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述夏承焘先生的《词的形式》
近来读这类知识性的书籍,读过之后常常只留有模糊的印象。待到需要自己表述才发现往往有词不达意的尴尬。所以我决定采用复述的方式读这一类书。
词,是一种配合音乐的文学样式,原名又叫“曲子词”。有的词牌名中带有“曲”“子”,比如“南乡子”“更漏子”,就是指词的音乐属性。 词既然是音乐文学,其实也属于“乐府”的一种。“乐府”最早是是国家为了采集民歌设置的音乐机构,后来成为一种诗体的名称。“汉乐府”“南北朝乐府”都是非常出色的文学。“词”就是唐宋时代的“乐府”,所以有一些词人也把自己的词集叫做“乐府集”,比如《东坡乐府》。 唐宋词的形式主要有以下几个: 1.诗有题目,词有调名。词的调名也叫做“词牌名”,有的词“词牌名”之下还有题目,有的则合二为一。词牌名规定了一首词的音律,所以句数、用韵、平仄都有一定之规,不可随意改变。所以创作词又叫做“填词”,就是依照词牌名所规定的音律选择合适的字眼。“填词”要特别注意,作品的情感要与词牌名所代表的词调的情感特质保持一致,所以填词之前先要“选调”。选调不要光看调名的字面意思,而要看这个词调的声调传达什么样的情感。 2.每首词分数段,每一段叫做一片,一片就是唱一遍的意思。一首词常常分两片,单片的不多,三四片的也不常见。片也叫做“阙”,所以一首词也叫做“一阙词”。词虽然分上下片,但是两片之间不能完全脱离,应该保持一种不黏不脱、似断非断、似承非承这样一种既有联系又不混同的关系。下片开头也就是上下片衔接的部分,称为“过变”“过片”,这是音律起变化的地方,唱起来特别好听,要用精彩的句子,表达细腻的丰富的感情。 3.词的句式长短不一,又叫做“长短句”。下文专述这个话题。
来自 豆瓣App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