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达夫《江南的冬景》文本段落分析
江南河港交流,且又地滨大海,湖沼特多,故空气里时含水分;到得冬天,不时也会下着微雨,而这微雨寒村里的冬霖景象,又是一种说不出的悠闲境界。你试想想,秋收过后,河流边三五家人家会聚在一道的一个小村子里,门对长桥,窗临远阜,这中间又多是树枝槎垭的杂木树林;在这一幅冬日农村的图上,再洒上一层细得同粉也似的白雨,加上一层淡得几不成墨的背景,你说还够不够悠闲?若再要点景致进去,则门前可以泊一只乌篷小船,茅屋里可以添几个喧哗的酒客,天垂暮了,还可以加一味红黄,在茅屋窗中画上一圈暗示着灯光的月晕。人到了这一个境界,自然会得胸襟洒脱起来,终至于得失俱亡,死生不问了;我们总该还记得唐朝那位诗人做的“暮雨潇潇江上村”的一首绝句罢?诗人到此,连对绿林豪客都客气起来了,这不是江南冬景的迷人又是什么?
本段文字由对客观景物的情感折射到主观情绪的完全融入,由实及虚,诗化的文笔中融入了文人气质的审美观点,勾勒了一幅江南文士所能够引起共鸣的文人风景画卷。
这种闲适、洒脱的人生境界与《故都的秋》中的情感特征是截然不同的,北国之秋和国家之秋的萧索、深沉的意境是契合的,而江南确是作者的故乡,宛如面对自己的母亲,可以放下一切忧虑,挥洒孩童的天真与性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