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人家的蛙儿子是怎么挣钱的
提醒--养蛙人群请理智观看。

一时失误,在农业致富频道看了个致富故事,有些羡慕,有些嫉妒,却也不得不佩服。毕竟,没有人的钱是轻轻松松得来的--是人家的蛙儿子挣回来的。
故事主人公是一个开挖掘机的小伙子。一个偶然的机会,他走上了养青蛙的路。现在的他,靠着质量不错的青蛙,收入上千万,并且又发现了一个新商机,继续挣着我们看来那么容易的钱。

如果不是节目的播出,其实大家看到的都是他们的成功,看到他们经营着自己的事业,看着他们轻松获得巨大的利润。而在这些成功的背后,总是我们体会不到的心酸与汗水。
我们就着重来看看这个养蛙小伙的致富之路。
几年前的他,还是个挖掘机手,二十岁出头,和母亲相依为命。因为偶然的机会,一个商人对他说:“如果你可以养出好的青蛙,三十几块一斤,有多少我要多少。”
三十几块一斤,多么大的利润,小伙子顿时动了心,而不仅如此,他还动了手。
说干就干。
承包了20亩地,花了高价买蛙苗,养蛙厂就兴冲冲地开起来了。
不久,第一个困难出现了--喂养。
青蛙只吃动的食物,饲料是不吃的。养的青蛙太多,自己养的蚯蚓和蝗虫却根本不够吃,从外面买,成本太高,小伙子一时抓耳挠腮。
不过年轻人总是思想活跃的,他想个办法,在放置饲料的布上加了个震动器,跳跃式的震动,青蛙一口吃下了饲料。
尴尬的是,饲料是吃进去了,过一会儿,又给吐出来了。
虫子不够吃,蛙儿们开始抢食,就出现了大小不均的现象,更有甚者,开始弱肉强食--大青蛙撕咬小青蛙,让小伙子痛心不已。
没办法,即使价格高,也只能从外面买进食物,成本也大幅提高。
第二个问题--鼠灾。

老鼠的光临成了小伙子的噩梦。一只老鼠,平均一天可以杀死20来只青蛙,它咬死了一只,不会马上吃完,又去咬其他的青蛙。
而这还不是最大的问题,老鼠破开油纸上的洞,聪明的青蛙们便把这个洞越蹭越大,甚至不惜把嘴唇磨出血来。(估计我的蛙也是这么顽强,才能天天出去浪还能平安归来吧--嫉妒我的蛙儿子╭(╯^╰)╮)
跑出去的青蛙,是老鼠咬死的好几倍。泛滥的老鼠,让小伙子损失惨重。

这次小伙子请了个帮手,他请了堂哥帮忙管理。堂哥是个“神枪手”,十米开外也能轻而易举用弹弓射中猎物。堂哥用弹弓和捕鼠器遏制了老鼠的蔓延,阻止了损失的扩大。
这些大大小小的问题出现、解决,也最终迎来了收获--卖出了第一批青蛙,而小伙子却陷入了绝境--青蛙是卖出去了,可是不仅没赚到钱,还亏损了不少。
小伙子花光了家里的积蓄,还欠下了二十几万的外债,怕儿子越陷越深的母亲也不再支持,最穷的时候,身上只有5块钱,想着这过了上顿没下顿的日子,终于让这个聪明又勇敢的小伙子,留下了眼泪。
到底要不要继续?值不值得继续?他也开始迷茫了。
终于,上帝开始眷顾他了。
堂哥不经意的一盆洗脸水泼在了饲料上,心疼的小伙子不舍得丢了,拿这些泡了水的饲料去喂青蛙,却有了意想不到的发现--原来青蛙不只吃动的食物,还要“米汤泡饭”。
这个重要又有些滑稽的发现成了小伙子的救命稻草,他当时就回家,准备拿母亲辛苦为他买下的房子去做抵押贷款,继续扩大青蛙养殖。
而母亲的反应,我们自然不难想象。为了养蛙,已经成了负资产家庭,现在唯一为儿子攒下的房子也要拿去做这场看似赔本生意的赌注,对于一个母亲来说,肯定很难接受。
母亲哭着反对,可小伙子已经看到了救命的稻草,也不愿意放弃,百般说服,终于还是让母亲妥协了。
扩大养殖后,因为解决了食物这个大问题,蛙儿们长势喜人。第一批雌雄青蛙的交配,产下了第一批蝌蚪,也解决了昂贵蛙苗的问题,让小伙子兴奋不已。
(我的儿子啥时候给我带一群蝌蚪孙子回来呀?带个母蛙也可以呀(⊙o⊙))
小伙子越干越有劲儿,到了后来,又召集了一批投资者一起干,养殖范围扩大到了2000多亩,成立了自己的养殖公司,成了公司老总。
你以为这就是他的故事了?当然不是,解决了内在问题,外在问题也就该来了。
16年青蛙市场泛滥,供大于求,青蛙价格暴跌,从三十几块,一路下跌到了十几块,小伙子不敢卖,舍不得卖,就自己养着,想等着蛙市价格回暖再卖。
公司每月的周转,零零散散加起来要十几万,近来青蛙又不敢卖,没了收入,公司账上无法周转,连工资都发不了了。对于一个已经成型的公司,这可不是小问题,发不了工资,工人们的热情和忠诚也随之减退,更有人开始怀疑,要不要离开这个企业,毕竟,基本保障都没有了。而且这个市场到底会不会持续低迷,没有人有答案。
而作为公司的领头人,小伙子也时常焦虑,毕竟以前赔本,亏的是自己,现在赔本,却要连累一批人。
功夫不负有心人,他的等待有了回应,蛙市价格终于回暖,还比之前的价格高出了七块多,卖掉囤积的蛙,总额达到一千六百多万。
小伙子接受采访的时候说,卖掉青蛙后第一件事,就是赶快发拖了好久的工资。
解决了燃眉之急,却稳定不了人心。养蛙市场的扩大,让他们的风险也随之扩大,到底要怎样才能避开外在的风险呢?
小伙子最后找上了一家火锅店的老板。
老板在重庆经营着一家火锅店,生意火爆,每天来的人还要排队才能吃上一顿。
小伙子提议直接给火锅店供货,火锅店老板出于对质量卫生的担忧、拒绝了他。
于是第一步,小伙子特意带着自己的蛙去做了卫生鉴定--纯天然,安全无毒。
第二步,邀请火锅店老板参观蛙田。刚到达,老板就被震惊了,完全是纯天然绿色农田,养青蛙,种水稻,蛙儿们健康硕大,肌肉发达,十分适合用来涮火锅(真是新吃法儿)。于是两人达成长期直接供货协议,完美解决了青蛙的销路问题。
于是,这个开挖掘机的小伙子,就成功地蜕变成了年收入千万的老总。
当然,采访,也不过就是简单讲讲主人公遇到的最大的困难,那些没有在镜头前展现出来的,我们又如何去想象?
那个开始创业的念头,是不是让他夜里辗转难眠?那些遇到挫折损失的时候,是不是让他软弱无力?不被家人支持孤注一掷时,是不是也会摇摆痛苦?那些我们看不见的泪水,我们听不见的叹息,我们体会不到的压力与心酸,都是他如今成功的奠基石。
没有人的成功是一蹴而就的,也没有一只青蛙是随随便便就可以养大的。
哎,不说了,我要去给我不争气的蛙儿子收拾行李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