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参观美术馆(二)
上一期小文,我们谈论了有关观展人的分类,音乐的妙用以及“熊孩子”的可爱处,那么这一期小文,则从三种绘画类别,继续简单一聊美术馆的故事。
首先,静物画。
最优秀的静物作品,能让你爱上一朵枯萎的百合花,全然感受生命的易逝。而对于观赏者而言,大多数人,同我一般俗气,仅会对那极度写实的画作叹句“好像真的一样哎,漂亮!”最荒谬又无聊的赞美便是“真漂亮”“太好了”之类云云。
有时也觉得委屈,没有受过专业指导,面对这些静物画时,着实词穷,另外除了高度写实之外,我们不知它还好在何处。即便那些学过素描基础,经历过这一堆堆静物训练的基础者。在参观一些大师之作时,也会不以为然落入了我们俗人之伍。
我们与大师的区别在于技巧;基础者与大师的差异在于灵魂:大师的静物画被赋予生命的灵动性。
看到此,或许你认为我在故作玄虚,只是想达到一个区分的目的而随意自下定义。那就卯足了劲儿听我细细把这玄虚卖弄完。
画家罗伯特·盖恩曾经说过:“静物画来自形式和图案给人的感官享受”,所以静物画最大的特点便是通过最有创意的方式,将色彩、形状和质地结合起来。不同的静物放在一起,通过颜色的碰撞,利用人类是“视觉动物”的特性,给予观画时极致的快感。如当你凝视卡拉瓦乔《一篮水果》时,不妨去仔细观察一下不同水果所带给你的观感吧。
画家亨利·马蒂斯主张:“准确地临摹物品不算什么,画家需要表现的是物品在他心中唤醒的情感”。所以当你欣赏一幅静物画时,不单单去看其绘画表面,更重要的是能窥探这堆看似杂乱无序的物体组合起来,所拥有的有趣的灵魂(其他画种皆是如此)。象征手法的使用,让静物画成了或简单或高深莫测的谜题。
当你能意识到万物有灵论之际,面对一幅幅静物画,有趣,从心底而生。
其次,抽象画。
提到抽象画,“蒙德里安”的名字便会蹦出。不管是他的《百老汇爵士乐》还是他的《黄与蓝的构成》虽然不能明确它们的具体寓意,却能从画作表面体会一种安详的跳跃感,充满着色彩的复古韵味,这是我所喜欢的一种抽象风格。
另外许多人在看抽象画时,习惯性的会去看其标签上的标题和说明,可有关这点,我比较认可艺术家爱德华·霍普的观点:“如果能用语言表达,我也没必要画画了”
所以,如果哪天,在观看一幅抽象画时,却没有发现标签的存在,这时你应该很开心,艺术家选择不为作品起名,可能是因为他不想影响你对作品的理解,这种行为,是对观者的一种尊重。
面对一幅无题的抽象画作,别乱讲话、别不懂装懂、别只看其表面;静心去看、大胆去想、手动查找其寓意,这是我所想到的见解。
最后,裸体艺术。
近距离观看和旁观者的存在,让艺术成为一个议题。
对于裸体艺术,中国人的羞涩感源于传统观念,一丝不挂的人像呈现在大众面前,艺术似乎成为了一种伤风败俗的表现。
尽管人们开始注重“性”的教育,同一年龄阶段的人,也开始对裸体啊、性有关知识进行交流,但在与父母长辈或孩子之类的后辈有关这方面的交流,则还是很空缺的。假设一下,当与父母一起去参观裸体艺术,会有什么样的感想。
大多数人往往分不清艺术与性的界线,古希腊先人认为裸体艺术能够更好的彰显人体的自然之美,这里有着自由、开放的民族思想;而国人在面对裸体艺术所表现的那种不自然感,也是本民族的含蓄、保守的体现,这是无可厚非的。
如何观看裸体艺术,我觉得自然很重要,无论属于什么类别的艺术,“类别”只是一种表达方式,其侧重点在于“艺术”。艺术充满自由与灵动性,面对艺术你有权利拥有你的想法和感受,“享受”艺术、思考艺术所反映的主题才是最终目的。
首先,静物画。
![]() |
![]() |
最优秀的静物作品,能让你爱上一朵枯萎的百合花,全然感受生命的易逝。而对于观赏者而言,大多数人,同我一般俗气,仅会对那极度写实的画作叹句“好像真的一样哎,漂亮!”最荒谬又无聊的赞美便是“真漂亮”“太好了”之类云云。
有时也觉得委屈,没有受过专业指导,面对这些静物画时,着实词穷,另外除了高度写实之外,我们不知它还好在何处。即便那些学过素描基础,经历过这一堆堆静物训练的基础者。在参观一些大师之作时,也会不以为然落入了我们俗人之伍。
我们与大师的区别在于技巧;基础者与大师的差异在于灵魂:大师的静物画被赋予生命的灵动性。
看到此,或许你认为我在故作玄虚,只是想达到一个区分的目的而随意自下定义。那就卯足了劲儿听我细细把这玄虚卖弄完。
画家罗伯特·盖恩曾经说过:“静物画来自形式和图案给人的感官享受”,所以静物画最大的特点便是通过最有创意的方式,将色彩、形状和质地结合起来。不同的静物放在一起,通过颜色的碰撞,利用人类是“视觉动物”的特性,给予观画时极致的快感。如当你凝视卡拉瓦乔《一篮水果》时,不妨去仔细观察一下不同水果所带给你的观感吧。
画家亨利·马蒂斯主张:“准确地临摹物品不算什么,画家需要表现的是物品在他心中唤醒的情感”。所以当你欣赏一幅静物画时,不单单去看其绘画表面,更重要的是能窥探这堆看似杂乱无序的物体组合起来,所拥有的有趣的灵魂(其他画种皆是如此)。象征手法的使用,让静物画成了或简单或高深莫测的谜题。
当你能意识到万物有灵论之际,面对一幅幅静物画,有趣,从心底而生。
其次,抽象画。
![]() |
![]() |
提到抽象画,“蒙德里安”的名字便会蹦出。不管是他的《百老汇爵士乐》还是他的《黄与蓝的构成》虽然不能明确它们的具体寓意,却能从画作表面体会一种安详的跳跃感,充满着色彩的复古韵味,这是我所喜欢的一种抽象风格。
另外许多人在看抽象画时,习惯性的会去看其标签上的标题和说明,可有关这点,我比较认可艺术家爱德华·霍普的观点:“如果能用语言表达,我也没必要画画了”
所以,如果哪天,在观看一幅抽象画时,却没有发现标签的存在,这时你应该很开心,艺术家选择不为作品起名,可能是因为他不想影响你对作品的理解,这种行为,是对观者的一种尊重。
面对一幅无题的抽象画作,别乱讲话、别不懂装懂、别只看其表面;静心去看、大胆去想、手动查找其寓意,这是我所想到的见解。
最后,裸体艺术。
![]() |
![]() |
近距离观看和旁观者的存在,让艺术成为一个议题。
对于裸体艺术,中国人的羞涩感源于传统观念,一丝不挂的人像呈现在大众面前,艺术似乎成为了一种伤风败俗的表现。
尽管人们开始注重“性”的教育,同一年龄阶段的人,也开始对裸体啊、性有关知识进行交流,但在与父母长辈或孩子之类的后辈有关这方面的交流,则还是很空缺的。假设一下,当与父母一起去参观裸体艺术,会有什么样的感想。
大多数人往往分不清艺术与性的界线,古希腊先人认为裸体艺术能够更好的彰显人体的自然之美,这里有着自由、开放的民族思想;而国人在面对裸体艺术所表现的那种不自然感,也是本民族的含蓄、保守的体现,这是无可厚非的。
如何观看裸体艺术,我觉得自然很重要,无论属于什么类别的艺术,“类别”只是一种表达方式,其侧重点在于“艺术”。艺术充满自由与灵动性,面对艺术你有权利拥有你的想法和感受,“享受”艺术、思考艺术所反映的主题才是最终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