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高只不过是中产阶级喜爱的二流画家



在大部分舆论对梵高毫无节制的赞美与煽情的同情中,我们也需要听一听不一样的话,这刺耳的话出自落难贵公子纳博科夫的小说《洛丽塔》。
俄罗斯流亡贵族,蝴蝶专家纳博科夫在他那本盛名又备受争议的《洛丽塔》里调侃梵高:美国中产阶级喜爱的二流画家。

纳博科夫灵动飞扬,是难得的文体大师,不仅文学造诣非凡,更是蝴蝶研究领域的专家。俄罗斯显赫贵族的出身,优良的教育系统下养成了他精致高贵的审美,与梵高的笨拙形成鲜明对比。




梵高却是一个天生的笨蛋,他从来没有聪明过,他的笔触是笨拙的,画的人僵硬而骨结突出。连选择的静物也是笨的,例如土豆,荷兰木鞋。


但是梵高的笨拙却是他最好的品质。画家陈丹青对梵高的“笨”有一段描述: 他最迷我的就是他那个憨,憨也就是笨。这是很难遇到的一个个案,大家不要小看这个憨字,你画画要画得巧不是那么难,可是有一种画好就好在它的憨,没法学了,那是不可能的,那个是天分。

让我们看看当时的主流,法国19世纪学院派最重要人物布格罗的画。

布格罗比梵高大28岁,他们创作的顶峰几乎是在同一时段,可是梵高这样的笨蛋学十辈子也画不成布格罗这样。



艺术的发展有两个群星璀璨的时期,一个是文艺复兴时期,另一个就是印象派诞生至二战后抽象艺术兴起的这段时间。这个开端就在19世纪,这是天才爆炸的时代,毕加索,高更,梵高,塞尚,劳特雷克,德加,雷诺阿,莫奈,马奈......
他们虽然各有各的风格,但是在他们这个时代,艺术家开始在作品里表现自我,绘画里出现了一种难得的天真质朴,时代过去了,但是那种天真却被后人继承,只是再难以超越。
这种天真即是毕加索所说:我14岁就可以画的跟拉裴尔一样好,但是我终身都在学习怎么像孩子一样画画。
毕加索终身学习的,梵高天生就有。在很大程度上梵高的艺术成就被他悲惨的故事遮蔽了。



贡布里希在《艺术的故事》里说,19世纪开始,艺术第一次真正成为表现个性的完美手段。新的艺术在萌芽阶段,梵高身在新艺术的萌芽阶段,成名于开花结果之时。不幸的是他的没能活到那一天。艺术家个人的悲剧,却是艺术史的幸运。

明清之际道家思想家、书法家傅山有一段对书法的总结,用在梵高身上也很合适:
宁拙毋巧
宁丑毋媚
宁支离毋轻巧
宁直率毋安排

梵高的艺术不应该总是跟他潦倒悲惨的生活捆绑在一起,这样不仅把梵高看窄了,也看窄了艺术。


视频来自:腾讯视频
音乐来自:QQ音乐
图片来源:网络
图文编辑/排版:章鱼哥
如果侵犯到您的版权,请与本公众号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
文章编号:2017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