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智 | 尚未启蒙的思考--约翰·格雷评斯蒂芬·平克新作
《今日的启蒙》(Enlightenment Now)是向惶惶无措的信众做的一场理性主义布道。要是认为这本书是任何意义上的学术作品,那就犯了范畴错误。

尚未启蒙的思考
斯蒂芬·平克令人尴尬的新书不过是一篇写给慌乱中的自由主义者的孱弱布道词

译者的话
《今日的启蒙》(Enlightenment Now: The Case for Reason, Science, Humanism, and Progress) 是当代著名认知科学家和公共知识分子,哈佛大学教授斯蒂芬·平克(Steven Pinker)的新作。
该书延续了平克的开创性著作《人性中的善良天使》的主题,致力于呈现了人类进步的大图景:人们如今过着寿命更长、更健康、更自由、更幸福的生活,我们当下的问题虽然令人生畏,但是解决之道恰是在于运用理性和科学这一启蒙理想。
平克的著作几乎每本都是畅销书,也往往引发激烈讨论。这本新作尚未正式出版,《卫报》《纽约时报》等西方主流媒体上就出现了热情洋溢的的赞誉,在国内也很快有一篇大加褒奖的书评译文问世。而平克一向的忠实拥趸比尔·盖茨更在自己网站上撰文力荐,并称该书是继《人性中的善良天使》之后他的“又一本最爱书籍”。
在这样的气氛中,英国政治哲学家约翰·格雷(John Gray)写了一篇言辞激烈、火气十足的批判性书评。格雷的《伪黎明:全球资本主义的幻象》《稻草狗:进步只是一个神话》等近著本就与平克的进步主义叙事势同水火。他的这篇书评,可以为我们走进平克的新书提供一条不一样的进路,并保持必要的间距。
现将此文译为中文,以飨读者。

“依据定义,反对理性,就是不讲理的。”斯蒂芬·平克很爱下定义。在他这本为眼下流行的启蒙观所写的气势恢宏的辩辞中,他在开篇处写道:“在信仰上接受某一事物意味着不诉诸健全的理性就相信它,所以,依据定义,对超自然实体存在的信仰就是与理性相冲突的。”
好吧,要是这就能一劳永逸地解决信仰问题,倒也不错。这样一来你就不需要再去费心研究历史学家、人类学家和进化生物学家的论点,他们认为宗教是一个高度复杂的现象,满足了众多人类需要。你要做的就是查查字典,然后你就会发现,宗教,依据定义,就是非理性的。
相似的,你也不必再为启蒙运动实际上是怎么一回事费心了。不论基于何种标准,大卫·休谟都是最伟大的启蒙思想家之一。正是这位怀疑主义的苏格兰哲人将伊曼努尔·康德从他自己所描述的“独断论的迷梦”中惊醒,而平克在他这本书一开头充满敬意地引用了后者论启蒙的名篇。平克几乎没提过休谟,而这一疏漏并非偶然。他告诉我们,启蒙运动是由一种对于理性“不容商量”的承诺来界定的。

然而,在《人性论》(1738)中,休谟写道:“理性是,且只能是各种激情的奴隶,除了为这些激情效劳并服从激情,理性永远不能假装还有别的作用。” 休谟认为,要成为有理性的人,就意味着要接受理性的限度,后来的启蒙理性主义者,像是凯恩斯和弗洛伊德也秉持这个观点,尽管方式迥然不同。平克谈论的启蒙与历史上存在的那个有趣得多的思想运动并没有多少共同之处。
这种非历史的方式造成的后果之一就是平克重复了一些已经反复被人揭露的谬误。他是科学的福音传道士,或者,说得更准确一些,是科学主义意识形态的传道士。科学,与理性、人本主义和进步一道,都被平克在此书一开篇就列为启蒙的核心价值。但是,对他而言,科学并不仅是一些可以用来推测世界如何运作的方法。科学为伦理和政治提供了基础。
他用一个公式来总结这一主张:“Entro(熵),evo(进化),info(信息)。这些概念界定了人类进步的故事,界定了我们诞生其中的悲剧,以及我们奋力获得更好的生存的方式。”这里的“entro”表示熵,即热力学第二定律所界定的一种无序状态不断增长的过程。“Evo”指的是生物体的进化,生物体总是在吸收能量,因而也就是在抵抗熵。“Info”即信息,当信息在这些生物体的神经系统中得到收集和处理之后,就使得生物体有能力发动针对熵的战争。
在平克看来,热力学第二定律绝不仅仅是确定了一条自然世界的普遍规律,“它界定了宇宙的命运,以及生命、心灵与人类奋斗的终极目的:运用能量和知识来击退熵的潮流,并开辟出有利秩序的庇护之所。”

科学主义并不是什么新玩意儿。维多利亚时代社会进化论的预言家赫伯特·斯宾塞就认为,宇宙、生命和社会都处在从浑然不分的简单状态到更高级的复杂秩序的运动过程中。在政治上,这就意味着朝向放任资本主义的运动。在社会环境中,“适者生存”(这是斯宾塞在读了达尔文的《物种起源》之后发明的说法)意味着任何人若是没有能力在这样的社会中顺应潮流,就将挣扎、沉没,然后消失。斯宾塞欢迎这一过程,因为对他而言,这正是处于运行中的进化——从低级的生活形式到高级的生活形式的运动过程。
平克是自由市场资本主义的热切拥护者,他认为过去数个世纪中生活水平的进步大部分要归功于自由市场资本主义。不同于斯宾塞,平克似乎已经准备接受,要为那些落在后面的人采取一定弥补措施。为什么他要做此让步,这并不清楚。在他的公式中,没有说到人的善意,或是公平。实际上,他的格言指向的倒是另一个方向。
20世纪初的许多启蒙思想家都支持优生政策,因为他们相信“改善人口质量”(把那些在他们看来没有生产力或招人厌的人类清除掉)将会加快人类进化的过程。平克在这本书的结尾部分用几张图表谈到了优生学,他把这怪罪到社会主义头上:
对优生学最为果决的否定要诉诸古典自由主义和自由至上主义的原则:政府并不是人类生存的全能统治者,只是一个具有受限权力的机构,而改善人类物种基因构成并不属于政府所拥有的权力。
但是,熵的理论并不会为限制政府权力提供理由,正如它也不会为帮助弱者找理由。科学不能为任何政治规划做担保,无论是古典自由主义还是其他什么,因为科学并不能规定人类的价值。
科学主义的支持者过去曾用它来拥护费边社会主义、马列主义、纳粹主义,以及一些更具干预主义倾向的自由主义。他们这样做就是在吁求科学的权威来为他们当时当地的价值做合法性辩护。平克用他那个科学公式来鼓吹市场自由主义,其实做的是一样的事情。科学主义是启蒙运动的坏观念之一。但是坏的观念并没有进化为好观念。它们不断重现,而且常常是以更粗鄙、更愚蠢的形式。平克的人类进化公式就是一个当代的例子。

可以肯定,对平克来说,启蒙的观念就没有坏的。他写出的这本关于启蒙历史的漫画书有一个显著特征,那就是,启蒙没有任何罪恶。故而,当列宁这样的专制者反复声称他们从事大规模杀戮就是为了实现一项启蒙规划时(列宁做的事情就是更为全面地施行一项雅各宾派的规划:通过合理运用恐怖来重新教化社会),他们必定是在犯蠢,或者是在说谎。一套理性的哲学怎么可能与嗜杀成性的极权主义有什么干系?
虔诚的信徒对你说基督教是“一个爱的宗教”,它和宗教裁判所没有任何关系,平克说的和他们差不多,他规定,启蒙,依据定义,本质上就是自由主义的。因此,现代的暴政必定是各种反启蒙意识形态的产物,比如浪漫主义、民族主义之类。这个观点能够让自由主义者免于艰难探问为什么他们的价值节节败退,所以就流行开来。但证诸历史事实,这也是个神话。
很多启蒙思想家公开地或暗地里对自由主义抱有敌意。其中最有影响力的一位是平克没有论及的19世纪法国实证主义者奥古斯特·孔德,孔德拥护的那种科学主义显然是反自由主义的。人类进步意味着遵循理性之路,从巫术思维走向科学探究。一个基于科学的社会不需要自由主义的价值,因为道德和政治问题将由专家来解答。
孔德钦羡中世纪,认为那时的社会是健康的“有机”社会,由一套单一的正统学说统一起来;而未来的有机社会将由科学而非一神论宗教来主宰。早先时代的那种迷信将会被他所谓“人性的宗教”代替,即一种理性主义的信条,在这种宗教里,想象中的未来人类种族将占据至高存在(神)的位置。孔德的核心观念——理性、科学、进步和人本主义——正是平克在他这本书开篇罗列的启蒙核心价值。有意思的是,他们两人都没有提到自由或宽容。
平克和现在的很多人断定启蒙和自由主义价值之间的联系是一个普遍真理,实际上这种联系相当微弱。这种联系在那些坚守一神教的启蒙思想家那里最为强烈,比如洛克和康德。启蒙对一神教的敌意越大,它也就越是非自由主义的。孔德的反自由主义启发了夏尔·莫拉斯(Charles Maurras)为整体民族主义(nationalisme intégral)所做的辩护,这是法国的一位与纳粹合作的通敌者,也是德雷福斯事件期间形成的“法兰西行动”(Action Française)的理论发言人。列宁则继承了雅各宾派的反宗教事业,以及用恐怖教化人民的做法。

平克不仅没有承认启蒙本身往往是非自由主义的,他反而呈现出一个摩尼教式的景象:“启蒙的自由主义价值”在各个方面都在遭受各种黑暗势力的围困。好笑的是,对于这一攻击背后的思想主犯的身份,他一点儿都不怀疑。现代反理性主义背后的莫里亚蒂教授,“人本主义的敌人,复兴中的威权主义背后的意识形态,民族主义,民粹主义,反动思想,甚或法西斯主义的渊薮”最终被揭露了出来:
若是人们想要单列出一位思想家作为人本主义(其实本书中每一个论点很大程度上都是人本主义的)对立面的代表,那么没有比德国语文学家弗雷德里希·尼采更好的选择了。尼采鼓动起了那种最终导致一战爆发的浪漫主义军国主义,以及导致了二战的法西斯主义。尼采的思想与20 世纪许多惨绝人寰的运动之间的联系再明显不过了;颂扬暴力和权力,渴望摧毁自由民主的制度,鄙视人类中的绝大部分,对人类的生命抱有铁石心肠一般的漠视。

为了给这段过分的谩骂寻找一点思想上的权威,平克引述了伯特兰·罗素的《西方哲学史》,罗素在这本书中斥尼采为理性的浪漫主义敌人,说他宣扬的是一种崇尚本能和情感的生活。罗素的书出版于二战刚刚结束之时,他对尼采的评断失之粗陋也情有可原。放在今天,这样的说法就算是出现在本科一年级学生的文章中都是不过关的。
尼采终身都是伏尔泰的仰慕者,他之所以成为了启蒙的批评者,恰是因为他就归属其中。他远不是什么人本主义之敌,他反而是提倡一种最为激进的人本主义。在未来,人类将依靠自身不受束缚的意志塑造自身价值和命运。诚然,尼采只将这一特权赋予了少数获选者。
尼采也不认可任何人类平等原则。但是,对于平等的关切,从何而来?不是出自科学,科学可以被用来拥护很多种价值。正如尼采总是不知疲倦地指出的那样,平等的理想是一份犹太教和基督教的遗产。他对平等的憎恶正是他成为如此热忱的无神论者的原因之一。
平克的书要传达的消息就是,启蒙造就了现时代的一切进步,而对于现时代的所有罪恶一概不负有责任。这就是为何他试图把20世纪残酷至极的屠杀归咎于所谓尼采的反启蒙哲学。在这一点上,他改变了自己的立场。
在《人性中的善良天使》(2011)一书中,平克认为他所说的“血潮”(Hemoclysm)——他用这个词来指称20世纪上半叶突发的大规模杀戮,他将两次世界大战、苏联的古拉格、纳粹的大屠杀都囊括在内——不过是统计上的一次意外。这一观点上的改变要如何解释?平克就这个主题所引述的历史证据并没有改变。
其实,改变的是自由主义者的心态。不到十年之前,他们充满信心地认为进步一直在持续。无疑会出现一些衰退的时期,我们当前可能就处在这样一个衰退期中。但是,从长的历史距离去看,理性的力量无疑将持续前进。如今,自由主义者已经丧失了这种本就难以置信的信念。面对着过去数年间政治形势的逆转和威权主义的步步进逼,他们发现自己的世界观正在分崩离析。当下他们比什么时候都需要某种思想上的镇静剂,来安抚神经,打消疑虑,缓解恐慌。

于是平克就来了。《今日的启蒙》(Enlightenment Now)是向惶惶无措的信众做的一场理性主义布道。要是认为这本书是任何意义上的学术作品,那就犯了范畴错误。500多页的篇幅有很大一部分是图表组成的,用来证明在启蒙理想的庇护下取得的进步。这些图表当然解决不了任何事情。与平克的“世界正变得越来越和平”这个著名论断一样——这一论断的统计学基础已经被纳西姆·尼克拉斯·塔利布(Nassim Nicholas Taleb)摧毁了——一切都依赖于哪些材料被包括进来,以及是如何被阐释的。

关押在美国庞大的监狱系统中的千百万人,以及数以百万计的假释出狱的人,有没有被包括在这个说人类自由正在增长的算术之中?要是我们庆幸自己对待动物已经没那么残忍了,那么无数在工厂化养殖和骇人的医学实验中受苦的动物,又要在计算中占多少权重?这两件事在过去可都没有足以与如今相比较的施行规模。
追问这样的问题就是白费时间。平克费力收集的这些图表和数字用意就是向他的读者确认,他们站在了“历史的正确一方”。对很多人来说,这个尝试无疑是成功的。但那些绕不过去的问题当然还会重现。即便一个启蒙的规划幸存下来,又有什么理由认为它将会体现在自由民主制中?启蒙的未来,如果并不在深陷文化战争而不堪治理的自由主义西方,而在当今的中国,又当如何?那里可是已经由一位更强硬的理性派在掌权了。这样的前景正是伏尔泰、边沁等开明专制的拥护者将会由衷乐见。
要是当作一部思想作品来做评判,《今日的启蒙》孱弱得令人尴尬。以其低级的科学主义和漫画式的观念史叙述而论,这本书堪称对启蒙思想最为粗陋的戏拟。更富有思想探究精神的作者理应传达出启蒙运动的丰富和多样。不过,即便平克有能力提供,他的那些焦虑不安的芸芸读者有求于他的也并不是思想探究。他们要的就是一针镇静剂,而神话一般的启蒙运动可以给他们所渴望的东西:从痛苦的犹疑中解脱出来。
鉴于他们有着这样的情感要求,我们不妨说,给他们呈现一个实际的、矛盾重重的,而且往往反自由主义的启蒙运动,这样做,依据定义,就是不讲理的。要是当作一本写给慌乱中的理性主义者的治疗手册,那《今日的启蒙》就是极富话题性的一本书,也是当下急需的。到最后,理性终究只是激情的一个奴隶。
Tips:
* 神经现实团队推送过关于本书另一种角度的评论《科学能够自我辩护吗?》,也可作为参考~
* 豆瓣网友知常推荐了Nature杂志上一篇更为平和的批评文章,值得作为参考。这里也感谢知常的认真回复。链接: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d41586-018-02148-1
作者:
约翰·格雷(John Gray)
英国著名的政治哲学家,《新政治家》(New Statesman)杂志的首席书评作者。学术代表作为《自由主义的两张面孔》
文章首图/尾图:rene magritteEdward Hopper
文章来源:brainpickings
图片来源:Google
翻译:陈通造
编辑:华夏
版式设计:童画 姜如月
排版:姜如月



-
Raindog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8-05-27 11:16:30
-
Sternhaufen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8-04-22 11:54:05
-
六月·MythJune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8-03-10 18:53:41
-
云中路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8-03-09 01:24:35
-
泡发荆棘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8-03-08 10:59:45
-
子文东🤪👻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8-03-08 10:53:34
-
Raindog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8-03-07 22:24:04
-
Huitt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8-03-07 15:20:03
-
林中鹿藏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8-03-07 09:31:36
-
withinbeyond 转发了这篇日记
我觉得很明显平克没有get尼采的point,而约翰格雷没有get平克的point。思想史是重要的,但没有重要到那个地步。#摊手……所以还是老老实实地把历史当作微分方程就好#
2018-03-07 09:21:42 -
丰臣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8-03-07 08:48:24
-
[已注销]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8-03-07 08:40:15
-
yoraku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8-03-07 05:01:12
-
深空九号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8-03-07 02:23:14
-
勤籽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8-03-07 00:50:45
-
MARKS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8-03-07 00:23:53
-
裁书叙兴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8-03-06 23:50:56
-
苍年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8-03-06 23:29:28
-
褚潔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8-03-06 23:03:28
-
遁遁的盾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8-03-06 22:18: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