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蓝
在白昼即将结束,夜晚快要来临的短暂衔接处,有大概六七分钟的光景,天色呈现出高度饱和的蓝色,夕阳橙红色的光晕如同薄而多汁的果皮,即将被时间之刃刺破。摄影师们喜欢捕捉这六七分钟的蓝,以它为背景和轮廓线,刻画人物内心。
去年四月,一婷第一次给我看她设计的《切肤之琴》的封面。非常深的蓝,乍一看几近蓝黑,没有光泽,看上去空旷而绝对。

一婷和我认识了很长时间,她说,书的设计更多是根据她对我本人的感觉来做。
她跟我说:“克莱因蓝是最纯粹的蓝。它同时代表天空和海洋,消解了界限,有一种流动感。它不是一种很轻的颜色,带着强烈的冲击力和感情色彩。所以琴的那一部分,必须用更跳的颜色,把又像女人身体、又像琴的轮廓的线条凸出出来。我就用了一种霓虹色,挣脱克莱因蓝。”
我盯着蓝看了一会儿。一种孤独、冰冷、不稳定的东西渗透出来。除了白色,人在所有单色调的环境中待上十分钟都会感到慌乱。纯粹代表着高度排他性。同一种颜色给不同的人的感觉也不同,有人看见的是平静的海面,有人看见汹涌的潮水,有人感受到虚空,还有人体会出热情。然而只要它引起了诸多联想,设计师的目的就达到了。一本书和读者的沟通自此开始。
五六年前我出过一本薄薄的诗集,那本小书通体蓝色,只有书的最下角点缀着一只白色蝴蝶。我没有跟身边任何人提起过这本书,也没提到过我喜欢简单朴素、单色的东西,一婷竟然非常巧合地也用了蓝色。
艺术史上有一个问题被称作“美学的绝望”。如果所有的颜色和人体是一样取悦于视觉的,为什么这个艺术家选择了这种颜色和这个形体而不是别的?如果她不是在作一个纯美学的选择,她就一定是在找一种标准,以此建立她的价值判断。蓝,也渗透了一婷自己对美的认知。
一婷负责设计我的书封之后,我们经常聊天。能有一个设计师愿意聊她的设计理念不太容易。“理念”这个词很大,即使小心阐述也会被认为是在说套话;而更多情况是,对方压根没什么理念,所以无从说起。这种愿意讲、并且讲的能让一个外行懂是一种天赋。如果你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对自己又有很大的自信,你会表达的既简单又清楚。
一婷曾经参与画家朱新建在世最后一本书《打回原形》的设计。老爷子自称“流氓”,一辈子爱女人,爱画裸女,嬉笑怒骂,酒肉穿肠过。这本书算是盖棺论定。但《打回原形》里没有裸女,没有大红大紫,封面全白,如果仔细看,能看出唯一肉眼可见的工艺:像画框一样的凹痕,把一片白框在封面上。一婷告诉我,这就是朱新建对自己的评价,全在这一片白里。
我买了这本书,回家仔细看,看出两层意思:万色皆归于白,老爷子对自己一生的评价不是笔墨颜色,而是内心干净;画无疆界,而东西画学问无垠,反观人的渺小,不值一提。于是白色代表回到原点。一个人走完一生不是终点,是打回原形,回归于无。没什么想说的,老子驾鹤西去也!好玩!

如果不是一个设计师的阐释,我不会对一本看上去几乎没有设计的书打动。这是设计的意义所在。
因为热爱,所以甚至连受到批评、无数次修改,也被完全转化成一股学习的力量,再循环到所爱的事物中去。过去一年里,一婷修改设计稿没有上百次,也有几十次。一个看上去非常简单的封面,经历了从色调、字体、结构、印刷方式和工艺的无数次调整。有时候她据理力争,有时候她听编辑的意见,有时候她自己独自琢磨,陷入矛盾中,自己跟自己过不去。
两年前,我读祝勇老师的《故宫的风花雪月》。行文里紧凑妥帖的逻辑感,丰富扎实的文字肌理,以及对于历史富有创造性的糅合,哪怕不看结尾注的“第四稿改于某年某日”,也知道此前要老老实实改过多少遍,增删多少次,一个词一个词琢磨了多久,才等来完篇之际的挥洒。我之前没见过别人写出这样的历史散文,充溢全文的想象力超越了历史事实带给人的震撼,贯穿始终的音乐韵律感让它更像一件艺术品。是艺术品就需要打磨,也许几个月,也许几年。
书这种“艺术品”,某种程度上并不完全是作者本人的写照。如果不是编辑、设计师像修剪植物一样润色和打磨,就不可能问世。柳媛和绍君是《切肤之琴》的编辑,绍君负责了这本书的大量前期筹备、策划工作,柳媛在之后接手,从阅读书稿、提供建议、策划书名方面,我们合作了大半年的时间。
前段时间,我看美国剪辑师沃尔特默奇的回忆录,《教父》三部曲、《英国病人》、《现代启示录》都是经由他的手剪出。他在提到剪辑师和一部电影的关系时,说了下面一段话:
剪辑师和素材之间有一种非常亲密的个人关系。在某个非常特定的范围内,你对他们某些方面的认识要比他们自己还清楚,可能比地球上任何其他人都清楚。你顺放、倒放、每秒24格,每秒48格,一遍又一遍观察他们。你研究他们的方式恰如一个雕塑家,在仔细琢磨了一块大理石后才决定把凿刀下在——比如这儿。所以我必须知道我面对的石头内部全部隐蔽的脉络和它的强弱之处,才能找到哪儿下刀最好。”
一个剪辑师,比电影导演要更清楚一个演员一分钟眨眼多少次,哪里忘词了,脸部那块肌肉会在特殊时刻抽动,甚至比演员的妻子还要清楚。而赋予了电影重要意涵和质感的剪辑师往往隐没在电影身后,他的存在感不足导演、演员的十分之一。剪辑师和电影的关系,也可以完美地诠释一个图书编辑和一本书的关系。
一个写作者在灵感和精力充沛的时刻,工作是一种写作快感和理性博弈并轮流占上风的过程。无数的直观意象一同袭来,你尽力捕捉并重新揉碎打磨,直到它们清晰起来。但是这个过程中,作者作为直观体验者,会忽略一些重要的逻辑表达。还有某些时候,我沉浸于表达之中,读者感受到的却是矫情和宣泄。
而编辑,就是手中握着放大镜、探测仪和打磨器的冷静的检阅者。她会毫不留情地告诉你什么地方是断裂的,需要垫一块砖头;哪里的河道被过多淤泥堵塞,需要疏通;哪里根本绕不过去,得重修一条小径;哪一处风景不错,她曾默默驻足片刻。

我估算过,一个编辑做一本书,平均要把它看二十遍,改动上千处。如果是大部头的书,这个数字要再翻上几倍。编辑和作者,是一种比亲人、恋人似乎更特殊的关系。他们潜入作者内心的洋流,既能够近距离审视一个人,又随时作出反馈;在和作者的日常交流里,她们接收到作品里无法透露的讯息,又重新生成对作者的理解。一个作者不愿或不能向工作伙伴、亲人、恋人透露的声音,在编辑那里得到了释放。
我和柳媛因为书稿的事经常见面,每次总是聊书,没有什么更深层次的交往,我自己总觉得遗憾。某天晚上,我们一起坐车回家,柳媛提到电影《天才捕手》。“脸叔”科林·费斯在其中饰演一个美国文学编辑麦克斯·伯金斯,他一手发掘了菲兹杰拉德、海明威和托马斯·沃尔夫。沃尔夫在遇到伯金斯之前,自传《天使望故乡》已被几十家出版社拒绝。《天才捕手》是一部少有的为“绿叶”做传的电影,文学编辑伯金斯对美国当代文学的贡献比任何一个单独的作家都要多,最重要的是,他身上有着对于严苛标准、自由精神、创造与众不同的新事物的无限饥渴和激情。柳媛提到看这部片子给她的感受,有对自身的期望,也有对今后遇到的好的作者的憧憬。我一直记得那个场景,人因有理想而动人,尤其当这个理想完全不利己的时候。
回到最初的源头,这本书的源起,我要谢谢我的策划人高玉梅。我喊她高姐。四年前我们俩因为工作关系认识。高姐“纵容式”地让我自由表达。《切肤之琴》从书最初的构思、章节名称、文章选取、书名和封面设计,全部是我自己的想法,她尊重我的意见,并给予中肯的建议,这是对一个写作者最大的肯定和认同。谢谢高姐。

年前去了印刷厂看师傅调色,打样。克莱因蓝非常难调,又和红色放在一起,师傅跟我说,这种调色和工艺的难度,一年都碰不到一两次。当时师傅问我为什么起这个书名。想书名的时候其实没花多久,我一开始就想用这个。“切肤之琴”在我脑海中唤起很多意象,木头和脖颈摩擦时冰凉的触觉,指腹在弦上迅速移动时不断地束缚和挣脱,以及一种永不停歇的运动感。我希望这部作品能够展示人的智性、感性和无序,像音乐一样,在不自由中寻找自由。我希望我给的留白足够多,能让读者往里头填上自己的记忆音符,产生共鸣。
再次谢谢我的策划人高玉梅,责任编辑柳媛、王绍君,设计师吴一婷。这本书是你们的,然后才是我的。
这本书应该不会做什么宣传和推广,希望大家可以给我一些建议和评价^-^
现在京东、亚马逊和当当都有货了,看了一下,当当的打七折,应该是最便宜的;京东和当当上都打八折。链接如下:
当当:http://product.dangdang.com/1137438577.html
-
衿晞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8-24 13:50:30
-
广濑一生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6-02 20:56:38
-
Jessieisuk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5-28 13:36:06
-
韦严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4-26 22:30:47
-
托斯卡卡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4-13 10:03:55
-
柏林子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3-21 14:55:52
-
酷似你的少年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3-15 15:30:34
-
🌲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3-14 11:55:56
-
[已注销]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3-14 03:28:13
-
独书写志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3-13 22:59:17
-
慕明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3-13 21:34:11
-
黎芊羽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3-13 16:23:43
-
氵五不逢十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3-13 05:55:39
-
韓婆嶺勇氣伝說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3-12 18:49:51
-
fuzing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3-12 18:39:05
-
看不见我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3-12 18:03:34
-
牛角刀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3-12 17:52:17
-
祏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3-12 16:07:00
-
兔Pro🌟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3-12 15:22:48
-
风速狗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3-12 15:02:38
-
dante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3-12 14:41:12
-
CKLG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3-12 14:09: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