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萍镇旧事
第三节 几天后,一个黄昏时分,马车的前方有袅袅炊烟升起,有鸡鸣狗叫的声音隐隐传来,夕阳刚刚落下,坐落于山谷脚下一片平地的村子出现在眼前,村子边有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河蜿蜒盘绕在山脚,赶了近一月的路,眼看自己将要生活的地方出现在眼前,九娘心里不由得五味杂陈。 李生看出了九娘的心思,紧紧拉着她的手:九娘,跟了我你就别怕,母亲是个善良宽厚的女人,她会对你好的,我也会好生待你一辈子。 九娘咬着嘴唇,默默的下了决心,无论前方有任何险阻,她也得硬着头皮走下去。 浮萍镇一千余人口,相传在这深山中的世外桃源本无村子,只是战乱时期有几股逃难到此的难民躲避在这里,渐渐形成一个姓氏杂乱的村庄,虽说村民来自五湖四海,生活习性各不相同,但艰苦困难时期也都相安无事,邻里之间相处和睦友善,这也是杂姓村子的好处,没有大姓人家称王称霸,所以相对而言,浮萍镇还算一个宁静温馨的小镇。 穿过镇子最热闹的一条街道往上右转,进入一条小径,小径深处有一座青砖绿瓦的小院,李生一边给车夫指路,一边紧紧拉着九娘的手,生怕即将到家九娘还会跑了似的。 下了马车,卸行李的当口,李生朝着屋里叫到:娘,娘,我回来了。 不一会,从里屋蹒跚走出一老妇,老妇看上去六十有余,面目干净利落,穿着得体整洁,九娘匆匆撇了一眼就低下头站在李生一旁,李生走过去对着母亲深深一拜:儿子给母亲请安。随即把母亲拉进里屋嘀咕了一阵,不一会李生出来和九娘说:九娘,快进屋和母亲请安吧。 九娘进了屋,屋里规规整整茶香几净,正堂墙壁挂着一副端坐在椅子上的老者画像,九娘迈着碎步低头含羞的来到李母前跪下。 九娘开口说:母亲在上,受九娘一拜。 李母闭着眼睛抿着嘴巴低头不语,李生看在眼里在一旁向着母亲挤眼跺脚,李母平复着情绪,睁眼对着九娘说:九娘,你也是苦命之人,自小没了父母家人,如今既然李生已把你带到家里,可毕竟还没明媒正娶,你暂且住下,先叫我干娘吧,待时机成熟在为你和李生办理婚事。九娘听着连连点头称是。 自此,九娘就在李生家住了下来,和邻里只称是一个远房亲戚,其实大家也猜到了九娘七八分的身世,毕竟,大家是看着李生长大的,李生轻浮浪荡的脾气也是众所周知的,不过是碍于面子,大家都只是打哑谜或是在背后议论一番了事。 人生说长长得人眼花发白,说短又短得如同一场梦,自打九娘来到李生家,李生倒也本分老实了一段日子,好好跟着母亲和九娘操持磨坊的生意,李母本来不高兴九娘的出现,但自己老来得子,且老伴死得太早,含辛茹苦带大了李生,李生早已成为家里的太阳和王,李母年事已高,更是无法做主了,不如睁只眼闭只眼由着李生闹腾吧。 不想,九娘却是个聪明贤惠之人,不但做事做人周到得体,还能吃苦操劳,到了家里不久就学会了磨坊的所有操作,还央求李母教她酿酒的技术,原来,浮萍镇里李家的酿酒技术无人能比,只是后来李母身体衰老无法劳作才停了下来,而李生,坚决吃不了苦,以读书为由不学酿酒,李母无奈,只得作罢。 半年后,李生家的磨坊里又飘出了香味浓郁的酒香,李母教给九娘的酿酒技术,在九娘的精心调制下更胜一筹,买酒之人络绎不绝,连镇上衙门招待上司,指定用的都是李家的酿酒。 随着日子的推移,李母越来越喜欢九娘,九娘虽说红楼出身,却知书达理安分守己,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循规蹈矩吃苦耐劳,李母看在眼里喜在心上。 眼看着李家生活稳定和睦安康,这时的李生却又开始心头长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