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中感受到的历史
查看话题 >以色列游记(一)北京——莫斯科——特拉维夫:各站停靠
前言:去年十一前后,我和3个朋友小袁、萌萌和馨瑶结伴去以色列约旦自由行。
去以色列之前、之时、之后,都有许多人问我同一个问题:你为什么要选择以色列作为目的地? 提出这个问题的大多是朋友,当然也有神奇的一次:在埃拉特机场,安检小哥面对我们这群刚刚从约旦过关归来,准备乘坐飞机前往特拉维夫的外国人,一脸严肃地问:你们来以色列的动机是什么?(怕我们从约旦带炸弹回来)
其实这是一次8个月前就约好的旅行,路程遥远,时间漫长,4人没有同行经历。特别在出发前几日,因为工作原因,我们4人天南地北,直到即将离开的前夜才凑到了一起。我也开始反问我自己:我不是基督教徒,去以色列也不是为了朝圣,为何最终是我们4人来到了这里?
直到我们看了地中海的落日、耶路撒冷的圆月,喝饱了死海、红海的水,也被佩特拉古城的风沙吹红了眼,才明白这片土地为什么会成为那么多民族和宗教的“应许之地”。
也许可以用小袁信仰基督教的外婆送给我们的祝福来解释:同行的小伙伴不是亲人胜似亲人,要我们珍惜这段缘分。
在这里,即使无神论者如我,也相信,我们来到神的国度,神必将赐给我们幸福。
(本文本想首发在马蜂窝上,但懊糟的事写太久太多撑不下来了,于是决定把写好的一部分发在豆瓣,等马蜂窝写完我把网址贴过来,里面会有详细的办签证、订住宿和租车攻略)
第一天:北京——莫斯科——特拉维夫
9月27日晚2点半的飞机,我们提前4个小时到了机场汇合。虽然是大晚上,但俄航柜台前早就人满为患,排到我们时要了4个连在一起的座位,后来发现大飞机中间那一排的座位实在是太挤了,脚都伸不直,还是应该选靠窗的会宽松一点。
出海关时,因为我的护照是老护照,不能刷指纹,排队多花了些时间,到了登机口也没剩多少时间,我们四个人就打起了uno(事实证明带uno是个挺明智的选择)。
上了飞机就打起瞌睡,可是勤劳的俄航空姐空少们按照俄罗斯的时间,给我们发起晚餐,我十分痛心地拒绝了。飞机上很多中国人,多是去俄罗斯玩耍的,也有人要转机到西班牙、法国。 凌晨5点半,我们到达了莫斯科机场,这时候天还是黑的,飞机外是零下十几度的严寒。
莫斯科的机场里没有英文,倒是有中文,不过萌萌和馨瑶凭借着此前在俄罗斯旅游的记忆,跟着人群,走到了转机口,4个小时转机时间,开启免税店疯狂购物模式。

9点半的飞机,总算清醒一点,在飞机上短暂阅读了一下以色列建国后的历史。俄航的机内餐不敢恭维,全是冷食,一块奶酪还带着冰碴儿,仿佛是从哪口地窖里挖出来的,我和小袁勇敢地尝了一口长得像山楂糕吃起来像豆腐渣的可疑长方体食物,只好安慰自己可能外国人在中国乘飞机也会抱怨为什么机内餐都是热的(后来发现在国内乘飞机,旁边坐的外国人早餐真的不吃热食)。 飞机一路向南,在俯瞰大地时,靠着日益枯竭的地理知识和与日俱增的想象力来臆测脚底下是不是黑海、土耳其和地中海。 快到特拉维夫时,遥望去一半是湛蓝的海水,一半是贫瘠的山丘。


特拉维夫本古里安机场不大,下了飞机走几步路,就到了海关入境口。 排在我们前面的多是戴着黑色小礼帽、留着大胡子,身着黑色西装,西装边缘垂露出白绳的正统犹太教徒。我们走的外国人通道也多是这些人,轮到我们时,海关人员问我们是什么关系,可惜我一下没听懂relationship,后来get到了,赶忙说是朋友关系,就这样轻松地入关了。(后来才明白这种轻松不是随处都有的)



办理完租车手续,馨瑶开着车,我们顺着Google地图导航,往市里开。
第一个晚上我们在airbnb上订了一间公寓,坐落在特拉维夫城西,靠近地中海,实测走过去不会超过10分钟。(可以在airbnb搜索Unique 2BD+balcony steps from Hilton Beach)
因为担心联系不上房东,萌萌在机场办了张巨贵的以色列电话卡。房东是一位叫Mark的大叔,他知道我们要开车过来后,在楼下给我们占了一个车位,尽管那个车位是给本地居民的,但是他说只要我们明天一大早开走就没问题。
快开到他给的地址时,出了个小插曲。因为要和他确定位置,我们在路边停了一会儿,再往前开时有辆警车在后面跟着,如惊弓之鸟的我们以为有什么交通规则没学习到,吓得一路往前开,从右边一个路口绕了个正方形回去,所幸一切无事。




见到大叔后,他领我们走上楼,电梯只供行李升降。 进屋后觉得房子真不错,有一大一小两个房间,一张双人床两张单人床,还有厨房和小阳台,阳台下面是一条街巷,车辆不多,不觉吵闹。

马克告诉我们怎么使用厨房里的厨具,还建议我们去海边走走,连沙滩垫都准备好了。我们把准备好的茉莉花茶送给他,他显得很高兴,说自己没去过中国,但是祖父曾经途径中国上海避难。又是一个故事!我本来想多问问,不过还有许多别的事要做,只好打住。
马克交代好一切,就和我们告别了。 我们稍作休整,就去楼下找兑钱的地方和办电话卡。这两处都不难找,街道对面就是一家办电话卡的地方。老板正在和一个穿得很可爱的小丑聊天,看到我们来了,表情很夸张地说,你们竟然从中国来?!
电话卡要100谢克尔,9G的流量很划算。比萌萌在机场买的便宜许多,让他忧伤。我们换上了以色列的电话卡,心里终于放下了一块石头。


买完电话卡,在特拉维夫的朋友和她男朋友也过来了,我们在附近的一家breakfast餐馆Benedict吃晚饭(是的,你没有看错,后面几天我们才发现以色列人似乎最爱吃早餐了,他们的早餐可以一直吃到10点,早上九点时除了早餐店和24小时便利店外,其他商店几乎都不开门)。 这家店的套餐很多样,第一次发现在以色列点餐很魔幻,基本上看不懂每道菜名(因为都是拉丁文拼写的希伯来语),只能看下面的配料(虽然有时候在国内也是这么做的),点菜全靠碰运气。
那时的我们尚未发现,在以色列餐馆吃饭竟然这么贵,一道早餐至少要50多谢克尔,折合人民币约90-100元。 朋友的男朋友比较有意思,是个中文说的很好的犹太小哥。记得他说学中文的原因是一次去中国旅行,带了几件装饰着led灯的T恤回国卖,竟获利颇丰。于是他发现其中有商机,开始学中文。


吃好饭去海边溜达了一下,路上跑步的人很多,海边的沙滩排球场灯火通明。希尔顿酒店在夜幕的掩护下像一艘巨大的轮船,在岸边扬帆待发。一想到房费应该贵得吓人,就不敢再想了。

在回去的路上,因为没带牙刷,在路边的超市买了一只要19谢,相当于38元一只牙刷,还不是软毛的!心痛! 因为飞行距离和时差,我们回到房间洗了澡,倒头就睡。期待着第二天开始探索这个地中海滨的城市。
© 本文版权归 No Surprises 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 了解版权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