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花怡情 食花养生 棠梨花
印象中所有食花中最容易于菜场买到的便是棠梨花,因为出售的时间很长,几乎整年有售,一直以为这是棠梨花花期长的缘故。于食用,我一直不喜棠梨花,在餐馆吃过几次,都觉得涩味过浓,口感不好,而且菜市所所见品相实在没有食用的欲望。偶与学生谈起,一男生说他们村子很多,他孩童时期一到季节就去采摘,满脸的幸福:炒了吃很甜很好吃。很甜?我怎么没有吃出这味?另一女生也说很好吃,她奶奶用豆粑粑炒。我开始疑惑,难道我之前没有用心品味?我决定今年当季时认真的吃一回棠梨花。
说来也巧,2018年春节后第一次爬昆明西山,本来是挂念珍珠花的,结果偶遇棠梨含苞未放,棠梨花苞可食,花开就不能吃了,偶遇的正当时候,赶紧采了,尽管只有一棵采的甚少也足以令我欣喜若狂。回家赶紧处理了,开水焯下,清水浸泡,每天换水,两天后加酸腌菜辣椒炒,味道果然不错,不过甜味依旧没有品出来,可能是腌菜味道过浓掩盖了,香味倒是浓郁。
不甘心呀,决定继续试验。昆明的做法韭菜炒,曲靖的豆豉蒜瓣炒、小茴香苗炒、普洱的腊肉豆豉韭菜炒,都一一试了过来,逐渐吃出棠梨花的独特清香,对食棠梨花有了微妙的情感变化。来年的春天棠梨花必将成为餐桌上的常客。
某一日,同事发了张棠梨花新奇异的做法的成品并附照片给我,叫棠梨花粑粑,我没问,可以肯定的是她能干的大理巍山婆婆做的,方法原版照抄:腊肉炼油后炒棠梨花,放盐,少许糖。起锅放凉后与糯米面合在一起,捏成饼状,用油小火煎黄起锅。又得一做法,真好。正所谓甲之蜜糖乙之砒霜,同事的公公则无比厌恶这花,把买花的婆婆训斥一顿,原因在于这花勾起了对过去以花充饥、贫苦岁月的痛苦回忆。
友人听说我摘了棠梨花甚是兴奋,相约继续找地方采。于是她打听、我查阅标本记录。其实本可以不用这般麻烦,菜市场2块钱一公两,5块钱就够一盘菜了,可是我不乐意直接购买,因为采摘的过程远比食用的过程更享受,正如梭罗在《野果》中所述:采野果的意义远超过食野果。再者菜市场的棠梨花都是菜贩在家里开水焯过,清水浸泡再拿来的,完全没有了原本的轻盈剔透,而是品相不雅的深褐色,导致没有太多购买的欲望。不过先前对棠梨花误会倒是解开了,出身很美热水焯过而使其容颜大减。话说城市里很多吃过棠梨花的人估计不会知道棠梨花原本在枝头上的静美姿态吧?
棠梨花不但可食,果也可食。8、9月份果实由浅褐色变为深褐色时,摘下一个酸甜绵软,也有人迫不及待在果实还生绿时就摘下来放到稻糠里捂着,待到变黑褐色即可食了,这个做法和捂柿子应是一个道理,棠梨果有消食化积、怯瘀止痛之效。
我们食用棠梨花为白色,与棠梨同期开放的白花甚多,且多为同科的,特征极相似:木本,花瓣5,分离,雄蕊多数。如:李、梨、火棘,棠梨与它们的区别特征是:。采集需谨慎。
棠梨遍及云南省,是次生林中常见种,花量很大,据记载,有的树的花最多时可达10公斤之多。云南各地各民族普遍食用。不过所有野生食材采集需谨慎,必须熟识其形态特征。棠梨学名Pyrus pashia, 属蔷薇科梨属植物,云南各地州均有分布,山林荒野蕴藏丰富,一般被用来坐梨树的砧木。云南民间食用的一共来自四个种:川梨、大花川梨、无毛川梨、杜梨。我们食用的棠梨花是这四种植物的伞房花序。
生活中色彩中我独爱蓝和白。衣服大都是深深浅浅的蓝,白色则不大钟情。对于花,则蓝白不分伯仲,无敌喜爱清雅的蓝和纯净的白。我们曾冬季赴梁王山于遍地枯黄中寻找冬日的蓝,冬天龙胆科植物真是功劳不小,各种龙胆、肋柱花涂抹点缀着遍地的枯黄,加上昆明清澈的蓝天,组合成了冬日温暖的色彩。
春天到来,白花则占据半壁江山。杜鹃花科马醉木、米饭花,蔷薇科梨花、棠梨花、毛樱桃花、绣线菊花都白的如雪,让人心灵清澈。汪曾祺先生不认同梨花如雪,认为雪太厚重,不够透明,认为梨花瓣是月亮做的。如果他老人家见过棠梨花估计会认为棠梨花瓣也是月亮做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