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给了孩子多少自由?
这次春节回老家,接触了不少有小孩的家庭,其中有两家印象很深刻。
小男孩4岁,总是被他爸爸教育这个脏那个脏,这个不能碰那个不能碰。爸爸的教育理念在孩子的心中根深蒂固,丫丫要玩什么也总是受到小男孩的阻止:有细菌,不能碰。这么有洁癖的家长我第一次见。
走亲戚时,偶遇一个妈妈教育孩子,小女孩可能是不想吃饭,被妈妈拉到大门外,把门关起,不让女孩进去,女孩在外面拼命的哭。当时很心疼这个3岁左右的小女孩:妈妈当着那么多客人的面这么狠狠地教育她,她该多没面子;一个人在大门外,该有多害怕。后来有机会近距离接触这对母女,刚好是早饭时间,女孩想吃饼干,不想喝粥,妈妈绷着脸手指着女孩:不要逼我发火,我数到5,不过来我就采取行动了。接触的这半小时里,这位妈妈几乎全程没有笑脸,一副“别惹我”的表情,让我很压抑,这么强势的妈妈我第一次见。
很多人夸丫丫很乖巧,很懂事,说什么都听,很好商量的样子,自己家的娃很难带,什么都要答应他,不答应就发脾气。为什么有些孩子懂事、乖巧、好商量,而有些孩子却总在同家长对抗呢?只是因为孩子天生性格好的原因吗?这个问题我思考了很久,也时不时在观察身边其他乖巧懂事的孩子。后来我发现,他们之所以乖巧懂事好商量,更重要的是因为他们的父母给了他们足够的自由。
我们给了孩子多少自由?
丫丫乐此不疲地捡地上的树叶和石头,经常会在丫丫兜里看到石头,哪怕是沾满泥土的,我不管,手脏了就洗;丫丫趴在地上,只要地不湿或者地上有大便或污水,我不管,衣服脏了就换;家里十几双大人的鞋子,丫丫向摆摊一样全部拿出来,一双双地试,有时候自己的鞋子一只,另一只脚穿爸爸或妈妈的鞋子,有时候两只脚爸爸妈妈的鞋子各一只,穿着走了一半觉得这双不好,中途直接踢掉,跑回鞋架选另外一双,所以经常在卧室、客厅、厨房看到有鞋子,我不管;120平的房子,拿着卷纸从厨房拉开到主卧,我不管,等她玩好了,能用的就用,脏了湿了不能用的就丢了;把我叠好的衣服全部拿出来,说要自己叠,其实全部都弄乱了,或者把衣柜里的衣服全部抖出来要自己叠,我也不管,等她叠够了不想叠了我再去整理好;喜欢刷厕所,把我的衣服丢进马桶要帮我洗衣服,拿着杯子喝马桶的水,我每天的工作就是把马桶刷的亮亮的;丫丫要自己吃饭,我给她准备好碗和勺子,不催不骂,衣服脏了换了,地脏了扫掉;丫丫要自己洗脸,给她接好水,放好毛巾,让她自己洗,衣服弄湿了换掉;丫丫要自己洗头,接好水,开好空调,让她自己洗,洗完赶紧给她洗澡换衣服;丫丫要自己洗屁屁,给她接好水,放好毛巾,等她洗好了,给她擦干屁股,再换掉她满是水的棉拖鞋。
王先生曾给我扣上“溺爱孩子”这个帽子,让我很受伤。溺爱是无条件的给予,可是我每次在丫丫有请求时,我都会考虑如果我答应了孩子的请求孩子会学到或得到什么,如果我拒绝了孩子又会失去什么,在得与失之间,我一直在权衡。我很少想到孩子这样做会带给我什么麻烦,我更多想的是孩子这样做,身心愉悦吗?观察力可以得到发展吗?大小肌肉运动能力可以得到发展吗?探索能力得到发展了吗?可以学到新技能吗?
婆婆高兴地说丫丫现在生姜大蒜白菜青菜西红柿都认识了。她不知道我拿着绘本教了丫丫好久,也只是认识绘本上的蔬菜,真实的蔬菜和切好烧好的菜她都不认识,我把她特意挂的高高而不让丫丫碰的生姜大蒜和蔬菜给丫丫摸了一次,甚至让她咬了几口,她就全部记住了,包括绘本上的和切好烧好的菜。图片远远没有实物立体、有冲击力,孩子学习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内容,效果总是最快。
婆婆夸奖丫丫别人不愿意分享时丫丫也不会闹。她不知道那是因为我从来没有逼她分享过,她不愿意分享,从来不说她自私、小气,我都尊重她,甚至帮她拿回她的东西。所以丫丫明白了:我也不能强迫别人分享。强迫孩子分享,其实是告诉孩子:下次碰到自己喜欢的东西,也可以强迫别人分享。
丫丫很好商量,少有无理取闹,很大一部分是因为我什么都满足她。满足不了我也是找自身的问题。“宝贝,今天温度好低,风好大,你不穿外套妈妈担心你会感冒,我们相互理解把外套穿上好吗。宝贝,你可以光脚踩在地板上,可是现在天这么冷,妈妈真的很担心你会感冒,我们穿袜子好吗?宝贝,妈妈知道你喜欢吃瓜子,但是你最近吃的太多,臭臭都是干的,妈妈不想给你吃了,请你原谅妈妈。”孩子的需求没有问题,有问题的是被焦虑和担心压垮的妈妈,所以坦诚一点,孩子对妈妈的爱也很浓烈,她会妥协的。
很多时候,我们经常限制孩子,不是因为孩子的需求不正常,而是因为孩子的需求给我们带来了麻烦,毕竟收拾孩子留下的各种残局也需要一些时间和精力,我们每天忙于应付工作,忙于做家务,孩子能少惹麻烦最轻松了。可是孩子一出生就要不断学习,什么都限制孩子,孩子就无法学习,而学习难免会犯错。
有些人总说带孩子很累,很大一部分是因为我们限制孩子太多,这个不让干,那个不让干。幼儿时期的孩子,冲动,没办法讲道理,不是因为他不想听大人的话,而是这个阶段孩子的内在发展规律指引着孩子怎么做,孩子也没办法控制自己,所以我们大人什么都限制孩子,孩子就不是孩子自己,孩子没法随心而为,变得很痛苦,为了摆脱痛苦做自己,他只能跟大人对着干。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就是这个道理。
僧问禅师:何为佛?
禅师答:一切。
僧又问:何为佛心?
禅师答:无所隐藏。
僧说:我不明白。
禅师答:你错过了。
世人皆戴面具而活,只有孩子随心而为,无所隐藏,我们的种种限制,会渐渐扼杀孩子无所隐藏的天性,让孩子最终变得与世人一般无二,这将何其悲哀啊,让我们一起守护孩子这份珍贵的“无所隐藏”吧。
小男孩4岁,总是被他爸爸教育这个脏那个脏,这个不能碰那个不能碰。爸爸的教育理念在孩子的心中根深蒂固,丫丫要玩什么也总是受到小男孩的阻止:有细菌,不能碰。这么有洁癖的家长我第一次见。
走亲戚时,偶遇一个妈妈教育孩子,小女孩可能是不想吃饭,被妈妈拉到大门外,把门关起,不让女孩进去,女孩在外面拼命的哭。当时很心疼这个3岁左右的小女孩:妈妈当着那么多客人的面这么狠狠地教育她,她该多没面子;一个人在大门外,该有多害怕。后来有机会近距离接触这对母女,刚好是早饭时间,女孩想吃饼干,不想喝粥,妈妈绷着脸手指着女孩:不要逼我发火,我数到5,不过来我就采取行动了。接触的这半小时里,这位妈妈几乎全程没有笑脸,一副“别惹我”的表情,让我很压抑,这么强势的妈妈我第一次见。
很多人夸丫丫很乖巧,很懂事,说什么都听,很好商量的样子,自己家的娃很难带,什么都要答应他,不答应就发脾气。为什么有些孩子懂事、乖巧、好商量,而有些孩子却总在同家长对抗呢?只是因为孩子天生性格好的原因吗?这个问题我思考了很久,也时不时在观察身边其他乖巧懂事的孩子。后来我发现,他们之所以乖巧懂事好商量,更重要的是因为他们的父母给了他们足够的自由。
我们给了孩子多少自由?
丫丫乐此不疲地捡地上的树叶和石头,经常会在丫丫兜里看到石头,哪怕是沾满泥土的,我不管,手脏了就洗;丫丫趴在地上,只要地不湿或者地上有大便或污水,我不管,衣服脏了就换;家里十几双大人的鞋子,丫丫向摆摊一样全部拿出来,一双双地试,有时候自己的鞋子一只,另一只脚穿爸爸或妈妈的鞋子,有时候两只脚爸爸妈妈的鞋子各一只,穿着走了一半觉得这双不好,中途直接踢掉,跑回鞋架选另外一双,所以经常在卧室、客厅、厨房看到有鞋子,我不管;120平的房子,拿着卷纸从厨房拉开到主卧,我不管,等她玩好了,能用的就用,脏了湿了不能用的就丢了;把我叠好的衣服全部拿出来,说要自己叠,其实全部都弄乱了,或者把衣柜里的衣服全部抖出来要自己叠,我也不管,等她叠够了不想叠了我再去整理好;喜欢刷厕所,把我的衣服丢进马桶要帮我洗衣服,拿着杯子喝马桶的水,我每天的工作就是把马桶刷的亮亮的;丫丫要自己吃饭,我给她准备好碗和勺子,不催不骂,衣服脏了换了,地脏了扫掉;丫丫要自己洗脸,给她接好水,放好毛巾,让她自己洗,衣服弄湿了换掉;丫丫要自己洗头,接好水,开好空调,让她自己洗,洗完赶紧给她洗澡换衣服;丫丫要自己洗屁屁,给她接好水,放好毛巾,等她洗好了,给她擦干屁股,再换掉她满是水的棉拖鞋。
王先生曾给我扣上“溺爱孩子”这个帽子,让我很受伤。溺爱是无条件的给予,可是我每次在丫丫有请求时,我都会考虑如果我答应了孩子的请求孩子会学到或得到什么,如果我拒绝了孩子又会失去什么,在得与失之间,我一直在权衡。我很少想到孩子这样做会带给我什么麻烦,我更多想的是孩子这样做,身心愉悦吗?观察力可以得到发展吗?大小肌肉运动能力可以得到发展吗?探索能力得到发展了吗?可以学到新技能吗?
婆婆高兴地说丫丫现在生姜大蒜白菜青菜西红柿都认识了。她不知道我拿着绘本教了丫丫好久,也只是认识绘本上的蔬菜,真实的蔬菜和切好烧好的菜她都不认识,我把她特意挂的高高而不让丫丫碰的生姜大蒜和蔬菜给丫丫摸了一次,甚至让她咬了几口,她就全部记住了,包括绘本上的和切好烧好的菜。图片远远没有实物立体、有冲击力,孩子学习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内容,效果总是最快。
婆婆夸奖丫丫别人不愿意分享时丫丫也不会闹。她不知道那是因为我从来没有逼她分享过,她不愿意分享,从来不说她自私、小气,我都尊重她,甚至帮她拿回她的东西。所以丫丫明白了:我也不能强迫别人分享。强迫孩子分享,其实是告诉孩子:下次碰到自己喜欢的东西,也可以强迫别人分享。
丫丫很好商量,少有无理取闹,很大一部分是因为我什么都满足她。满足不了我也是找自身的问题。“宝贝,今天温度好低,风好大,你不穿外套妈妈担心你会感冒,我们相互理解把外套穿上好吗。宝贝,你可以光脚踩在地板上,可是现在天这么冷,妈妈真的很担心你会感冒,我们穿袜子好吗?宝贝,妈妈知道你喜欢吃瓜子,但是你最近吃的太多,臭臭都是干的,妈妈不想给你吃了,请你原谅妈妈。”孩子的需求没有问题,有问题的是被焦虑和担心压垮的妈妈,所以坦诚一点,孩子对妈妈的爱也很浓烈,她会妥协的。
很多时候,我们经常限制孩子,不是因为孩子的需求不正常,而是因为孩子的需求给我们带来了麻烦,毕竟收拾孩子留下的各种残局也需要一些时间和精力,我们每天忙于应付工作,忙于做家务,孩子能少惹麻烦最轻松了。可是孩子一出生就要不断学习,什么都限制孩子,孩子就无法学习,而学习难免会犯错。
有些人总说带孩子很累,很大一部分是因为我们限制孩子太多,这个不让干,那个不让干。幼儿时期的孩子,冲动,没办法讲道理,不是因为他不想听大人的话,而是这个阶段孩子的内在发展规律指引着孩子怎么做,孩子也没办法控制自己,所以我们大人什么都限制孩子,孩子就不是孩子自己,孩子没法随心而为,变得很痛苦,为了摆脱痛苦做自己,他只能跟大人对着干。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就是这个道理。
僧问禅师:何为佛?
禅师答:一切。
僧又问:何为佛心?
禅师答:无所隐藏。
僧说:我不明白。
禅师答:你错过了。
世人皆戴面具而活,只有孩子随心而为,无所隐藏,我们的种种限制,会渐渐扼杀孩子无所隐藏的天性,让孩子最终变得与世人一般无二,这将何其悲哀啊,让我们一起守护孩子这份珍贵的“无所隐藏”吧。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