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其昌12-从《八景山水》看晚期作品风格变化
董其昌最后几年画风变得轻松和缓,虽然持续创造新的构图,但中期的紧张不安感消失殆尽
1630,《八景山水》
《江山萧寺图》前景与中景对岸相应,形成先扩大后收缩的运动张力(仿巨然)

《岩居高士》不为营造抽象结构,目的是用枯笔的韵律感营造视觉的丰富性。影响之后的新安画派,他们在力透纸背的山岩间营造生机勃勃又紧张对立的关系。

似是《水村图》自由变调,运用董氏惯用的多重地平线和暧昧空间关系的可能性。这种借助传统图示的组合创新结构的办法,给后世挖掘新形势的可能性

“无董论“
董其昌自嘲,学画52年,画品未定,画史未成典范,“果尔,当有作无董论者”。一方面为了说“法”,以“正宗”为教义,以南宗为理性,身体力行“仿古”;一方面为了让自己成为“顿悟”画家的典范,以身作则,在画作中发扬教义。

来自 豆瓣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