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介之推不言禄(文言文)
士生于天地之间,或入世与天下共忧,或离世以乐身肆志,故入世则上辅社稷,下安黎民,动有法度,行不失仪,不然,则退居山林,持身抱正,天子不接,诸侯不友,著清名于世。昔子路为蒲令,备水灾,与民春修沟渎,为人烦苦,故予一箪食,一壶浆,孔子闻之,使子贡复之。由此观之,岂特悖仁义哉,几近暴也,然圣人为之,意使德归于上,不敢矜名节,使法度失序。 《春秋》曰:晋有骊姬之难,公子重耳出,亡十九年,归,文公赏从亡者,介之推不言禄,且言天实置之,非众力所为。 夫世公子久居深宫,不通世俗,至荒野而不为虎狼强盗食之者,鲜矣。文公至齐,安逸乐,不欲亡,非从者之计,几丧志忘社稷之具也。观其穷迫乞食于野人,野人与之块,怒而欲鞭之,是其心犹不脱公子鹜傲之质,出亡十九年,历履数国,荣辱并加,然而喜怒不著于颜色,非从者孜孜教悔,其谁与哉。 夫去父母妻子而从文公亡者,岂文公胜于父母妻子耶?盖辅有成之君,使声名远达,垂于后世,而爵禄惠及父母妻子也。若行而无果,善何以劝,士何以死,良策何以出谋士之口,政出何以必行,令下何以必听,国家失序,民无法度,何以为国。推之行,鲁连之类也,向使其为人解忧而不怨烦苦,功成而身退,亦不失高士之名。奈何以离世之质干入世之名,沽名钓誉,以乱百度。
来自 豆瓣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