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谷幽兰
书名:《空谷幽兰》 作者:[美]比尔·波特 译者:明洁 出版社:四川文艺出版社 版次:2016-10 阅读时间:2018.3.3-2018.3.10
序言中安妮宝贝的话是对的。对于城市中的人来说,置身滚滚红尘浪滔天,每天面对无数欲望颠沛,若能保持自身自持修行的坚韧,遵循品德和良知,洁净恩慈,并以此化成心里一朵清香简单的兰花,即使不置身于幽深僻静的山谷,也能自留出一片清净天地。这是我们阅读此书最为普及的意义。
一天,同事问我在读的《空谷幽兰》是否好看,我不好回答。我是一个容易分心的人,阅读它的时候,我的心能沉静下来。阅读之前,我的另一个同事告诉我《空谷幽兰》不值得一读,但我还是决定自己看看。一个对中国文化有着浓厚兴趣的美国人,追随着中华文明的脚步,决定用行动却窥探中华文化的博大和奥秘。比尔·波特在中国台湾的一座寺庙里居住了三年,他如此描述他的寺庙生活:天亮前起来诵经,夜晚听钟声,一日三餐素食,一个房间,一张床,一顶蚊帐,没有钞票。如果我的腿太痛,我就读书。后来他隐居在台湾的一个小村庄,在那里,他翻译道教佛教的经典。他从中得知了中国的隐士,并急切地想知道中国大陆是否还存在隐士。于是他踏上了寻找隐士之路——寻路终南山。
隐士们居住终南山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从尧舜禹时期,终南山就是隐士们的选择。终南山是离神仙最近的地方,传说女娲炼补天石于此并造人于此。这里居住着神明,萨满法师于此和神灵沟通,道士于此寻找长生不老,比丘于此获得涅槃永生。终南山,是一个神秘隐秘的地方。
作者寻路中国,寻找隐士,隐士该作何理解?隐士是指常年居住在深山里的人吗?作者推断说:没有森林,就没有枯枝;没有枯枝,就没有木柴;没有木柴,就没有茶;没有茶,就没有禅;没有禅,就没有隐士。原来隐士就是常年居住在深山里的人!后来作者对一个道士的采访告诉我隐士并不是这样。道士解释说,居住在终南山的隐士分三种,一种是佛教隐士,一种是道教隐士,一种是知识分子隐士。佛教隐士之净土宗隐士常年居住在深山中,他们只在物品匮乏的时候才会下山,而佛教隐士之禅宗隐士隐居在终南山时间长短不一,他们隐居是为开悟。道教隐士居住在终南山是为长生不老和羽化成仙。知识分子隐士居住在终南山是为与世隔绝,给自己营造一个安静的幽居环境,是为创作和感悟。原来隐士是为自己修行的人。
隐士修行是为大彻大悟,普通人修行是为保持自身坚韧。居住在终南山的隐士不乏佛教或道教的大师,他们于此隐居并开悟,他们承担这传承宗教思想和精神的责任,他们会花上几十年的时间去考验一位徒弟,然后再将其精髓传授于他。一位道士说,世界在改变,道却没有变。普通人生活在物欲横流的世界,各种欲望控制着我们的思想,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提高对自己的要求,远离诱惑,保持坚韧和善良。佛教徒在修行中持戒律,戒律就是自己对自己的要求,戒律使修行成为可能。
比尔·波特在离开西安之前曾经到过虚云大师住过的寺庙,这座寺庙居于闹市之中,外观看上去是一片废墟。当波特推开寺庙的大门,里面隐居着几十位师傅,这些师傅都是师从虚云大师。此时波特突然明白了中国的一句古话:小隐隐于野,大隐隐于市。外界的一切对他们来说已是虚妄,住在深山,又或是住在闹市又有什么区别呢?一位老和尚这样说过一句话:中国当然还有隐士。但是当你遇到他们的时候,你认不出他们;除非他们愿意让你找到,否则你就找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