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被同学打一次,内心的伤痛会持续40年
昨天,老朱在节目中,借小猪罗志祥幼年被霸凌一事,讲述了关于霸凌的心理动机、预防机制、个人及社会危害等等。很多听众表示,节目发人深省、震撼人心。借节目的热度,我们今天继续用文字形式,整理一些关于国内霸凌及性侵的干货,希望能给更多的人以警示。
不得不说,在查找资料的过程中,我自己都吓出一身冷汗。以前,总觉得霸凌也好,性侵也罢,要么是电影里的桥段,要么是网络上的新闻,离我们的真实生活很远。但是,当我真正看到这些铁一般的数据,看到比比皆是不胜枚举的案例,看到国内父母对校园霸凌及性侵的忽视、无知和拒绝相信……我才知道,无论这些内容有多少人看到,无论他们爱不爱看,作为一个以传播价值、助益社会为己任的自媒体公号,都有责任把它散播出去。因为爱孩子,就是爱我们自己;救孩子,就是救我们自己;而如果对孩子不负责任,也就是对我们自己不负责任。
(一)霸凌
如果你是一个对孩子负责、对自己负责的家长,关于霸凌,以下有十个要点,无论你多忙,无论你有钱没钱,无论你痛苦还是幸福,你!都!一!定!要!看!如果你有家庭微信群,那么,你最好把它分享出去,给你的爱人、父母、公婆、七大姑八大姨都看一看,说不定你的一键分享,就可以拯救家族中的任意一个孩子。
■1、据“英国国家儿童发展研究”的数据资料,大约有28%的儿童偶尔被霸凌,15%儿童经常被霸凌。也就是说,近1/3的学生在学校里遭受过霸凌(截至目前,中国还没有权威的霸凌数据发布)。
■2、研究结果表明,霸凌对被霸凌者所造成的心理和认知影响,将持续超过40年。更为恐怖的是,如果被霸凌者的心理影响得不到抚平,这40年中,无论是被霸凌者的爱人、孩子还是父母都会深受其害。也就是说,如果一个孩子在儿时被同学霸凌,很有可能会危害到一个家庭、一个家族的命运。
■3、霸凌关系中的受害方很有可能转化为加害方,而这种情况下,霸凌造成的伤害往往更加严峻。历史上最有名的霸凌事件是:1999年,科罗拉多州的科伦拜校园,高中生埃里克·哈里斯和迪伦·克莱伯德持枪和爆炸物冲入科伦拜高中,枪杀12名学生和1名老师,击伤20余人,最后自杀。两名杀人者就是霸凌长期的受害者。这起事件成为美国对霸凌认识的转折点,美国特勤局和教育部在2002年调查发现,之前25年的37起校园枪击案中,有2/3的攻击者都是遭遇过霸凌的受害者。
■4、霸凌的主要形式有:
A、传统霸凌,即武力霸凌。比如以大欺小、以多欺少、以强凌弱,霸凌方式主要有绑架、殴打、恐吓、泼冷水、撒尿、扒光衣服、剪头发、烟头烫、逼迫吃沙子等等。
B、语言霸凌,主要以嘲笑、辱骂、散步流言蜚语等破坏被霸凌者的名誉,或者对其进行孤立。
C、网络霸凌,是霸凌的一种新兴模式,即通过电话、邮件、短信、网络等电子手段,向欺凌对象实行攻击、污蔑、恐吓等;网络霸凌也有剧情反转的时候,比如被霸凌者利用网络舆情对霸凌者发起反击,冒充霸凌者开博客、发文造谣、曝光不雅照等。网络霸凌往往情节复杂、事实难辨。
■5、世界各国对霸凌现象的法律管控:
美国——从2000年开始立法严惩校园欺凌行为。2017年4月份美国所有州都通过了《反霸凌法》。这些法律要求学校职员在见到霸凌行为时必须立即报告和干预,调查并惩罚加害者,通知家长,并提供受害者所需的心理咨询援助。其中,美国加州的法律跟其他州不同,折磨罪在加州将被判终身监禁,这是根据选民意愿投票通过、州长签署生效的,无人可以改变。
澳大利亚——2003年颁布了《国家安全学校框架》,这是澳大利亚及全世界第一份国家级别的安全学校建设指导政策。
韩国——分别于2012年、2013年、2014年连续出台预防和治理校园暴力对策方案,并开通举报校园暴力的24小时热线,将校园周围200米设为警察负责区。
日本——日本国会于2013年通过了《校园霸凌预防对策推进法》。
中国——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于2016年下发了《关于开展校园欺凌专项治理的通知》。
■6、哪几类小孩比较容易被霸凌(可对号入座,看看你身边有没有类似的孩子):
□A、留守儿童。据统计,中国目前至少有6000万留守儿童被父母遗弃在家乡。这样身心俱创的孩子很容易成为问题儿童。被霸凌时,他们无法获得家庭支持;霸凌别人时,他们无法获得有效的管教约束。这或许是中学校园里霸凌事件愈演愈烈的大背景;
□B、单亲家庭的孩子;
□C、兄弟姐妹过多而不被关爱的孩子;
□D、肥胖的孩子。据调查,85%的超重学生在学校曾被霸凌,不过因为他们个头大,对胖学生的霸凌一般表现为语言霸凌;
□E、瘦弱的孩子;
□F、少数族裔的孩子;
□G、同性恋的孩子;
□H、身患残疾的孩子;
总体来看,不受家庭重视、长期得不到充分关爱的小孩,比较容易遭遇霸凌;太拔尖、太优秀的孩子,因他人嫉妒,也容易遭遇霸凌;当然,也可能没有任何原因,只是因为运气不好,有些小孩也会遭遇霸凌。
■7、哪些小孩比较容易成为霸凌关系中的加害方(可对号入座,看看你身边有没有类似的孩子):
□A、被家长过度宠溺、要风得风要雨得雨的孩子;
□B、家长本身有暴力倾向,经常被家长肉体或精神摧残的孩子;
□C、没有任何兴趣爱好的孩子,即负面情绪没有渠道排解的孩子;
总之,幼年期遭遇过虐待、疏忽的儿童,年长后变得攻击性强、精神出问题、欺凌他人或被他人欺凌的可能性更大。当然,被过度放纵的孩子也极有可能成为施暴者。
■8、以下是几种最常见的霸凌形式(可对号入座,问问你孩子或者你身边的孩子有没有类似的遭遇):
□A、起外号,占比44.2%
□B、戏弄,占比43.3%
□C、散步谣言或谎言,占比36.3%
□D、打、扇耳光、踢,占比29.2%
□E、无视,占比28.5%
□F、威胁,占比27.4%
□G、偷盗财物,占比27.3%
□H、性别评论或者手势,占比23.7%
□I、电子邮件或者博客,占比9.9%
(数据来源:美国卫生与公众服务部)
■9、关于反霸凌,身为家长,你必须思考的问题是(因为我们国家还没有专业权威的材料可借鉴,所以只能你自己思考):
A、孩子有哪些行为就属于霸凌倾向?
你的思考结果是:————————
B、发现霸凌倾向应如何制止?
你的思考结果是:————————
C、如何减少孩子的霸凌受害者特征,以避免被欺负?
你的思考结果是:————————
D、霸凌来临时孩子该如何应对?
你的思考结果是: ————————
E、霸凌发生后如何对受害者进行身心干预?
你的思考结果是:————————
以上几个问题,请将你的思考结果和爱人、孩子沟通,如果你愿意,也可在评论中留言,将你的观点与其他读者分享,说不定就可以帮到一个孩子呢!
■10、关于霸凌,还有一个你不可不知的关键点是:
所有攻击性行为的本质,其实都是在呼唤爱。
(二)性侵
在全球范围内,与霸凌同样值得重视的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儿童性侵。关于性侵,同样有几个要点,是每位父母都有责任和义务知道的:
■1、迄今为止,中国没有针对儿童性侵的全面数据调查。但在2017年4月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员家庭与儿童研究中心出版的《儿童保护制度建设研究:目标、策略与路径》一书中,研究者根据中国数次局部调查的综合分析,认为中国受到多种形式性侵犯的未成年人在10%以上,其中插入式性侵犯约1%,与世界平均水平持平,这意味着中国每10个未成年人就至少有一人受到过性侵犯。
■2、儿童性侵犯包括非身体接触,比如利用儿童进行色情表演或观看色情材料,但很多普通民众对猥亵儿童没有清晰的认知边界。
家长可以从三个方面教育儿童如何分辨性侵:
1、他人在不必要却有意识的情况下触碰儿童隐私部位;
2、他人指使儿童触碰他人隐私部位;
3、他人让儿童观看裸体照片、视频,甚至拍摄儿童裸体。
■3、根据公益组织“女童保护”的统计数据,从2013年至2016年,媒体平均每1.04天就曝光一起性侵儿童(14岁以下)案件,总计1401起,受害人数超过2568人。广泛被引用的中国儿童性侵隐案率为1:7,媒体据此称中国每一次曝光的儿童性侵背后,起码有7起未得到曝光的案件,这个数据来自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犯罪学系王大伟。
■4、过去几年,广东、浙江、福建、北京等多个省市的地方检察院都曾多次发布数据,显示儿童性侵中熟人作案的比例大多超过80%甚至90%。
2016年,“女童保护”对媒体公开报道的熟人性侵儿童案进行了更详细的分类,其中作案人身份占比从高到低依次为:
老师(含辅导班等)27.33%
邻里24.33%
亲戚(含父母亲友)12%
家庭成员10%
■5、熟人作案率居高不下的原因,与中国家长和儿童的防性侵教育缺失有关。
根据“女童保护”的问卷调查结果,56.66%的家长对孩子身边的成年角色不太了解,只有46%的家长绝对不会将孩子托付给异性成年熟人。而对孩子们来说,如果被熟人触碰感觉到不舒服或不愿意,19.87%的孩子认为忍忍就好了。
■6、大多数家长并不在意孩子向家长反馈被性侵的事实,以下是面对孩子反馈,家长的几种主要反应:
A、拒绝相信,比如“人家是喜欢你才抱你的”;
B、阻止孩子继续说下去,或者告诫和恐吓孩子不要乱说,比如“别瞎说,人家不会那样的”;
C、责骂孩子,比如“思想肮脏”“不学好”;
D、要求孩子保密,告诫孩子千万不要告诉别人。
■7、2016年,公益组织“女童保护”在对全国31个省份的9151位家长进行问卷调查后发现,21.44%的家长认为性侵离孩子很遥远,30.32%的家长不确定儿童性侵害是否会发生在身边。
■8、在中国当前的法律体系里,并没有针对儿童性侵的专门罪名。在司法领域,性侵儿童涉及的罪名分为“猥亵儿童”和“强奸”两种。普遍存在的批评是:这种划分方式并不能全面覆盖儿童可能遭遇的性侵害。例如,强奸罪的犯罪对象仅为女性,并不包括在儿童性侵行为中也会受到伤害的男性儿童。
以上是关于校园霸凌和性侵,每一个中国家长都不得不面对的事实。如果你在看完以上事实以后,和我一样,感到后脊背发凉,那么不要停留于此,因为这不是一篇仅供消遣的推文,你应该:
1、尽快开一次家庭会议,和爱人、孩子一起交流一下,怎么避免孩子遭受霸凌和性侵?怎么避免孩子成为霸凌和性侵事件中的加害方?如果你的孩子已经遭受过霸凌或者性侵,怎么帮他降低负面影响?
2、请将本文分享给每一个你认为需要的人,包括你的爱人、爸爸妈妈、公公婆婆、七大姑八大姨,每一个需要跟孩子打交道的人;如果你对孩子的学校教育不是那么自信,也可以分享给孩子学校的老师。
3、另外,如果本文引起了你的重视,你还想了解更多,那么你可以看:
陈岚《我们为什么被霸凌?》
三联生活周刊2015年第29期《霸凌的中美之别》
三联生活周刊2017年第37期《向儿童性侵说“不”》
(本文部分数据和资料也来源于以上书籍,特此鸣谢。)
(本文图片均来源于网络)
往期精彩内容微信公众号搜索“老朱铛铛铛PG”获取
作者丨小沈
排版丨十三
不得不说,在查找资料的过程中,我自己都吓出一身冷汗。以前,总觉得霸凌也好,性侵也罢,要么是电影里的桥段,要么是网络上的新闻,离我们的真实生活很远。但是,当我真正看到这些铁一般的数据,看到比比皆是不胜枚举的案例,看到国内父母对校园霸凌及性侵的忽视、无知和拒绝相信……我才知道,无论这些内容有多少人看到,无论他们爱不爱看,作为一个以传播价值、助益社会为己任的自媒体公号,都有责任把它散播出去。因为爱孩子,就是爱我们自己;救孩子,就是救我们自己;而如果对孩子不负责任,也就是对我们自己不负责任。
![]() |
(一)霸凌
如果你是一个对孩子负责、对自己负责的家长,关于霸凌,以下有十个要点,无论你多忙,无论你有钱没钱,无论你痛苦还是幸福,你!都!一!定!要!看!如果你有家庭微信群,那么,你最好把它分享出去,给你的爱人、父母、公婆、七大姑八大姨都看一看,说不定你的一键分享,就可以拯救家族中的任意一个孩子。
■1、据“英国国家儿童发展研究”的数据资料,大约有28%的儿童偶尔被霸凌,15%儿童经常被霸凌。也就是说,近1/3的学生在学校里遭受过霸凌(截至目前,中国还没有权威的霸凌数据发布)。
![]() |
■2、研究结果表明,霸凌对被霸凌者所造成的心理和认知影响,将持续超过40年。更为恐怖的是,如果被霸凌者的心理影响得不到抚平,这40年中,无论是被霸凌者的爱人、孩子还是父母都会深受其害。也就是说,如果一个孩子在儿时被同学霸凌,很有可能会危害到一个家庭、一个家族的命运。
■3、霸凌关系中的受害方很有可能转化为加害方,而这种情况下,霸凌造成的伤害往往更加严峻。历史上最有名的霸凌事件是:1999年,科罗拉多州的科伦拜校园,高中生埃里克·哈里斯和迪伦·克莱伯德持枪和爆炸物冲入科伦拜高中,枪杀12名学生和1名老师,击伤20余人,最后自杀。两名杀人者就是霸凌长期的受害者。这起事件成为美国对霸凌认识的转折点,美国特勤局和教育部在2002年调查发现,之前25年的37起校园枪击案中,有2/3的攻击者都是遭遇过霸凌的受害者。
![]() |
■4、霸凌的主要形式有:
A、传统霸凌,即武力霸凌。比如以大欺小、以多欺少、以强凌弱,霸凌方式主要有绑架、殴打、恐吓、泼冷水、撒尿、扒光衣服、剪头发、烟头烫、逼迫吃沙子等等。
B、语言霸凌,主要以嘲笑、辱骂、散步流言蜚语等破坏被霸凌者的名誉,或者对其进行孤立。
C、网络霸凌,是霸凌的一种新兴模式,即通过电话、邮件、短信、网络等电子手段,向欺凌对象实行攻击、污蔑、恐吓等;网络霸凌也有剧情反转的时候,比如被霸凌者利用网络舆情对霸凌者发起反击,冒充霸凌者开博客、发文造谣、曝光不雅照等。网络霸凌往往情节复杂、事实难辨。
![]() |
■5、世界各国对霸凌现象的法律管控:
美国——从2000年开始立法严惩校园欺凌行为。2017年4月份美国所有州都通过了《反霸凌法》。这些法律要求学校职员在见到霸凌行为时必须立即报告和干预,调查并惩罚加害者,通知家长,并提供受害者所需的心理咨询援助。其中,美国加州的法律跟其他州不同,折磨罪在加州将被判终身监禁,这是根据选民意愿投票通过、州长签署生效的,无人可以改变。
澳大利亚——2003年颁布了《国家安全学校框架》,这是澳大利亚及全世界第一份国家级别的安全学校建设指导政策。
韩国——分别于2012年、2013年、2014年连续出台预防和治理校园暴力对策方案,并开通举报校园暴力的24小时热线,将校园周围200米设为警察负责区。
日本——日本国会于2013年通过了《校园霸凌预防对策推进法》。
中国——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于2016年下发了《关于开展校园欺凌专项治理的通知》。
![]() |
■6、哪几类小孩比较容易被霸凌(可对号入座,看看你身边有没有类似的孩子):
□A、留守儿童。据统计,中国目前至少有6000万留守儿童被父母遗弃在家乡。这样身心俱创的孩子很容易成为问题儿童。被霸凌时,他们无法获得家庭支持;霸凌别人时,他们无法获得有效的管教约束。这或许是中学校园里霸凌事件愈演愈烈的大背景;
□B、单亲家庭的孩子;
□C、兄弟姐妹过多而不被关爱的孩子;
□D、肥胖的孩子。据调查,85%的超重学生在学校曾被霸凌,不过因为他们个头大,对胖学生的霸凌一般表现为语言霸凌;
□E、瘦弱的孩子;
□F、少数族裔的孩子;
□G、同性恋的孩子;
□H、身患残疾的孩子;
总体来看,不受家庭重视、长期得不到充分关爱的小孩,比较容易遭遇霸凌;太拔尖、太优秀的孩子,因他人嫉妒,也容易遭遇霸凌;当然,也可能没有任何原因,只是因为运气不好,有些小孩也会遭遇霸凌。
![]() |
■7、哪些小孩比较容易成为霸凌关系中的加害方(可对号入座,看看你身边有没有类似的孩子):
□A、被家长过度宠溺、要风得风要雨得雨的孩子;
□B、家长本身有暴力倾向,经常被家长肉体或精神摧残的孩子;
□C、没有任何兴趣爱好的孩子,即负面情绪没有渠道排解的孩子;
总之,幼年期遭遇过虐待、疏忽的儿童,年长后变得攻击性强、精神出问题、欺凌他人或被他人欺凌的可能性更大。当然,被过度放纵的孩子也极有可能成为施暴者。
![]() |
■8、以下是几种最常见的霸凌形式(可对号入座,问问你孩子或者你身边的孩子有没有类似的遭遇):
□A、起外号,占比44.2%
□B、戏弄,占比43.3%
□C、散步谣言或谎言,占比36.3%
□D、打、扇耳光、踢,占比29.2%
□E、无视,占比28.5%
□F、威胁,占比27.4%
□G、偷盗财物,占比27.3%
□H、性别评论或者手势,占比23.7%
□I、电子邮件或者博客,占比9.9%
(数据来源:美国卫生与公众服务部)
![]() |
■9、关于反霸凌,身为家长,你必须思考的问题是(因为我们国家还没有专业权威的材料可借鉴,所以只能你自己思考):
A、孩子有哪些行为就属于霸凌倾向?
你的思考结果是:————————
B、发现霸凌倾向应如何制止?
你的思考结果是:————————
C、如何减少孩子的霸凌受害者特征,以避免被欺负?
你的思考结果是:————————
D、霸凌来临时孩子该如何应对?
你的思考结果是: ————————
E、霸凌发生后如何对受害者进行身心干预?
你的思考结果是:————————
以上几个问题,请将你的思考结果和爱人、孩子沟通,如果你愿意,也可在评论中留言,将你的观点与其他读者分享,说不定就可以帮到一个孩子呢!
■10、关于霸凌,还有一个你不可不知的关键点是:
所有攻击性行为的本质,其实都是在呼唤爱。
![]() |
(二)性侵
在全球范围内,与霸凌同样值得重视的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儿童性侵。关于性侵,同样有几个要点,是每位父母都有责任和义务知道的:
■1、迄今为止,中国没有针对儿童性侵的全面数据调查。但在2017年4月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员家庭与儿童研究中心出版的《儿童保护制度建设研究:目标、策略与路径》一书中,研究者根据中国数次局部调查的综合分析,认为中国受到多种形式性侵犯的未成年人在10%以上,其中插入式性侵犯约1%,与世界平均水平持平,这意味着中国每10个未成年人就至少有一人受到过性侵犯。
■2、儿童性侵犯包括非身体接触,比如利用儿童进行色情表演或观看色情材料,但很多普通民众对猥亵儿童没有清晰的认知边界。
家长可以从三个方面教育儿童如何分辨性侵:
1、他人在不必要却有意识的情况下触碰儿童隐私部位;
2、他人指使儿童触碰他人隐私部位;
3、他人让儿童观看裸体照片、视频,甚至拍摄儿童裸体。
![]() |
■3、根据公益组织“女童保护”的统计数据,从2013年至2016年,媒体平均每1.04天就曝光一起性侵儿童(14岁以下)案件,总计1401起,受害人数超过2568人。广泛被引用的中国儿童性侵隐案率为1:7,媒体据此称中国每一次曝光的儿童性侵背后,起码有7起未得到曝光的案件,这个数据来自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犯罪学系王大伟。
■4、过去几年,广东、浙江、福建、北京等多个省市的地方检察院都曾多次发布数据,显示儿童性侵中熟人作案的比例大多超过80%甚至90%。
2016年,“女童保护”对媒体公开报道的熟人性侵儿童案进行了更详细的分类,其中作案人身份占比从高到低依次为:
老师(含辅导班等)27.33%
邻里24.33%
亲戚(含父母亲友)12%
家庭成员10%
![]() |
■5、熟人作案率居高不下的原因,与中国家长和儿童的防性侵教育缺失有关。
根据“女童保护”的问卷调查结果,56.66%的家长对孩子身边的成年角色不太了解,只有46%的家长绝对不会将孩子托付给异性成年熟人。而对孩子们来说,如果被熟人触碰感觉到不舒服或不愿意,19.87%的孩子认为忍忍就好了。
■6、大多数家长并不在意孩子向家长反馈被性侵的事实,以下是面对孩子反馈,家长的几种主要反应:
A、拒绝相信,比如“人家是喜欢你才抱你的”;
B、阻止孩子继续说下去,或者告诫和恐吓孩子不要乱说,比如“别瞎说,人家不会那样的”;
C、责骂孩子,比如“思想肮脏”“不学好”;
D、要求孩子保密,告诫孩子千万不要告诉别人。
![]() |
■7、2016年,公益组织“女童保护”在对全国31个省份的9151位家长进行问卷调查后发现,21.44%的家长认为性侵离孩子很遥远,30.32%的家长不确定儿童性侵害是否会发生在身边。
■8、在中国当前的法律体系里,并没有针对儿童性侵的专门罪名。在司法领域,性侵儿童涉及的罪名分为“猥亵儿童”和“强奸”两种。普遍存在的批评是:这种划分方式并不能全面覆盖儿童可能遭遇的性侵害。例如,强奸罪的犯罪对象仅为女性,并不包括在儿童性侵行为中也会受到伤害的男性儿童。
![]() |
以上是关于校园霸凌和性侵,每一个中国家长都不得不面对的事实。如果你在看完以上事实以后,和我一样,感到后脊背发凉,那么不要停留于此,因为这不是一篇仅供消遣的推文,你应该:
1、尽快开一次家庭会议,和爱人、孩子一起交流一下,怎么避免孩子遭受霸凌和性侵?怎么避免孩子成为霸凌和性侵事件中的加害方?如果你的孩子已经遭受过霸凌或者性侵,怎么帮他降低负面影响?
2、请将本文分享给每一个你认为需要的人,包括你的爱人、爸爸妈妈、公公婆婆、七大姑八大姨,每一个需要跟孩子打交道的人;如果你对孩子的学校教育不是那么自信,也可以分享给孩子学校的老师。
3、另外,如果本文引起了你的重视,你还想了解更多,那么你可以看:
陈岚《我们为什么被霸凌?》
![]() |
三联生活周刊2015年第29期《霸凌的中美之别》
![]() |
三联生活周刊2017年第37期《向儿童性侵说“不”》
![]() |
(本文部分数据和资料也来源于以上书籍,特此鸣谢。)
(本文图片均来源于网络)
往期精彩内容微信公众号搜索“老朱铛铛铛PG”获取
作者丨小沈
排版丨十三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