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救命草86:藿香
惭愧的是,很多植物我并非在野外或园圃获得认知,而是在餐桌上。著名的藿香给我的第一印象是鱼汤的鲜香。厨师将其嫩叶掐下来煮鱼,我看着有点像薄荷漂在盆里,但叶片显然更大。朋友说,他们家乡的薄荷米线,大多用藿香叶子代替。 作为药品,藿香正气丸一般人都见过、用过。而这东西的历史感很强。宋代太医局编纂的《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中的“藿香正气散”,就是其前身。其实里面包含十几种中草药,却冠以藿香之名,可见其地位非凡。在野外,藿香并不起眼,植株不过一米,与薄荷的最显著差异在于其花生在顶上。 据说古人喜欢将干藿香叶子随身佩戴,具有香水功能。这不仅是件雅事,还有保健意义。清代赵瑾叔有一首本草诗单道其美妙—— 藿香入药叶多功,洁古东垣用颇同。 佳种自生边海外,奇香半出佛经中。 安胎不使酸频吐,正气须知暑可攻。 噙漱口中能洗净,免教恶秽气犹冲。 ——诗中特别指出“佳种自生边海外”,似将眼光局限在沿海一带了。其实山里野生的也不少。我见过“驴友”在秦岭深处拍到的藿香。最近几十年,中国农民已不太了解此物,但海边人却有专门种植的。有网友撰文回忆小时候,说生产队见稻子不值钱,就种植藿香提高村民收入。这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可谓思想开放。 现在亦有人将藿香当盆栽,放在阳台上。我觉得此举应推广,让家家户户都在阳台体现中草药之美,这比追求一般性的养生保健更简单实惠也更有长久价值。如果户主对佛家文化很有兴趣,那么种植藿香则近乎礼佛。佛经中提到很多香料,都是藿香制作的,如:兜娄婆香、多摩罗跋香、钵怛罗香、迦算香等等。除了做菜,藿香叶子还可以当茶叶泡,夏季解暑特别好。用沸水冲泡的藿香叶子,所得汁水绿茵茵的,非常漂亮。 苏轼有不少咏草药的诗词,似没有直接提及藿香,但传说他曾与一位医生玩文字游戏,用中草药名字做对联。医生说:神州到处有亲人,不论生地熟地。东坡对曰:春风来时尽着花,但闻藿香木香。“生地熟地”对“藿香木香”不算严谨,但很有趣。 因为常年抽烟,我对自己的口气不自信,所以准备寻找藿香来种一盆。按照古方,再弄些甘草粉末与藿香一起煎水漱口,会有益于和女士们近距离交谈,尤其家里那位。 听说云贵高原的野生藿香很多,而且在大雪封山时开花,野蜜蜂们竟然在那个时候采集藿香花蜜。我在网上搜索,发现有售。但心里却犯嘀咕——只因为它肯定是好东西。普通蜂蜜都有很多假货,更何况难得的藿香花蜜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