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给“虎扑步行街”:愿你远离碎片的刺痛
很多人生命中都有这样一位朋友,当他第一次在你生命中出现时并不有多么吸引你,但也不讨厌。如果这个人从未在你生命中出现,你未必会有遗憾,互为路人可能是个不错的归宿。但你们最终还是成为了朋友,因为你们有一个共同的敌人,叫做寂寞。
我也有这样一位朋友,他就是“步行街”。
说来我自己是个老JR了,很多年前,我刚来到虎扑就开始跟“篮球场”和“湿乎乎”眉目传情,之后几年里更是与她们几度云雨。她俩的身上都有我留下的痕迹(在里面发过上虎扑首页的帖子)。几年后,有一段时间我忽然发现我身边的JR说的很多梗我越来越听不懂。打听之下,他们告诉我,虎扑的世界里,还有一个家伙叫“步行街”。
第一次接触“步行街”时,我觉得他有点无聊。一个大男人,居然对娱乐圈的八卦感兴趣,这一点让我颇为鄙视。但看在他经常分享美女照片给我看的份上,我还是愿意厚颜无耻的跟他一起玩耍。当接触时间长了,我发现“步行街”其实还是个很有意思的人,比如他坚决打击“反智主义”,尊重科学文化的价值,认为青年人一定要勤劳努力,对待“女权问题”强调要兼顾权力与义务,对历史文化也颇感兴趣,对流行音乐也爱品头论足,且跟我一样痴迷金庸小说,甚至没事儿还能吟上两句打油诗。
更难能可贵的是,“步行街”是一个胸襟宽广的男子,他从不避讳给我们讲他被“绿”的故事,同时也愿意真诚的安慰跟他一样“被绿”的人,但哪怕“绿帽”高筑他也依然坚定的认为,男人对感情要忠诚,对女孩子要负责,宁人负我,休我负人,他强任他强,我干我的羊,她脏任她脏,渣男我不当。
一开始,我跟步行街的往来主要还是出于跟“篮球场”和“湿乎乎”的关系,可没过多久,我对步行街的感情就已经不下于”篮球场“和”湿乎乎“。有一段时间,我甚至开始庆幸有”步行街“这样一位朋友丰富了我的生活,他让我开始相信,如果不是出于生理需求,男人更愿意跟男人一起玩。
在之后的几年里,我跟“步行街”逐渐成为了好朋友,我们谈政治、谈经济、探讨高等教育、分析就业形势。我们既会为陈奕迅跟周杰伦争的面红耳赤,也会一起为中国健儿奥运夺金欢呼雀跃,对于社会上的歪风邪气我们都会口诛笔伐,看到发生的好人好事我们也会拍手称赞。如此多的共同语言让我们常常把酒言欢,通宵达旦,每次喝高了他都跟我说他其实是个985名校毕业的学霸,如今年薪已达30W,因为今天要喝酒,所以才没开卡宴。但既然大家这么高兴,我也就没兴趣证实他说的是不是真的,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嘛。
其实,直到今天,我也不知道他在现实生活中到底是怎样的。
然而,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与“步行街”的交往变得不再那么有趣。“步行街”变了。变得沉重、变得敏感、变得不安、变得消极、变得世故、变得过于现实,但又不真的成熟。
他固然还是会跟我分享很多美女的照片,也还是很感兴趣娱乐圈的八卦,可是我能看出来,他是在用这些来麻醉自己,来转移对自身的注意力。
而一旦当他把注意力转回自己身上,他就开始像个神经病,一会求建议,一会求骂醒,一会问今天的事儿谁对谁错,一会问我们这儿的XX什么水平,而诸如能不能买得起房、一个月挣多少钱才够花、公务员和码农哪个工作好、是留在一线城市打拼还是回十八线城的老家的问题更是会让他变得像祥林嫂,常常流露出明显的惶恐与不安,每天都絮絮叨叨的把以上这些问题向我和其他JR问上一遍又一遍。
其实我明白,他只是希望自己的想法被认同,他希望自己有存在感,他希望周围的人告诉他,他的前景是光明的,他的生活是有希望的——他害怕自己是个失败者。
但他只是一直在害怕,一直在担忧,却什么也没有做。
是什么让步行街变成了现在这样呢,我的答案是:
这个信息快速、丰富而又碎片化的时代。
从2012年开始,随着微信朋友圈的诞生,人们对于信息的分享开始越来越快速、便捷。但这种快速、便捷的分享有时是残酷甚至残暴的。因为这些信息往往是碎片化的、流于表面的,只关心结果,不分析过程,充满了强烈的情绪,却鲜有深刻的思想。
这些信息里描绘着各种人间的光辉与暗淡,刻画着各种人群的得意与落魄,表达着各种人生的快乐与痛苦,但却很少说明这些事背后有哪些因素在推动,这些人之前都经历了什么,即便有,大多也是挑选的,遮掩的,鸡汤的、断章取义的,甚至别有用心的。而有时,那些被隐藏的、被忽略的情节,可能才是导致你最终看到的一切的主要原因。
这些快速而又碎片化的信息像一个不能更差劲的老师,他每天都在忙着给你打分,但却很少花时间教你方法。我曾多次看到“步行街”向JRS真心求教,但被亮得最多的往往是调侃式的、抖机灵式的回答,也许这样的经历让”步行街“感觉自己的真诚和勇气,被他人所谓的”机智“与“幽默”掩盖了,既然没有人愿意真诚回答,他也不想再谦卑的提问了。
其实,“步行街”并不了解,很多时候不是JRS不愿意认真回答,而是真正的答案他们自己也不知道,他们调侃的对象不只是你,还有他们自己。
在这个时代,有太多人都在用各种方式遮掩自己被信息碎片割破的伤口,这伤口太小,小的让你不好意思去治疗和包扎,然而这伤口也来得太多,多到你不知道什么时候他们才能全部愈合。你每天都会感到那隐隐的刺痛,但你就这么忍着,时间久了,也就习惯了,好像这些伤口不存在一样。
不能愈合,那便麻木,不能明心见性,那就皮糙肉厚。
在信息碎片的不断刺痛下,“步行街”变了。少年人总是真诚的、敏感的,但当他发现得到的只有伤痛时,真诚与敏感就很容易转化为世故与麻木。
还未成熟,便已衰老。
“步行街”啊“步行街”,作为你的朋友,我真的希望你能不再被那些无谓的杂乱所干扰,因为他们大多与你无关。虽然我到今天也不知道你确切的年龄,但无论你是什么年龄,你都有真正需要你去做的事情,你都有真正需要你去学习的东西,真正能给你带来自我提升与积极改变的只有你自己也无比推崇的知识与文化,那是无数先贤智慧的结晶,它能让你聪明、豁达、勇敢。
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还记得你最喜欢的三个运动品牌——锐步,耐克,阿迪的广告语么:
I am what I am.
Just do it.
Nothing is impossible.
愿你能远离信息的碎片,
回归充满活力的自己,
与故人重来,
天真做少年。
我也有这样一位朋友,他就是“步行街”。
说来我自己是个老JR了,很多年前,我刚来到虎扑就开始跟“篮球场”和“湿乎乎”眉目传情,之后几年里更是与她们几度云雨。她俩的身上都有我留下的痕迹(在里面发过上虎扑首页的帖子)。几年后,有一段时间我忽然发现我身边的JR说的很多梗我越来越听不懂。打听之下,他们告诉我,虎扑的世界里,还有一个家伙叫“步行街”。
第一次接触“步行街”时,我觉得他有点无聊。一个大男人,居然对娱乐圈的八卦感兴趣,这一点让我颇为鄙视。但看在他经常分享美女照片给我看的份上,我还是愿意厚颜无耻的跟他一起玩耍。当接触时间长了,我发现“步行街”其实还是个很有意思的人,比如他坚决打击“反智主义”,尊重科学文化的价值,认为青年人一定要勤劳努力,对待“女权问题”强调要兼顾权力与义务,对历史文化也颇感兴趣,对流行音乐也爱品头论足,且跟我一样痴迷金庸小说,甚至没事儿还能吟上两句打油诗。
更难能可贵的是,“步行街”是一个胸襟宽广的男子,他从不避讳给我们讲他被“绿”的故事,同时也愿意真诚的安慰跟他一样“被绿”的人,但哪怕“绿帽”高筑他也依然坚定的认为,男人对感情要忠诚,对女孩子要负责,宁人负我,休我负人,他强任他强,我干我的羊,她脏任她脏,渣男我不当。
一开始,我跟步行街的往来主要还是出于跟“篮球场”和“湿乎乎”的关系,可没过多久,我对步行街的感情就已经不下于”篮球场“和”湿乎乎“。有一段时间,我甚至开始庆幸有”步行街“这样一位朋友丰富了我的生活,他让我开始相信,如果不是出于生理需求,男人更愿意跟男人一起玩。
在之后的几年里,我跟“步行街”逐渐成为了好朋友,我们谈政治、谈经济、探讨高等教育、分析就业形势。我们既会为陈奕迅跟周杰伦争的面红耳赤,也会一起为中国健儿奥运夺金欢呼雀跃,对于社会上的歪风邪气我们都会口诛笔伐,看到发生的好人好事我们也会拍手称赞。如此多的共同语言让我们常常把酒言欢,通宵达旦,每次喝高了他都跟我说他其实是个985名校毕业的学霸,如今年薪已达30W,因为今天要喝酒,所以才没开卡宴。但既然大家这么高兴,我也就没兴趣证实他说的是不是真的,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嘛。
其实,直到今天,我也不知道他在现实生活中到底是怎样的。
然而,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与“步行街”的交往变得不再那么有趣。“步行街”变了。变得沉重、变得敏感、变得不安、变得消极、变得世故、变得过于现实,但又不真的成熟。
他固然还是会跟我分享很多美女的照片,也还是很感兴趣娱乐圈的八卦,可是我能看出来,他是在用这些来麻醉自己,来转移对自身的注意力。
而一旦当他把注意力转回自己身上,他就开始像个神经病,一会求建议,一会求骂醒,一会问今天的事儿谁对谁错,一会问我们这儿的XX什么水平,而诸如能不能买得起房、一个月挣多少钱才够花、公务员和码农哪个工作好、是留在一线城市打拼还是回十八线城的老家的问题更是会让他变得像祥林嫂,常常流露出明显的惶恐与不安,每天都絮絮叨叨的把以上这些问题向我和其他JR问上一遍又一遍。
其实我明白,他只是希望自己的想法被认同,他希望自己有存在感,他希望周围的人告诉他,他的前景是光明的,他的生活是有希望的——他害怕自己是个失败者。
但他只是一直在害怕,一直在担忧,却什么也没有做。
是什么让步行街变成了现在这样呢,我的答案是:
这个信息快速、丰富而又碎片化的时代。
从2012年开始,随着微信朋友圈的诞生,人们对于信息的分享开始越来越快速、便捷。但这种快速、便捷的分享有时是残酷甚至残暴的。因为这些信息往往是碎片化的、流于表面的,只关心结果,不分析过程,充满了强烈的情绪,却鲜有深刻的思想。
这些信息里描绘着各种人间的光辉与暗淡,刻画着各种人群的得意与落魄,表达着各种人生的快乐与痛苦,但却很少说明这些事背后有哪些因素在推动,这些人之前都经历了什么,即便有,大多也是挑选的,遮掩的,鸡汤的、断章取义的,甚至别有用心的。而有时,那些被隐藏的、被忽略的情节,可能才是导致你最终看到的一切的主要原因。
这些快速而又碎片化的信息像一个不能更差劲的老师,他每天都在忙着给你打分,但却很少花时间教你方法。我曾多次看到“步行街”向JRS真心求教,但被亮得最多的往往是调侃式的、抖机灵式的回答,也许这样的经历让”步行街“感觉自己的真诚和勇气,被他人所谓的”机智“与“幽默”掩盖了,既然没有人愿意真诚回答,他也不想再谦卑的提问了。
其实,“步行街”并不了解,很多时候不是JRS不愿意认真回答,而是真正的答案他们自己也不知道,他们调侃的对象不只是你,还有他们自己。
在这个时代,有太多人都在用各种方式遮掩自己被信息碎片割破的伤口,这伤口太小,小的让你不好意思去治疗和包扎,然而这伤口也来得太多,多到你不知道什么时候他们才能全部愈合。你每天都会感到那隐隐的刺痛,但你就这么忍着,时间久了,也就习惯了,好像这些伤口不存在一样。
不能愈合,那便麻木,不能明心见性,那就皮糙肉厚。
在信息碎片的不断刺痛下,“步行街”变了。少年人总是真诚的、敏感的,但当他发现得到的只有伤痛时,真诚与敏感就很容易转化为世故与麻木。
还未成熟,便已衰老。
“步行街”啊“步行街”,作为你的朋友,我真的希望你能不再被那些无谓的杂乱所干扰,因为他们大多与你无关。虽然我到今天也不知道你确切的年龄,但无论你是什么年龄,你都有真正需要你去做的事情,你都有真正需要你去学习的东西,真正能给你带来自我提升与积极改变的只有你自己也无比推崇的知识与文化,那是无数先贤智慧的结晶,它能让你聪明、豁达、勇敢。
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还记得你最喜欢的三个运动品牌——锐步,耐克,阿迪的广告语么:
I am what I am.
Just do it.
Nothing is impossible.
愿你能远离信息的碎片,
回归充满活力的自己,
与故人重来,
天真做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