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完这本书你就会梦到长着绿色乳头的鲍勃·迪伦


1975年秋,鲍勃·迪伦带着他的滚雷巡演团踏上了一趟将会载入史册的传奇巡演。巡演团人员混杂,有音乐家、歌手、画家等等,其中包括琼尼·米切尔(Joni Mitchell)、米克·朗森(Mick Ronson)、艾伦·金斯堡(Allen Ginsberg)、琼·贝兹(Joan Baez)和杰克·埃利奥特(Ramblin' Jack Elliot),以及本书作者山姆·夏普德(Sam Shepard)。
*山姆·夏普德(Sam Shepard),1943年11月5日出生于美国伊利诺伊州谢里登堡,演员、编剧、导演,普利策奖得主。他是20世纪后半期最著名的美国剧作家之一,一生中创作了40多部剧作,代表作有《德州巴黎》等。2017年8月1日,夏普德因肌萎缩侧索硬化症的并发症在家中逝世,享年73岁。

他们犹如一群真正的流浪吉卜赛人,遍踏新英格兰22座城市,巡回演出。山姆·夏普德受雇于鲍勃·迪伦,为计划拍摄的巡演纪录电影撰写剧本。虽然电影从来没有实现,但夏普德记下了这趟旅程中许多弥足珍贵的时刻和感想;而巡演团的官方摄影师肯·雷根则拍下了巡演中一幕幕动人的瞬间画面,构成了这本掩埋于时光沙砾之中的《滚雷日志》。

▲鲍勃·迪伦与山姆·夏普德
引言
《滚雷日志》很不连贯,倒不是追求什么“艺术”,或者实验某种写作方法,而是因为那段经历本身就毫无连贯可言,书只不过是记忆的直接成果。本来迪伦雇我参加滚雷巡演为计划中的电影写剧本,可那个任务很快就变得可有可无,反而发现自己得到了一个极其珍贵的机会,自己可以跻身于这群才华横溢的人之中,和他们一起旅行,一起合作,去创造五彩缤纷,应接不暇的形象和想法。

大家目标相同,那时正值隆冬季节,也正是美利坚历史上最支离破碎的一段,大家在六个星期的时间里不断乘车旅行,表演音乐,拍摄影片。而这一切究竟是为了什么?今天看来已经无足轻重,重要的是这段旅行确实发生了。

本书的目的并不在于把旅行中的一切按部就班,一丝不漏地记叙出来,更不是去披露明星的私人生活,而是让读者整体上感受一下那段经历。只要能达到这个目的,这本书也就有了生命。

编者按:以上引言为本书的开篇一段,讲述了作者是如何被邀请至滚雷巡演团(Rolling Thunder Revue),踏上迪伦这场将会载入史册的传奇巡演的。随后作者将以亲身介入的视角来书写这场摇滚史上的盛事。

少年之梦
来自佛蒙特
一位没能买到票的男孩

“我看着迪伦,迪伦就坐在沙发上,那种泛黄的填充沙发,边角都被狗啃烂了。里面填充料都露了出来。迪伦脚边放了个黄铜痰盂,侧着身子坐在沙发上,膝盖上横放了件大衣,哦不,是雨衣。我抬头望了望他,他长了一头黑发,油光锃亮,胸口有什么东西,绿色的,开始还没看出是什么,定眼一看,原来是一对乳头。绿色的乳头,上面还有图案,就像果冻模子印上去的,那时乳头就像是绿色的果冻,自己会上下晃动。

迪伦叫我下楼帮他拿点东西,好像是吃的,可能是硬面包圈还是别的什么。没错,就是硬面包圈,还有干肉饼,你们叫什么来着?牛肉干对嘛?我起身想下楼,可迪伦又叫住我,看上去性感极了,好像在勾引我,于是我向他走去,可又有点害怕。我觉得他就是在勾引我。”
姑娘的话
马萨诸塞州
普利茅斯
红砖砌成的市政厅
寒风刺骨

“从没见过迪伦,没见过他本人,从没真正见过他。有点儿好奇,常梦到迪伦,却从没见过。我觉得吧,既然这老男人老在夜里出现,趁我睡着了闯入我的生活,干吗不趁醒的时候真正见见他呢?没什么超现实感,一点不像在做梦,就是一条路,我沿着路走,迪伦朝我走来。
看见他走了过来,其实还没看清脸我就知道是迪伦,然后我就在路中间跳起来,然后迪伦也在路中间跳起来,咱俩就你也跳,我也跳,一句话也不说。就是跳。越跳越高,最后一蹦能有五十英尺,都跳到天上去了。上去又下来,一点儿都不费劲,真轻松。”
迪伦独白
“我走进这家乡下小店,寻找自我。有人偷偷告诉我,到这儿就找对了,也不明白为啥。从外面看这儿跟一般的路边店也没啥区别,卖的无非也就是生活木材,还有其他什么的。我一走进去,就问,有人认识我吗?没错,就这么简单直接。
店里的人瞅瞅我,好像我是个疯子,说,等着,说完,走进了后店,就剩我一个人在那儿傻站着。我一边等,一边活动活动身子腿,也算是跳舞吧,扭扭脖子,跺跺地板,接着就自言自语起来,觉得自己说什么反正别人也听不见。开始在心里把周围所有东西都点一遍,所有东西,只要眼睛能看见,耳朵能听见。啊,

接下来,我走出门去。
“马背梦想家的大地理”

“今夜我有一部新戏剧在曼哈顿戏剧俱乐部首演,剧名叫《马背梦想家的大地理》。曼哈顿戏剧俱乐部是百老汇大街外的一家小剧场,一场只能坐大约九十名观众。迪伦和莎拉说想观看首演,于是我待在宾馆大堂,等待迪伦那辆巨大的房车,车停稳,迪伦跳下车,向宾馆大堂走来,我不禁感到胃部一阵抽搐。

想到迪伦坐在剧场观众席中,这哪里是什么好事,简直就是一场噩梦。迪伦穿过旋转玻璃门,在大堂四处溜达,东瞅瞅,西瞧瞧,无非都是宾馆里的标志牌,什么火警须知,客房服务早餐餐牌,电梯乘坐提示,诸如此类。迪伦在一处指示牌下看了很久,我冲出去拉了辆出租车,回来时他还在看。”

“下半场,观众席依旧沉默,可更折磨人。我在外面大厅里磨了十分钟,最后还是回到场中,看着一排排的剧评人,其中有两位“大腕”,分别来自两家主流媒体,这会儿已经半躺在座位上会周公去了。那些还没有打盹犯迷糊的两眼紧盯着舞台,仿佛眼前是一具透明模型,透过模型可以看到蚂蚁如何挖掘地道。
这时舞台上一名胖医生,手里拿着一根夸张的注射器,要给剧中男主角打针,迪伦突然从后排站了起来,大喊:‘停一下。’他在冲谁喊?舞台上的演员吗?‘停一下。’迪伦接着喊到,‘干吗给这人打针?该打针的是另外一个。给另外一个打针!’”

“我向观众席看去,刚刚还昏昏欲睡的剧评家们一下子都来了精神,抓起手边的圆珠笔,发狂般地在纸上写画着。戏结束了,迪伦一步跳到走道上,向出口冲去,身后的剧评家们一个个也不知说点什么才好。
自己错过了什么吗?刚刚那个头戴牛仔帽,面蒙面罩,一身红色上装的人到底是何方神圣?这出闹剧是这部戏的一部分吗?这出戏结束了吗?”
(以上文字和部分图片摘自《滚雷日志:鲍勃·迪伦的传奇巡演》,以上另外部分图片是编辑部胡来的产物)
编辑 |爪巴山
部分图片|肚几、老月亮、爪巴山
点击文末“阅读原文”即可购买

《滚雷日志:鲍勃·迪伦的传奇巡演》
【美】山姆·夏普德 | 著
杨建国 | 译
添加摩登斯基,拉你进群。

你还可以看看这些

本文由摩登天空杂志原创,转载请联系后台
点击文末“阅读原文”
进入摩登天空杂志微店
做个性感的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