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又双叒叕创业失败了
![]() |
第一套民宿房里我最喜欢的一个角落 |
昨天下午我和老板一起去拜访一位客户。开车前往的路上,我准备小睡一会儿。
老板忽然张口说:“我发现了一个严重的问题,我可能不适合做管理。”这是老板在过完春节后和我说的第一句话。
对于他突如其来的这话,我倒没有意外,过完年公司里走了批人,年前我部门的同事还顶撞他然后带着火气提出了辞职。
我问他“你是说你可能不适合创业吗?”
他叹口气:“很不幸,我可能还真不适合创业。”停了一下他说:“我更适合和更高级的人打交道。”
“你是说你更擅长做一个高级销售是吗?”我问他。
他说:“是。我一个人做事挺好的,现在带着一帮人,反而做不好。主要我太相信别人了,我以为谁都和我一样,自我驱动力很足。”
“那止损吧。”我倒说得斩钉截铁,就好像这完全不是发我工资的人。
他还是很犹豫:“我很早的时候就感觉不对了,那个时候想停,但是看到大家都很努力,我觉得很感动,结果现在亏了这么多。我还是太感性了,被感动了。我再考虑考虑吧。”
我补一刀:“这就好像你跟一女孩儿谈恋爱,大家三观不合,你明知道是这样,可是念旧情不舍得放手,你每多耗一天,你的损失就增大一天。”
于是在我的助力下今天老板宣布公司关门了。
其实我想说的是,创业失败的不只是他,还有我。我才是那个又双叒叕创业失败的人。
如果有人赞助,我可以写本书,叫《我那100次失败的创业》或者《我那100个未能成功的想法》。昨天晚上我一边整理房间一边想着我为什么就那么喜欢创业和加入创业团队,想着想着便睡着了。今天早上在去往地铁的路上,我一手拿着饭盒,身上背着健身包,裹一袭黑,迎着风快步走着。那一刻我忽然找到了答案:创业的人就像是一个独自杀入硝烟的末日英雄,有一种“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成者为王败者寇”的豪气和孤独。
我到底有多喜欢创业?
大学还没毕业,我去出版社兼职,做起了儿童插画师,画了一段时间觉得自己能独挡一面,便自己开始找起了兼职,倒是用那些钱在大学时去不少地方游玩过。后来我意识到,一个人的时间是有限的,我每天能画的数量是有限的,很快我便会达到这种用时间换钱的上限。于是我离开武汉,来到上海。
在上海第一次创业是做中文教师,我非常喜欢和来自世界各国的学生们一起上课,有时大课一个班不到十个学生,大家一起用蹩脚的中文聊天。我经常在白板上用绘画的方式来教学,用漫画举例,大家用打牌和做游戏的方式学习语法。那段日子虽然赚得不多,但非常开心,更重要的是我很喜欢自己上课的样子,很喜欢和人们聊全世界的趣事儿。后来因为生意不稳定,找不到非常给力的伙伴一起继续,慢慢地花完了所有存款后,我乖乖地找了份工作去上班了。
后来遇到一个做进口食品网站的文艺青年,大家一拍即合决定一起做进口食品网站,恰逢电商万紫千红百花齐放的时期,消费升级加电商普及,本有很好的市场,那时我们每天做的事就是拍拍美食美酒,晒晒太阳,更新一下网站。可是好景不长,资本控制在另一位合伙人那里,我的上级又是一个太过文艺的艺术青年,无心管理和经营,于是那个网站很快便成为电商泡沫里破掉的一个微小气泡。
当我加入“甜爱路”这家婚庆公司的时候,这公司已经小有名气,当大部分人的婚礼还是由蚊帐和假花组成的时候,我所在的团队已经会从昆明采购近百万支玫瑰,会让新娘坐在秋千上从酒店大厅房顶上荡下来,那家公司在当时的婚庆行业里独树一帜,有最优秀的司仪、花艺师、策划设计团队、执行团队,来往客户也非富即贵。大家也真正无比用心,希望能带给每一对新人一个完全不同的,充满感动、回忆和快乐的婚礼,我们相信大家在做的不只只是事业,更重要的是我们参与到那么多人生命中最重要、无法复制的一天。可惜,一年后公司扩张太快,企图用套餐模式去配置婚礼,明显感觉初心已变,于是我离开了那里。
2016年时,从之前所在的公司分立出一个“心理”方向的初创项目,受早年在云南旅行时认识的Life coach影响,我对心理学、教练学都非常好奇,在那个项目里,也遇到了一位非常好的导师。他总是对很多问题一针见血,与他对话总是会引发很多思考,然而那却是我最痛苦的一年。我只有很少的时间是快乐的,更多的时间我在思考“为什么我不够努力?”“为什么我没有那样做?”“我在害怕些什么?”每分每秒都在反思着自己的行为,企图为每一个行为挖到内心的根源,在不断地自我否定和怀疑中,自我期望不断落空,所有努力都变成了压力。据说毛毛虫并不能变成蝴蝶,而是其自身不断地撕裂裂变才产生了蝴蝶,教练学其实就是一个化碟的催化剂,教练会挑战你、督促你,让你相信自己几乎“无所不能”,勇于实现目标、追逐成功。当我离开那个团队,离开追求“完美”后,我才稍轻松一些。在离开那个团队的一段时间,我都生活在“无法成功”的阴影里,意识到自己不过是个平凡的普通人,不要自命不凡,不要对自己过于严苛,要允许自己试错、失落、感受痛苦和孤独,这大概是我这些年学到最重要的一课。
也是在2016年,我开始做民宿房东,时至今日投了大概40来万吧,而我最近一次和朋友聊天才发现,这两套房子都空了一个月了。空一个月代表着近万元的损失。这不是个别情况,大家生意都不好做,大集团的管家式运作、小团队的个性化运作、外围人盲目打起的价格战,政府对民宿态度的时好时坏,时不时地有传言政府要盘查打击,除了偶尔报出的房屋被无良房客糟蹋外,还有某位房东被“约谈”的小道消息,每一年民宿的生意都更难。如果不是集团或团队运作,像我这样的没什么太大特色的小生意怕是会分不到一点残渣。可是,现在还是找人合作的扩大队伍的机会吗?我觉得不是,高居不下的成本、飘忽不定的政策,也许很快,民宿这生意也会成为我又一个夭折的创业。
回头看看,我似乎在每一次小时代的小浪潮里,都选择对了时机去做了那些算得上先锋的事,然而每一次都激流勇退,于是我在反思,我到底适不适合创业。也许不是我的选择出了问题,是我没能咬牙坚持,也许不是我没能咬牙坚持,而是失败是多数人的结局。
有一天看《奇葩大会2》才发现,00后都已经杀出来了,看看我认识的优秀的90后们,他们都在创业、谈情怀和理想,他们想着如何把自己的快乐和事业联系在一起,或者事业本身就是快乐。相比较之后,不禁想在职场里,虽远不能算耄耋之年,可留给我们80后的,还有些什么机会?
每一年都有数百万个创业团队成立,每一天也有无数人面对失败。我不过是一个普通人,没有过人的智慧,也未能展现出超群的努力,时常感觉如履薄冰,又时常感觉还能奋起拼搏。
我想起了在马来西亚禅修的地方写的那句话“在因上下功夫,老老实实;莫在果上执求,任果自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