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思考力》读书笔记(1)
1、罗伯特卡茨在《哈佛商业评论》上发表一篇名为“高校管理者的三大技能”的文章,他认为,高效的管理者应当具备三种基本技能:技术性、人际性和概念性。概念性就是指对复杂情况进行抽象和概念化的技能。
2、结构思考力强调先总后分的立体化思考方式。以结构的视角从多个侧面全面而清晰的,强调“先总后分”的分析事物的一种方法。
3、金字塔结构是提升结构思考力的有效工具。纵向结构,每一组的观点都必须是其下一个层次观点的概括;横向结构上,每组各个观点互不重叠且有一定的逻辑顺序。
4、构建思考结构的五个步骤:一是明确理念打基础(四个基本特点和结构化接受信息的三个步骤);二是画龙点睛,基于目标定主题(在整体中突出重点,所有主题必须有结论,且简单、准确、利益);三是画地成图,纵向结构分层次(是否有逻辑顺序,符合独立且穷尽的MECE原则);四是运筹画策,横向结构选顺序;五是画栋雕梁,形象表达做演示。
第一章:
5、四个基本特点:结论先行(论)、以上统下(证)、归类分组(类)、逻辑递进(比)。
结论先行:先框架后细节,先总结后具体,先结论后原因,先重要后次要。且符合自上而下的表达(先表明观点,其次阐述支持观点的要点,再总结观点)
以上统下:要有理由支撑结论。
归类分组:一个问题讲3点;从哪些方面进行考虑
逻辑递进:按照一定的顺序表达。
6、结构化接收信息的三个步骤
第一步,识别信息中的事实、理由及结论。找出哪些是观点类的、哪些是事实描述类的,观点类的哪些是结论,哪些是支撑结论的理由,并将它们区分开。(寻找那个时观点,确认哪个观点是结论,)
结论在结构思考力当中也被称为中心思想。它首先是个观点,其次需要被别的观点或事实支撑,否则就不能称之为结论。
确认哪个观点是结论:(1)关注重点结论指示词。(2)关注重点位置:开头、结尾等。(3)问一问:所以呢。
找出支持结论的理由:(1)寻找理由的提示词。(2)问一问:为什么呢。
找出事实:事实是用来支撑理由的。事实、理由。
第二步,找到事实与观点的对应关系,并画出结构图。
判断结论合理性:一是看事实和数据是否真实;二是事实和数据是否可以得出相应理由,理由是否可以得出最终结论。
第三步,一句话概括出所有内容。(在的基础上 ,从 , ,n个方面,说明了)
7、结构思考力的序言讲故事的结构是一个比较好的方法,它包含s(情景,你们互相之间所熟知的大背景)、C(冲突,这种背景下面临的问题和挑战)、Q(疑问,挑战下如何解决这个冲突呢)、A(回答,你带来的观点和解决方案)
8、当你说出你的主题后对方心中都会有那些疑问,把它们列出来,接下来表达的内容就是回答这些疑问,你的回答本身又会引起那些问题,接下来在继续回答。
9、问题的回答是你表达的一级标题,这些标题同样也要求是有中心思想的主题句,即观点。这样就会引发听众听到一级标题的疑问,接下来在回答这些疑问来构建二级标题。以此类推。直到你觉得已经解决对方所有的疑问并能解答。
10、结论在结构思考力当中也被称为中心思想。它首先是个观点,其次需要被别的观点或事实支撑,否则就不能称之为结论。
第二章:基于目标定主题
1、结构思考力强调先框架后细节,先总结后具体,先结论后原因,是一种典型的目标导向的思维模式。
2、基于目标定主题:
(1)确定目标,让表达有的放失。你的一次表达之后,希望对方能有那些行为?首先需要提前设定号场景,比如你是谁,对方是谁。然后明确在这个场景下你要达到什么目标。
提前设定场景:提前确定好表达的时间、地点、人物、你是谁,对方是谁,才能组织你的内容。场景越具体越好。
确定目标:希望对方有哪些行为(ABCD目标法 A是受众 B是行为,希望受众完成使命任务或表现出使命行为; C是条件,在什么条件下 D是程度,达到什么样的标准或水平)
(2)设定主题,让我们的表达观点明确。
第一,你要说服对方接受你的什么观点;第二,如何对这个观点进行包装,让观点更有吸引力。
确定一个为目标服务的结论
包装主题:三个原则是简单、准确和利益。运用选题矩阵(给不同选项不同因素打分 计算总分)
(3)设计序言,让表达更吸引人。为了能够在汇报时吸引老板的注意力,需要运用序言的讲故事结构设计一个有吸引力的开场。
初步设计:完善序言的基本要素。四个要素:S是情景,需要让对方产生共鸣的;C是冲突,是打破开场时给对方的安全感,确认面临的问题;Q是疑问,从对方的角度会关心的问题;A是回答基于这个问题给你的答案。(SCQA)
优选完善:根据需求选择不同模式
标准式:情境——冲突——解决方案
开门见山式:解决方案——情境——冲突
突出忧虑式:疑问——情境——解决方案
突出信心式:疑问——情境——冲突——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