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立萍:雅韵旗袍,风情摇曳
史立萍,中国传统旗袍非遗传人。
旗袍,民国时期出现的女性服饰,延续了清朝服饰繁缛的特点。看起来简单,实则华丽的旗袍,其实在盘扣、滚边等细节上都有万般讲究。不同于西方的立体剪裁,它延续了中国传统制衣的平面裁剪,不破肩插袖,连肩袖的设计弱化了女性肩部造型的棱角,强化了脸部轮廓和腰身的曲线,包装了传统东方女性含蓄的美。

接触旗袍,对史立萍来说其实是一个人生中的插曲,像是命运的安排。作为一个北京城里长大的50后丫头,70年代,她的工作是在百货商店里布匹柜台的柜员。因为从小对服饰感兴趣,她偶尔会拿一些布料给自己和亲人朋友做一些衣服。她的巧手很快在周围人耳边传开来,她的发小给她介绍了一个跟着旗袍技艺大师王禄先生当学徒的机会,她瞒着家里人悄悄辞掉了当时的“铁饭碗”就去了。

不同于现代衣物用机器批量生产,传统旗袍的制作极耗时间,一针一线都得经由制衣师傅之手。从选料、裁剪、镶嵌、绲边到盘扣,完成一件简单的旗袍,需要半个月的时间,而复杂点的,往往要花上一两个月的工夫。史立萍曾做过一件复杂旗袍,足足用了半年。

因为是发自内心的热爱,她一学就是5年。史立萍说,学了五年,也就是刚入门而已。当时他的师父年事已高,也有许久时间没有带徒弟,旗袍差一点就成为遗产。带着师父的手艺,她后来去过别的服装公司工作,也去到过迪拜的高级礼服公司,一次偶然的机会,老板问她要不要试着用中国的制衣方式来设计一件礼服,她答应了,思来想去之后把旗袍元素加进了礼服中。繁琐华美的盘扣一下子惊艳了西方人,老板对她刮目相看。

这一次的经历让史丽萍意识到,她需要回来。她辞职回京,在北京服装学院民族服饰博物馆开始从事民族服饰研究,一做就是15年。搜集资料,收藏旧旗袍,研究,制作,现在,她现在北京服装学院天工传习馆创立“裳艺1930旗袍工坊”,一边制作旗袍之余,一边还在周末开设旗袍制作的课程,始终不懈的致力于中国传统旗袍的服饰文化研究推广与教学。

旗袍,是我国服装文化中的瑰宝,也是在民国这个特殊的历史时期下的集大成者。史立萍这样的传承者,她们用灵巧的双手,几十年如一日的坚持,继承了十八镶嵌滚的技艺,延续了手作一针一线的匠心,把传统民国时期繁缛的旗袍再次呈现到我们面前。

概艺原创,欢迎转发,未经授权,严禁转载
更多原创视频及艺术家作品请移步公众号:概艺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