都不是?
林枫:关系,就是,你知道金刚吧,我觉得金刚就是把女主当宠物了。
艺+:那你是女主还是是金刚?
林枫:都有吧,有时候觉得我保护他,有时候觉得他保护我。
▲《法斗猪》纸本水墨 2016
▲《秘境》
艺+:是你头像里的这只吗?他叫什么名字?我记得你养过不只一只狗狗。
林枫:他叫臭宝,来之不易的,你知道斗牛是不能顺产的,都要刨腹产,他是出生做人工呼吸半小时才救回来的,医生本来都放弃了,别的5分钟就活了。身体又差,抢不到奶,他是三小时喂一次慢慢长大的。
你看他舌头吐着,就是拉着他舌头做人工呼吸的后遗症,回不去了。
“我就是臭宝”
艺+:我一直还以为那是他卖萌的手段呢。你的画里还有一些看上去很“高冷”的狗狗,也是你养的吗?还是“请来的模特”?
林枫:是我印象中的狗的样子。就是可能不是一个真实的狗的形象。
艺+:我比较好奇的是,你每天被这么多的动物环绕着,为什么还要画一只想象中的狗?
林枫:因为我不想他有喜怒哀乐,我不想他是因为可爱,会讨好人才会被喜欢,被接受,我想他就是他自己,他就是存在的,不要拟人化,就只要存在。就是爱一个人需要理由吗,我认为是不需要的。
艺+:这些想象中的狗狗,你为他们带上看起来像是蕾丝质地的项圈,纯粹是为了好看吗?
林枫:也不是,画面的要求,中国画还是讲究线的,我在主体上取消了线的运用,加上蕾丝元素,就弥补了线的空缺。
臭宝:我是谁?我在那?
默默:下雪啦!
艺+:你为什么要把线的运用淡化呢,是你的绘画本身的需要吗,还是你的个人特点?
林枫:是一种探索吧,在画窗帘后面的狗的时候,我老师对我提出的问题,那两张里,线与面的处理就不是很成熟。
艺+:除了画画你还比较喜欢做什么呢平时?
林枫:也没什么特别的,喜欢到处去转转,看看书什么的。
艺+:对你来说旅行的意义是什么?
林枫:感受最重要,其实去哪里都可以,最重要的就是有时候可以离开一下,看看别人生活的地方,感受一下陌生的环境。
艺+:你平常会阅读什么类型的书籍比较多,阅读对你的生活和创作有过什么影响?
林枫:我看的书比较杂,比较喜欢看小说和散文,阿诚、张爱玲和木心的文章,对我影响比较大吧。我也是个推理迷,几乎日本的推理小说都看过,还是比较喜欢东野圭吾的小说,里面人性的描写很客观,从他第一部小说放学后就开始追他,外婆的柯南道尔的也都看过。
“你瞅啥!”
艺+:张阿姨的书我特别喜欢,后来看了胡兰成的书,也喜欢的不行,尤其是《今生今世》里面写的都是一些个人的回忆,也写了很多张爱玲。
林枫:那也推荐你读读阿诚的书。
艺+:那如果说有什么给你画画这件事带来影响的话,是什么呢?
林枫:其实还是感受,造就了我一颗“感时花溅泪”的多愁善感的心。
艺+:你多愁善感吗?以为你会是开朗的少女性格。
林枫:哈哈,我很会哭的,从小都是数三秒就能哭出来的。
我就看看...
艺+:这样的才艺真应该去报考电影学院的… 看你的朋友圈,几乎都是旅行,还有和臭宝的照片,有没有什么比较好玩的事,关于你和臭宝的。
林枫:想了想,就是一些捣乱的事啊,乱拉乱尿,打到他哭,躲笼子里不出来。他就是那种小心脏很容易受伤的,不能骂,后来有了默默,一只秋田,他就可能指挥默默帮他偷他够不着的好吃的,一段时间我没发现,老是打默默,后来发现默默偷东西自己都不吃,都是孝敬臭宝的。
你知道那段臭宝指挥默默帮他偷零食的日子大概维持了两个星期,臭宝最喜欢稻香村的牛舌饼,我想着这些他都够不到应该不是他偷的,就老打默默,但打完第二天还一样,知道发现元凶是臭宝,打一顿就消停了。
“他们非说是我喝的”
执子之手,铲屎到你老
艺+:这感觉很像《吾皇万睡》,家里有个老大,指挥着小弟干活。最后连一杯羹也分不到。
林枫:还得替老大挨打,还得把袋子帮着打开,太惨了。
艺+:他这么贪吃那为什么小的时候那么瘦,瘦的都脱像了。
林枫:他小时候我怕他撑死,喂的少,把他饿瘦了。
艺+:现在整个艺术界的大环境其实都弥漫着一种变革的情绪,很多人脱离了传统的表现形式。越来越多的追求独树一帜离经叛道,这些会不会多多少少影响到你?
林枫:当然会有,一些更开放的观念的影响。但就像是围墙一样,墙外面的想进去,墙里面的想出去,但这面墙不能倒,我认为。
艺+:那如果出去了,还能在进来吗?
林枫:当然。
艺+专访记者Chi
艺+专访的对象既有传统的老一辈,也有当代的年轻人,传承与新锐交织、沧桑与活力碰撞、民族与世界融合,所有外在的光怪陆离之下,唯有对艺术的挚爱与虔诚永恒不变。每一次专访都是对艺术真我的求索,大道无涯,吾道不孤。
欢迎来到艺+,期待你分享的艺术人生。
『艺+专访艺术家』栏目,倾听艺术灵魂的声音。艺术没有金字塔,每一个心怀艺术梦想的人都值得被期待、每一个行走在艺术旅途上的人都应该被尊重。我们是艺+,永远在发掘艺术的路上。
艺+专访|林枫
![]() |
她是林枫
1991年生于陕西西安,2014年毕业于西安美术学院获学士学位,2015年至今攻读于西安美术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姜怡翔教授。她的作品多围绕宠物题材,站在宠物自身的角度,通过纸本和绢的运用,构建出她心中的动物形象。她的作品多次参加深圳艺术博览会,并在2017年参加台北大学生艺术交流展.
![]() |
▲《佳期如梦no.3》绢本水色 2017
问答
艺+:你看起来比实际年龄小的一些,你从什么时候开始学习画画的?
林枫:我是91年出生的,从小时候开始学习书法,学了6、7年,后来正式学习画画,高考考入西安美院国画系,到现在研究生快毕业了。
艺+:毕业之后专心的画画吗,还是会兼作其他的职业?
林枫:毕业以后会找份工作,一边画画吧。
![]() |
▲《佳期如梦no.2》绢本水色 2017
艺+:你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创作你现在的这个主题的,关于狗狗的主题?
林枫:关于狗狗的主题,我是从16年才开始的。
艺+:灵感是怎么来的?为什么做了这样一个系列的作品,很多画家对于他们喜欢的题材都是很钟情的,像齐白石画鱼虾,徐悲鸿绘奔马。狗狗这个题材是你之后会长期探索的,还是只作为你创作中的一个系列而存在?
林枫:其实我一直都比较热衷的就是动物题材的创作,后来大量画狗,一方面是源自于我自己的生活,一方面是狗狗自生的社会性质,让我觉得这一题材可以衍生出很多主题,有很多想表现的,以后也会去画。
![]() |
▲《佳期如梦no.1》绢本水色 2017
艺+:我看到过的你的画都是绢本和纸本的水墨,除此之外你是否也尝试过西方油画水彩等等一些别的材料?
林枫:是,我没有尝试过其他材料,毕竟我本来就是学国画的,本科和研究生都是,但材料并不限制表现手法,我的一些染法已经出离了传统的国画,在对象的塑造上和画面本身的效果上,都是国画和多元素的合成的结果,达到的是我想要的效果。换一种材料对于现在的我影响不大,个人认为,不管是使用哪种材料,使用者本身受到的教育与社会环境的影响才是最重要的。
![]() |
▲《流浪猫》
艺+:确实,你的题材和表现形式和传统国画还是很不同的。你在画狗狗的时候,会用人物肖像的角度来画,这样画是要表达什么样的情感?
林枫:是的,毕竟我们不是古代人,一味讲究传统也是不能超越古人的。想表现的有很多,最主要的是情感的选择,我画动物还是想要表现感情,但是是狗狗自身的,主观的,而不是通过人给他附加上去的。
![]() |
![]() |
▲《法斗猪》纸本水墨 2016
艺+:你自己也养了狗狗,你觉得你跟他是什么样的一个关系?朋友?亲人?主人和宠物?都有点,或者都不是?
林枫:关系,就是,你知道金刚吧,我觉得金刚就是把女主当宠物了。
艺+:那你是女主还是是金刚?
林枫:都有吧,有时候觉得我保护他,有时候觉得他保护我。
![]() |
▲《法斗猪》纸本水墨 2016
![]() |
▲《秘境》
艺+:是你头像里的这只吗?他叫什么名字?我记得你养过不只一只狗狗。
林枫:他叫臭宝,来之不易的,你知道斗牛是不能顺产的,都要刨腹产,他是出生做人工呼吸半小时才救回来的,医生本来都放弃了,别的5分钟就活了。身体又差,抢不到奶,他是三小时喂一次慢慢长大的。
你看他舌头吐着,就是拉着他舌头做人工呼吸的后遗症,回不去了。
“我就是臭宝”
![]() |
![]() |
![]() |
艺+:我一直还以为那是他卖萌的手段呢。你的画里还有一些看上去很“高冷”的狗狗,也是你养的吗?还是“请来的模特”?
林枫:是我印象中的狗的样子。就是可能不是一个真实的狗的形象。
艺+:我比较好奇的是,你每天被这么多的动物环绕着,为什么还要画一只想象中的狗?
林枫:因为我不想他有喜怒哀乐,我不想他是因为可爱,会讨好人才会被喜欢,被接受,我想他就是他自己,他就是存在的,不要拟人化,就只要存在。就是爱一个人需要理由吗,我认为是不需要的。
艺+:这些想象中的狗狗,你为他们带上看起来像是蕾丝质地的项圈,纯粹是为了好看吗?
林枫:也不是,画面的要求,中国画还是讲究线的,我在主体上取消了线的运用,加上蕾丝元素,就弥补了线的空缺。
![]() |
臭宝:我是谁?我在那?
![]() |
默默:下雪啦!
艺+:你为什么要把线的运用淡化呢,是你的绘画本身的需要吗,还是你的个人特点?
林枫:是一种探索吧,在画窗帘后面的狗的时候,我老师对我提出的问题,那两张里,线与面的处理就不是很成熟。
艺+:除了画画你还比较喜欢做什么呢平时?
林枫:也没什么特别的,喜欢到处去转转,看看书什么的。
艺+:对你来说旅行的意义是什么?
林枫:感受最重要,其实去哪里都可以,最重要的就是有时候可以离开一下,看看别人生活的地方,感受一下陌生的环境。
艺+:你平常会阅读什么类型的书籍比较多,阅读对你的生活和创作有过什么影响?
林枫:我看的书比较杂,比较喜欢看小说和散文,阿诚、张爱玲和木心的文章,对我影响比较大吧。我也是个推理迷,几乎日本的推理小说都看过,还是比较喜欢东野圭吾的小说,里面人性的描写很客观,从他第一部小说放学后就开始追他,外婆的柯南道尔的也都看过。
![]() |
“你瞅啥!”
艺+:张阿姨的书我特别喜欢,后来看了胡兰成的书,也喜欢的不行,尤其是《今生今世》里面写的都是一些个人的回忆,也写了很多张爱玲。
林枫:那也推荐你读读阿诚的书。
艺+:那如果说有什么给你画画这件事带来影响的话,是什么呢?
林枫:其实还是感受,造就了我一颗“感时花溅泪”的多愁善感的心。
艺+:你多愁善感吗?以为你会是开朗的少女性格。
林枫:哈哈,我很会哭的,从小都是数三秒就能哭出来的。
![]() |
我就看看...
艺+:这样的才艺真应该去报考电影学院的… 看你的朋友圈,几乎都是旅行,还有和臭宝的照片,有没有什么比较好玩的事,关于你和臭宝的。
林枫:想了想,就是一些捣乱的事啊,乱拉乱尿,打到他哭,躲笼子里不出来。他就是那种小心脏很容易受伤的,不能骂,后来有了默默,一只秋田,他就可能指挥默默帮他偷他够不着的好吃的,一段时间我没发现,老是打默默,后来发现默默偷东西自己都不吃,都是孝敬臭宝的。
你知道那段臭宝指挥默默帮他偷零食的日子大概维持了两个星期,臭宝最喜欢稻香村的牛舌饼,我想着这些他都够不到应该不是他偷的,就老打默默,但打完第二天还一样,知道发现元凶是臭宝,打一顿就消停了。
![]() |
![]() |
![]() |
![]() |
“他们非说是我喝的”
![]() |
![]() |
执子之手,铲屎到你老
艺+:这感觉很像《吾皇万睡》,家里有个老大,指挥着小弟干活。最后连一杯羹也分不到。
林枫:还得替老大挨打,还得把袋子帮着打开,太惨了。
艺+:他这么贪吃那为什么小的时候那么瘦,瘦的都脱像了。
林枫:他小时候我怕他撑死,喂的少,把他饿瘦了。
艺+:现在整个艺术界的大环境其实都弥漫着一种变革的情绪,很多人脱离了传统的表现形式。越来越多的追求独树一帜离经叛道,这些会不会多多少少影响到你?
林枫:当然会有,一些更开放的观念的影响。但就像是围墙一样,墙外面的想进去,墙里面的想出去,但这面墙不能倒,我认为。
艺+:那如果出去了,还能在进来吗?
林枫:当然。
![]() |
![]() |
艺+专访记者Chi
艺+专访的对象既有传统的老一辈,也有当代的年轻人,传承与新锐交织、沧桑与活力碰撞、民族与世界融合,所有外在的光怪陆离之下,唯有对艺术的挚爱与虔诚永恒不变。每一次专访都是对艺术真我的求索,大道无涯,吾道不孤。
欢迎来到艺+,期待你分享的艺术人生。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