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十三邀》
喜欢李诞,因为他能让人很乐,但却不帅,对于这样的人,内心不免对他生出一种绝对靠实力出道的崇拜。出于这种肤浅的喜欢,期间无意看到了采访李诞的《十三邀》,采访者是许知远。因为我的浅薄,不知道他是何许人也。第一遍看的时候,采访间隙的停顿,让我觉得尴尬,就停下了。片头那句“我是个不合时宜的作家”,让我觉得许又是一个矫情的人,中途弃之。某天晚上刷微博时又看到了这个节目,可能是夜深的原因,竟然发现那些停顿一点不尴尬了,它似乎是适当的留白,让整个采访过程更透气了。这时,更多吸引我的是整个过程的剪辑,很契合的音乐,和那些经过思考且出于好奇的问题,这些东西不全出于让我娱乐,更多的是让我沉浸。渐渐发现,这个男人不那么丑了,他的气质好像就应该配上这样的面容。出于多年追综艺的经验,我开始翻出整个节目,一气儿两个多小时。说一下为什么喜欢:
一、采访的人物。
采访的人物有很多我不知道名字的,但知道名字的我都还挺喜欢。马东、罗大佑、李诞、张艾嘉。我认为他们的共同点在于一个新,他们都在开启一种新的场景,他们都跟着时代在不断的做东西,并没有定格在某个时段。他们具有很大的勇气,更具有无可比拟的才华。
二、整个节目的剪辑。
看到的这几期,都有场景的变化,对于交谈,就产生了更丰富的层次感。来回切换的画面,中间穿插着许知远的被访谈,他是一个发问者也是一个回答者,整个节目变成了一种更平等的交流,大家都在想,而不仅仅是一个倾听者。
三、鲜明的立场和发问的角度。
他是一个知识分子,是一个作家,是貌似和这个时代相左的人,他总是带着自己的思考,他有自己的立场,但同时他充满了对于受访者的好奇,他希望了解受访者现阶段状态所形成的原因,那是一些我平时很少去考虑的方面。如我喜欢李诞,是因为他乐,他的梗流畅,他的表达方式更多元,但我并不知道他信佛,他底色的悲凉,他现在对于幽默的态度。
由上述三方面,构成的整个节目的基调。我看的还是很少,自己能思考的深度与角度更是寥寥,但不妨碍表达对于一个我心目中好节目的赞美。
一、采访的人物。
采访的人物有很多我不知道名字的,但知道名字的我都还挺喜欢。马东、罗大佑、李诞、张艾嘉。我认为他们的共同点在于一个新,他们都在开启一种新的场景,他们都跟着时代在不断的做东西,并没有定格在某个时段。他们具有很大的勇气,更具有无可比拟的才华。
二、整个节目的剪辑。
看到的这几期,都有场景的变化,对于交谈,就产生了更丰富的层次感。来回切换的画面,中间穿插着许知远的被访谈,他是一个发问者也是一个回答者,整个节目变成了一种更平等的交流,大家都在想,而不仅仅是一个倾听者。
三、鲜明的立场和发问的角度。
他是一个知识分子,是一个作家,是貌似和这个时代相左的人,他总是带着自己的思考,他有自己的立场,但同时他充满了对于受访者的好奇,他希望了解受访者现阶段状态所形成的原因,那是一些我平时很少去考虑的方面。如我喜欢李诞,是因为他乐,他的梗流畅,他的表达方式更多元,但我并不知道他信佛,他底色的悲凉,他现在对于幽默的态度。
由上述三方面,构成的整个节目的基调。我看的还是很少,自己能思考的深度与角度更是寥寥,但不妨碍表达对于一个我心目中好节目的赞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