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学读书笔记(一)
工程学, 一个让人听上去想起复杂的公式和图表的书名. 然而其实此书倒更像一部科普和历史结合的著作, 作者是曾在惠普任职后在麻省理工学院教书20余年的研究者欧阳莹之女士。因为是华人,所以书里偶有借用中国历史典故和史实的地方,但是整体上还是(一定意义上最有价值地)关注工程思想和实践在西方社会的发展历程。让我没有想到的是,从这本书里我学到了不但很多科学知识和奇闻趣事,还有大量经济、商业和管理方面的知识。
最开始想买这本书, 一个原因是因为一个我本科是个工科学生,但是对自己的专业恨得不得了,根本没有好好学,对工程心怀鄙夷。但是后来在美国做科研的经历彻底改变了我对工程对技术的态度,我意识到技术让我们更好地获得信息,利用信息,让这个世界不仅在物质层面上而且在智识和艺术的层面更美好。
另外一个原因,是我特别希望了解这个世界是怎么运作的,而答案似乎难寻。作为今天人类经济活动的一个核心支柱,工程的重要性凸显。因此我也想去了解一下。
第三个原因,就是我近一两年来在思考从什么方面认知心理学可以服务于正常人的社会生活,尤其是教育、生产和贸易等等。从而我也需要了解不同行业的内容。
于是,去年9月买了这本书,但是直到两周前才开始翻看,每天上班路上坐在车里和晚上回家后看看,终于在今天读完了。
阅读前,我关心的几个核心问题是:
科学是以什么方式为具体工程的实践者所知的? 比如18世纪的很多工匠并没有多高文化, 甚至可能是文盲,他们怎么知晓和懂得牛顿力学定律的?
工程是怎样反过来推动科学理论的前进的?尤其是,工程应用如何为科学理论指引方向,使其不陷入过分的思辨智力游戏当中;工程中得到的信息反馈和面临的问题如何推动和迫使科学家作出新的探索?
什么因素决定了一个技术可以实现产业化?
专业工程师队伍是怎么出现的? 当一个新的行业出现, 一类技术被产业化的时候, 什么人成为这个行业的主要从业者? 比如我们当代一个有趣的例子,互联网作为一个技术和内容载体结合的产物, 也就吸引了各种工程研发人员和编辑记者等行当的人。
最开始想买这本书, 一个原因是因为一个我本科是个工科学生,但是对自己的专业恨得不得了,根本没有好好学,对工程心怀鄙夷。但是后来在美国做科研的经历彻底改变了我对工程对技术的态度,我意识到技术让我们更好地获得信息,利用信息,让这个世界不仅在物质层面上而且在智识和艺术的层面更美好。
另外一个原因,是我特别希望了解这个世界是怎么运作的,而答案似乎难寻。作为今天人类经济活动的一个核心支柱,工程的重要性凸显。因此我也想去了解一下。
第三个原因,就是我近一两年来在思考从什么方面认知心理学可以服务于正常人的社会生活,尤其是教育、生产和贸易等等。从而我也需要了解不同行业的内容。
于是,去年9月买了这本书,但是直到两周前才开始翻看,每天上班路上坐在车里和晚上回家后看看,终于在今天读完了。
阅读前,我关心的几个核心问题是:
科学是以什么方式为具体工程的实践者所知的? 比如18世纪的很多工匠并没有多高文化, 甚至可能是文盲,他们怎么知晓和懂得牛顿力学定律的?
工程是怎样反过来推动科学理论的前进的?尤其是,工程应用如何为科学理论指引方向,使其不陷入过分的思辨智力游戏当中;工程中得到的信息反馈和面临的问题如何推动和迫使科学家作出新的探索?
什么因素决定了一个技术可以实现产业化?
专业工程师队伍是怎么出现的? 当一个新的行业出现, 一类技术被产业化的时候, 什么人成为这个行业的主要从业者? 比如我们当代一个有趣的例子,互联网作为一个技术和内容载体结合的产物, 也就吸引了各种工程研发人员和编辑记者等行当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