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林奕含到阿廖沙
查看话题 >为什么我被导师猥亵了,却什么都做不了?
研究生导师到底有多大权利?为什么赋予导师这么大权利?
我是田静。 周末的时候,马上读研三(研究生三年级)的朋友小蕾约我到北新桥附近一家面馆吃饭。说有些学业上的问题,电话里说不清楚。 我以为她对择业方向有些迷茫,给她灌了黑的白的几碗鸡汤。她却格外沉默,几次要开口又迟疑了。 我试探性的问她:“是不是和导师关系处的不好?” 小蕾惊了一下,拨了拨面条:“我的导师50多岁了。经常约我晚上去办公室聊论文,只要有实验项目,就要求单独给我开小灶。遇上外校的学术会议,更得带着我”。

这当然不是单纯的学术往来,二人独处的时间,正是导师骚扰小蕾的最佳时机:改论文时,总有意无意的摸小蕾的手;做实验时,趁机搂住她的腰。 小蕾试图划清界限,反复跟导师表达“我很尊重您,但您的行为欠妥。” 但这个老不正经的家伙不但没有收敛,最近居然以“辅导毕业论文”为由,要求小蕾住在他家! 近年来,研究生导师骚扰学生的事件屡见不鲜,甚至有常态化的趋势。 据报道,从2012年到2017年,全国每年招收的全日制研究生平均有52.66万人,其中女生占了51.6%。

每年遭到导师猥亵、恶意刁难的学生,仅是记录在案的就高达3.2万,平均每年至少有3个人会为此自杀,或者被逼伤人。

更可怕的是,很多不明真相的群众,理所当然的认为,被骚扰的研究生都是“书呆子”,不懂保护自己。 甚至很多人认为这些学生为了拿到高学历,自愿被潜规则。

很多人,比如小蕾的父母,知道这种情况后,会立刻抱怨学生:
【为什么选了一个这样的老师?!】
研究生和导师到底凭啥确定师生关系?这里有个“导师学生互选”的制度。 听上去是个双向选择嘛,很人性化。实际上也确实是双向选择: 多数学校会在研究生入学一周后,召开互选大会。每个相关专业的老师先进行自我介绍,学生从中选一位作为导师,同时导师也要决定是否接收这个学生。

可是短短一周时间,学生仅凭学校给的官方资料和几面之缘来选导师,很难真正了解老师的人品和能力。
【导师和学生间的真实关系?】
研究生对导师,有个约定俗成的称呼——老板。除了传道、授业、解惑外,导师其实更像个“老板”,“雇佣”学生一同参与科研项目。 做项目时,会给学生少量经费。不过更多时候,导师会用发论文、得奖学金或顺利毕业作为条件,免发经费。

那么,遇到不好的导师,换一个不就行了?就好像工作不顺利,跳槽就好了。“炒掉老板”这种事现在不是很常见吗? 可实际上,导师一旦选定,就不可能调整,说到底,学生不敢反抗,还是因为导师掌握着每个学生的“生杀大权”。
【研究生导师究竟有多大权利?】
没有导师就没有小论文,你就不能毕业 研究生必须发表两篇或以上学术论文才有资格毕业。尤其理科、工科,需要导师带着做实验、指导论文才能过关。 导师要是不带着你,任你有上天入地的本领也没辙。 开题报告过不过,导师说了算 到了研二,就要交开题报告了。这东西要是过不了,毕业论文都别想写。 导师不但指导学生怎么写,还直接决定写的东西能不能通过、需不需要修改或重写。 小蕾现在就是到了开题报告的阶段,他的导师之所以这么肆无忌惮,就是因为她要是不忍着,毕业论文都别想开始写。

▲ 可能大家对“开题报告”一点不陌生,本科毕业论文也要先通过开题报告。还记得憋论文的那段岁月吗,简直就是“暗影主宰”啊…… 导师决定了毕业论文能不能参加答辩 毕业论文要先通过,才能参与答辩。论文能否通过,得先过盲审这关。 盲审,就是将学生的毕业论文匿名送给专家审核,学生不知道这些专家是谁,可有些学校是导师指定制的,就是导师亲自指定专家审核论文的。 导师几乎有90%的决定权,决定学生的论文能否通过盲审过程。

即使导师不参与盲审,他还有个一票否决权。也就是说,如果专家全体通过论文,但只要导师说不行,学生也没有资格参加毕业论文答辩。 导师决定了学校审核意见 就算答辩通过了,毕业论文还要经过学校审核。审核过程中,导师的态度决定了学校审核的结果。 导师不在评阅表签字就不算数 就算学校审核通过了,别觉得万事大吉。导师还要在评阅表上,对学生的毕业论文作评价总结,并且签字,这张表格决定了研究生毕业的最后一步。 这么看起来,研究生毕业好比过五关闯六将,学生把导师当神一般供奉着也就能理解了。 那么问题来了: 【为什么赋予导师这么大权利?】 根据国家规定,导师和学生互选完毕后,需要签订“三年培养计划”:高校研究生管理由导师全权负责。 这个规定的初衷,一是希望学生可以专心与导师共同研究,攻克项目,取得某个领域的研究学术成果。 二来研究生、博士生由单个导师管理,学校就可以节省人力专心管理本科生大群体。 好的初衷,却防不住小人。正因这种全权负责制,当学生遇到道德败坏的导师,就成为绝对的弱势群体: 没有薪水、任劳任怨、被剥夺学术成果做导师的影子写手,甚至遭到老师猥亵也只能默默承受。

【再问:你为什么不反抗?】 那么多学生被导师欺负了,却很少有反抗的,为什么? 导师权利这么大,哪敢得罪 得罪了导师,轻则延期毕业,要是严重到不给学位,苦读多年全白费。 有些导师品行无德,却是学术顶梁柱 如果失去这样的精英,学校的一个领域甚至一个学院的学术能力都会坍塌,直接影响招生和学校的荣誉。 这种情况下,即使学生告知了学校,学校为了保住招生率和学术大咖,也会选择包庇导师。对受到侵害的学生用保送制度安抚,即保博、留校等措施,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最根本的原因是,没有设置专门的监管机构,来监管导师的权利,受害者无处申诉。 甚至有的导师还会在学生告状之后,反咬学生一口,让学生失去学位、学历,甚至被开除,有苦没处说。 【有没有学生维权成功的案例?】
当然有。 2014年7月,网曝厦门大学历史系教授吴春明长期猥亵诱奸女学生,后厦门大学中止其研究生导师资格,停止其招生和指导研究生。

这个受侵犯的女学生,在2014年7月将吴春明教授在宾馆的床照发在微博上,并且写了一篇声讨吴春明长期猥亵诱奸女学生的声援,后来又联合女学生和教师们一起控诉吴春明教授和学校的包庇行为。 最终,2014年10月14日,由于舆论压力过大,厦门大学又开除其党籍,撤销其教师资格。 田静后记: 之前的文章里我们也多次提到,舆论对受害者的谴责无异于二次施暴。这就好比往伤口上撒盐酸。 研究生的高学历、对毕业证的渴望,都不是她们遭受侵犯却无可奈何的根本理由,不完善的制度才是。 如果你身边也有同样遭遇的朋友,多给她们一些理解和勇气。 学位学历不能代表一个人的一生,健康和快乐最重要,我的朋友。
【女孩别怕】是女性安全话题研究室
大多基于真实案例分析女性安全问题
为女孩自我保护提供解决方案
关注『女孩别怕』公众号,看更多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