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的风度和信仰 | 本来艺术家·杨舟

呼吸的风度和信仰 ——品读杨舟和他的芥子园
文/魏根生
说来我与杨舟相识相知,己将近二十年了,当然不乏有许多共同之好,如行走世界、遍尝葡萄酒的想法和行动。在艺术上也都深喜甚至迷恋中西文化及相融的意境。杨舟,美髯长须加一副银丝圆镜及翩翩烟斗绅士风度。以油画创作为主业,自是一派西式范儿的作派,但骨子里透露出来的却是地道的中国文化韵味,像魏晋之士又像极了着五四时期穿长衫的教书先生。

有信仰的静物·兰室
2014
杨舟喜欢借用诗文词赋的情怀、迷蒙平远的云林山水意境或者盆兰灯烛等书斋雅供静物来抒写其心中的情节和臆向。在社会、人类、环保、抱怨、嘲讽、生态等字眼疯狂热闹的出现在艺术家们作品和公众的视野里时,作为艺术家的杨舟,蛰居漠北草原小城,淡然而闲散又清清静静地用自己独特的视角来审视和解读着久违的古意和当下精神的失落。我对其近十几年创作的油画《芥子园山水画册页》系列和近些年《有信仰的风景》系列、及《有信仰的静物》系列等都极为欣赏和愉悦。杨舟熟练且诚恳的借助油画和国画书法的技巧韵味,摆脱模糊了具体的边缘和形象的羁绊,用油画富有张力的笔触肌理,刀刮、手擦、涂抹、勾勒直接在画布上进行弛骋书写,笔点、线条、色块在画布上飞掠、流淌,每每观之爽快淋漓至极,一气呵成,大快眼球,极具绘画性。画面的结构,往往采用东方式大面积的留白,色调又以各种灰、白、黑色作基调,少量的桔黄、翠绿、石绿、褐色、茶色等颜料作点缀和皴擦,使作品透发出一种清新素雅、宁静淡泊而丰富含蓄的杨氏特别的,意与古会的造景境界。既似虚拟梦景,又像现实的美景,更多是一种绘画的存在感,一切都诗化了的,一切又自然呼吸着的画意,淡淡的诗意和灵气或有些许淡淡的倔强的宗教情节。

有信仰的静物·灯影书香
41 x 50cm
2017
杨舟的功力,得益于其悟性、其勤奋,其心底胸怀具有的中国传统文化底蕴。他博览东西方的哲学、宗教、诗词、艺术等众多书籍,又坚持书法、篆刻的练习和创作,更有近年对古琴如痴如醉的学习体会,因而在他的创作中,便有了像诗人一样的情怀,禅修者一样的心境,魏晋般的散淡风度和五四文人的儒雅,渴望隨心所欲又像呼吸一样顺畅自然地在画布上来书写出其对宇宙、自然、人文和信仰的解读。

有信仰的静物·天使之影
44.5 x 34.5cm
2017
现代社会的经济快速发展,导致了对人的传统观念和自然环境的极大的破坏,真正的艺术家,有责任维护这个本色纯洁的一方净土世界。正因如此,杨舟多十几年来苦行僧一样的专注和倔强的创作着《芥子园山水册页》系列、《有信仰的风景》系列和《有信仰的静物》的系列创作、用水墨书写式的笔触和看似淡而无色的色彩、有或无的山水图式、隐约山林间抱琴僧侣或寻隐者的形象,甚至一抹烛影、尖顶的教堂、舒开的兰叶等符号,无一例外的表达其对当下对艺术信仰的自语、坚持和内省,挪借了【芥子园画谱】,用一种非常个人化的角度一次次回望传统文化的失落和一次次进入到一场关于艺术和心灵的修行中。
通过《芥子园山水册页系列》的创作载体,用油彩亚麻布和东方水墨的恣意情怀营造了一个艺术家心里的芥子园,其实非山非水与山水风景无关,也无关与那个李渔的芥子园,也无关任何时髦的所谓观念。中国的传统文化在现代文化的冲击之下,其理念己发生变化,一个艺术家所做的一切都是非自觉地在传承和一个自我体验的过程,通过自己的作品,向社会、向观众展示自我的内心独白与不舍不弃的朝圣心历,对于艺术家,又何尝不是一种品格与风度?

有信仰的静物·佛烛
61 x 50cm
2014
我真诚期待杨舟的《芥子园山水册页》系列、《有信仰的静物、风景》系列及其他一系列的作品,在表现语言,画面结构、思想传达上继续不断完善、深化并纯粹下去,让作品具有更自由顺畅的呼吸和生命。还有,坚持也是一种信仰!
魏根生写于彩云之南旅行途中2017.7
(魏根生,巴黎吕霞光工作室访问学者,安徽省中国画学会理事,环球旅行家。曾任《艺术界》杂志责任编辑。)
—— 作 者 的 话 ——
架上的话(一)
有时,我比别人更惊奇于自己:一个真正生长在草原迷恋故乡的北方汉子,从画面上却丝毫找不到别人所期望的地域或风情的东西。我也曾试图改变或证明些什么,但结果终是徒劳和痛苦。
小时的记忆仿佛永远封冻在慈父构筑的四壁及顶的诗经楚辞、唐诗宋词、论语易林的书海典洋里,耳边也时有“三弄”、“三叠”的绕梁太古琴音,那时,我便是那只瞬间的小昆虫。这和我现在的艺术创作是有因果关系吗?我不知道,也许有吧。

有信仰的静物·蝉鸣
44.5 x 34.5cm
2017
架上的话(二)
这是一个可以制造“大师”、大话艺术却缺乏真正艺术的摩登时代。
满眼的观念、前卫、先锋时尚使原本就固执的我感到远远落后于“当下”、 “时代”的同时,内心却达到了从未有过的平和、宁静。斗室藏香,窗外寒暑春秋,留连缠绵于秦简汉帛、神游意行在马远范宽的山水之间。黑白之理,阴阳之道。意象与心象,我奢望用东方式的呼吸相合相融我于亚麻上的独舞,在狭长的画布上寻求我社会角色以外更广阔自由和宽容的精神空间。一吟一唱之间诗意生活的倦怠和无奈。尽管我一次又一次的把希望寄托于下一张作品的经营。
能画出哪怕一张正在思想的艺术品该是一生如何的满足和荣耀。我能感觉得到那诱惑。
<我的十年之呼吸芥子園>
我觉得能称其为风景的不一定是最美的,但一定是在呼吸的.起码在艺术家的心裡是这样想的。风景画也是呼吸的,每次翻开《芥子园画谱》,满纸的平和,顺畅且自由,一如画她的艺术家的心灵状态,总是令我神往而钦佩不已。神游写意我的《芥子园山水》系列也不知不觉整整10年,算是一种对古代艺术家家或叫匠人的这种状态的致敬吧,也是我对纯架上绘画的坚守和信仰的代名词。还有追求画面笔触.色彩语言的极致单纯.凝练和有修养的放肆与书写性也促使我迷恋不已欲罢不能。说白了,我还做不到极致,只能一张张再画下去。当然,我的《芥子园山水》系列也有呼吸,儘管稍有些短促和不匀称。

有信仰的风景
120 x 120cm
2017
架上的话(三)
<自说其园>
游走呼吸在我亚麻布、油彩、鬆节油构成的精神的芥子园,蓦然回首十年又马上三年了,至今没有也不想走出我的那个世界,顽固迂腐却不疲不惫还养多了一分清高和平和。近些年的心路、经历和日子,使我越来越接近并找到了我,是有信仰的静物系列又同时把我的眼和界,心与思拉回到了书房画室,案头清供,笔墨灯下,吟猱琴韵里。我越来越喜欢品砸独处的工作时光,喜欢享受散淡与直接的原始纯粹的架上绘画过程,感受刀笔、颜料、手心游走的快感,纯粹再纯粹画意,减化再减化色彩,平面再平面的力量,任我自语便是我的世界。
<平面的力量>
近期于斗方画室灯下翻阅二十年前【汉帛】、【汉简】系列,突然有一种莫名的欢喜与快乐,画面传达的那种原始的素淨和绘画过程的浅白幼稚显得可爱且让人心动。回身再看著架上正搁浅的那张有信仰的风景系列,满脑子裡就一种声音蓬勃而出敲打著我的神经:平面的力量!!
杨舟
2017.12.25圣诞节灯下
—— 作 品 欣 赏 ——

有信仰的风景之六
45 x 34cm
2017

芥子园·山水条屏
120 x 80cm
2014

汉简·阳关三叠
120 x 40cm
2004

芥子园山水册页·秋风辞
140 x 120cm
2016

芥子园山水册页88
120 x 90cm
2015

芥子园山水册页·误入桃花深处
120 x 120cm
2016

芥子园山水册页·梦蝶
120 x 120cm
2015

芥子园山水册页·桃花流水墨鱼肥
61 x 50cm
2015

芥子园山水册页86
120 x 90cm
2014

芥子园山水册页82
61 x 50cm
2014

芥子园山水册页·有烟囱的风景
37.5 x 28.5cm
2017

芥子园山水册页·霜林图
120 × 100cm
2008
出生于内蒙古达尔罕,1992年毕业于内蒙古科技大学,内蒙古师范大学美术系油画专业。中国美术家协会内蒙古分会会员。中国意象油画研究会会员。内蒙古清淨寺书画院副院长。2016年度艺术家传播网获首届‘青年百杰’称号。
2009~2010年,非洲艺术考察;2010年,欧洲各国艺街考察;2013~2014年,南亚、东南亚艺术考察。2015年俄罗斯艺术考察。2018年日本艺术考察。
现为内蒙古包头市科技少年宫副教授、内蒙古科技大学包头师院客座教授。
个展经历
2014年 《呼吸·芥子园》—杨舟油画展(北京尚八艺术社区)
2005年 北京李可染基金会可创铭佳艺苑举办“意向·易向”油画联展
2004年 受内蒙古科技大学美术学院邀请《行意——杨舟油画邀请展》
参展经历
2018年 和-当代中国小幅油画日本展(东京)
2017年 融—当代油画语言研究展(北京)
2017年 第十届中国西部大地情油画展(包头)
2017年 包头市进京油画展(北京中国油画院)
2017年 内蒙古成立70週年‘写生内蒙古’画展(呼和浩特)
2017年 ‘游牧精神’内蒙古包头油画双年展(包头)
2016年 第三届南京国际美术展(南京)
2016年 艺术家传播网获首届‘青年百杰’称号。
2014年《行走十三》艺术联展(厦门)
2012年 “善行天下一中国当代书 画名家救助贫困儿童作品展暨慈善拍卖会”(北京,时代美术馆)
2012年 首届中国当代美术文献奖之年度美术家(提名奖)2011年 全面青年美术家提名展(北京)
2009年 中国蓉城国际美术作品双年展(成都)
2009年 北京国际当代艺展(北京798)
2009年 中国当代名人邀请展(成都)
2008年 英国汇丰银行联展(英国)
2007年《中国第二届风景、风情油昼展》(上海)
2007年《中国首届百人青年油画展》(上海)
2005年 第二届中国国际画廊博览会(北京)
2003年 中国第三届油画展(北京)
2002年 日本歧阜交流展(日本)
2000年《今日中国美术》(北京)
作品收藏
作品被《艺术界》、《中国艺术经典》、《华夏艺术家》等杂志社、上海钢泰集团、上海文化发展基金会、北京可创铭佳艺苑,等机构及日本、英国、美國、内蒙古等海内外画廊、企业、艺术机构、私人收藏家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