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本书让你忍不住一口气读完?
查看话题 >李碧华小说中的畸恋——以《霸王别姬》和《青蛇》为例
李碧华的作品形成于20世纪后半叶,流露出受西方文学强烈影响的色彩。她的女性主义立场的个人叙事传达了20世纪畸恋小说的核心价值——“揭示个体的成长创伤,诉说模糊的人性善恶,从道德说教到道德关怀的转变”。
文 / 第三只耳朵

爱情是永恒的主题。在柏拉图的《会饮篇》中,阿里斯托芬讲述了一个圆球人的故事。上古时期,圆球人试图与神交战,被宙斯劈成两半。自然本性使人渴望追求完整,半人想念与寻找另一半,就是所谓爱欲。两千多年以来,人类对“爱”在文学或哲学上的探索从未停止。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运动以降,随着道德伦理的发展和社会秩序的变化,以“非常规化”恋情为主题的作品也逐渐在文学界占据一席之地。进入20世纪后半叶,畸恋的书写“不仅仅囿于揭示欲望同道德伦理、社会秩序的对抗,而是转向了更多元的道德讨论和更复杂的人性挖掘”。这种哲学化的文学将“畸恋”引入本质考察,也对“爱”和“人性”的双重主题进行着深刻反思。
李碧华的作品形成于这一时期,流露出受西方文学强烈影响的色彩。她笔下的故事奇异诡谲,又不流于庸俗。李碧华从人的角度刻画非人,写妖写鬼也是写人,她的女性主义立场的个人叙事传达了20世纪畸恋小说的核心价值——“揭示个体的成长创伤,诉说模糊的人性善恶,从道德说教到道德关怀的转变”。
一、多重畸恋的交织
“畸”在字典里的解释是不规则的,不正常的。“畸恋”一词,本身不带有任何贬义的色彩,是指与“常规化”恋情相对的“非常规化”恋情,为道德伦理、社会秩序、法律规范所排斥,包括乱伦恋、多角恋、婚外恋、僧俗恋、忘年恋五大类。至于同性恋是否属于“畸恋”范围,学术文章往往不将其囊括在内。笔者认为,在数十年前的世界潮流和社会背景下,即使是香港也未对同性恋持有相当高的包容开放态度。到了今天,大陆和香港也都尚未认可同性婚姻的合法关系。本文将“畸恋”定义为非常规化恋情,将法律规范看做恋爱常规化的要素之一,将李碧华笔下的非异性恋列入畸恋之列,有利于全面把握作者的审美追求和艺术特质。
1、《霸王别姬》的同性恋和多角恋
1.1 性别迷失的同性恋
作为小说《霸王别姬》的主线,程蝶衣对段小楼的爱恋,最终酿成了整个人生的悲剧。李碧华在创作中为这一情感的起因做解释,着力刻画了程蝶衣幼时性别迷失的和异性身份认同的过程。比如在给小石头裹扎伤口时,“竟不自觉地,翘起兰花指”,“师父的铜烟锅冷不提防捣入他口中……小豆子含泪开窍了”,还有张公公的狎嬉。从“我本是男儿郎,又不是女娇娥”到“我本是女娇娥,又不是男儿郎”,明确了自我男性性别认同到女性性别认同的转换。
男女两性的特征和气质同时根植于胎儿大脑之中,先天的生理因素和后天的环境因素极大地影响性别自认和性角色建立。

程蝶衣是雌雄同体,他的身体是男性的,意识和心境却是女性。在这种矛盾下,他对段小楼的爱又不是完全的同性恋。在戏中,程蝶衣扮演的“虞姬”倾慕“霸王”一世,不惜自刎而死。现实中,程蝶衣不自觉地将戏剧向外延伸,一生饱受爱而不得之苦。
1.2 复杂关系的多角恋
如果说程蝶衣对段小楼的一往情深是《霸王别姬》小说的主线,那么袁四爷对程蝶衣的爱慕和段小楼与菊仙的爱就是两条重要的支线。在这组四角恋情中,发生性关系的两对是程与袁、段与菊仙。基于程蝶衣对段小楼的痴恋,自然而然形成了两对对立关系——程蝶衣和菊仙,袁四爷与段小楼。
程蝶衣和菊仙的对立是贯穿一生的,他们都想完整地得到段小楼的爱,但是段小楼只有一个。一方面,“菊仙的优势在于她的生理性别,作为生理性别的女性,她可以名正言顺嫁给小楼,为他建立一个世俗眼中的完整的家庭”。在这种表面上的“完整”下,菊仙明白这个“师弟”永远在小楼的心里占有一席之地,她也很清楚自己的优势。她有意在程蝶衣面前强调自己是个“女人”。在给国民党唱戏后的情节中,段小楼面对流产的菊仙和被抓走的程蝶衣两难时,菊仙气极“小楼你……叫那假虞姬给你生孩子去!”

另一方面,对于程蝶衣而言,段小楼与菊仙大婚无疑是一种背叛。他强调做了“二百三十八场”夫妻,认为自己和段小楼早已是一对。后来在文革时,“蝶衣听得小楼愿意离婚,狂喜狂悲”。与此同时,他们之间又是相互认同的,就像一枚硬币的两面,他们相互理解。悲剧的是,无论菊仙还是蝶衣,都未能得偿所愿地完整拥有段小楼。
袁四爷和段小楼的冲突则处理得更加戏剧化。表面上,段小楼是与“虞姬”成双成对的“霸王”,而袁四爷并不认同段小楼的“霸王”形象。他在最初只送程蝶衣见面礼,后来耿耿于“五步七步之争”。四爷和蝶衣是沉醉戏中的同路人,他最懂戏曲,最懂程蝶衣,所以他对段小楼一直持着不屑的态度。两人的对立,不仅因为程蝶衣,更是由于性格、社会地位和对戏曲的态度。
2、《青蛇》的情爱纠缠
李碧华的《青蛇》是一部突破经典传说局限、瓦解道德是非的作品。它细致描摹了人、妖、僧三方的情爱关系,将小青这一蛇妖放在中心位置,由此演化出这场“求而不得”的多角恋。传统《白蛇传》的故事意在强调礼教伦常的束缚和歌咏爱情的伟大不渝,但《青蛇》一书另辟蹊径,突出了人妖僧关系下“‘人’性的矛盾以及所处的困境”。青蛇白蛇不是单纯的妖,法海也不是心无旁骛的佛,他们内心都有人性的挣扎和沉沦。可以说,李碧华是将三方拉到“人”的同一层面,“讲述的是一种万物众生生存状态的困境”。
2.1 小青和许仙的背叛
小青对许仙的勾引缘起于寂寞和妒忌,她想成为一个“女人”。这中间爱的成分并不如白蛇多,所以她可以最终在情欲中保持一份冷静。纷乱昏热的庭院中,面对青蛇暧昧的引诱,许仙选择欺瞒妻子。后来他被灵芝救活,与小青缠绵,便是实质的出轨和对婚姻的背叛。这时,三人的关系变得不同了,“就连空气也变了质地变了味道,逐渐地扩散”。细致敏锐的素贞几乎是第一时间发现了自己的妹妹和丈夫之间近乎于乱伦的婚外恋关系,她用咒诅表达了对小青强烈的愤恨。像天下千千万出轨的男人一样,许仙想用柔情补偿过错,却不愿放弃对情人的痴缠和眷恋;像天下千千万的女人一样,素贞秉着堂堂正正的妻的身份,想令第三者知难而退甚至置之死地,却不愿放弃这不完整的爱情。

在这组三角恋情开始前,最先发生变化的是白蛇和青蛇的关系。素贞和小青情同姐妹,但一个男人的出现改变了她们形影不离、亲密无间的关系。白蛇与许仙组建家庭,成了贤良淑德的平凡的妻,许仙自然代替小青成了素贞最亲密、最依赖的人。在小家庭的排他性影响下,青蛇难免产生冷落感和孤独感。又因为“人”性的觉醒,她也像姐姐一样渴求着爱,同许仙——第一个唤她名字的男人——温存。同时,她知道引诱许仙是对有恩于己的姐姐的背叛,但她又想证明自己没有什么比不上素贞,愧疚和妒忌交融,理智与情欲共存。而故事的后程,由于许仙对爱情和人性的双重背叛,小青的心境发生变化,白蛇和青蛇又回到了统一战线,相互帮助和依存,这是否在暗示着轮回的纠缠?
2.2 法海的金漆神像
李碧华言白蛇青蛇,似张爱玲的白玫瑰红玫瑰之语,但李碧华又说,
每个女人,也希望她生命中有两个男人:许仙和法海。是的,法海是用尽千方百计博他偶一欢心的金漆神像,生世伫候他稍假词色,仰之弥高;许仙是依依挽手、细细画眉的美少年,给你讲最好听的话语来熨帖心灵……
—— 这便是李碧华的高明之处,她将男女放在平等的位置讲述。许仙有青白二蛇,而青蛇也有心心念念的美少年和爱恨交加的金漆神像。如果说青白二蛇和许仙三角恋代表爱欲的渴求和伦理的模糊,那么作为故事的又一感情线——法海、小青、许仙,就是真正的“人、妖、僧”三方的挣扎和矛盾。小青与法海的关系,是无法言说的秘密。她试图用身体打破那张冰冷的面孔,化解他的铁石心肠,而法海轻视于她,一句“你是什么东西”让小青的自尊百孔千疮,血肉模糊。于是,作为一个女人,她动用了与爱一般等量的气力去憎恨他,因为他弃她如敝屣。小青恨之愈深,就愈想征服,愈想挑衅式地高出一等。“至少,演变成一种幽怨、无奈的倔强”。小青对法海的憎恨本身就夹杂着得不到的怨念,恨他狠心无情、冷峻狂妄,情丝也就缠绕于这恨意之间。法海不是真正无欲无求的佛,他会在小青的引诱下失态,体内兴起挣扎。在镇压白蛇之后因为无法面对小青而落荒而逃。就像小青说的,“这就是男人?”某种意义上,小青似乎达到了目的,但又不是她想要的结局,所以她也不明白自己是赢家抑或输家。

而法海对许仙的情思,是文中比较隐晦的一部分。他对小青说:“我要的不是你,我要许仙!”对许仙说:“我与你,内守幽闲,躲脱尘嚣,于深山密林之中,得享一片空寂。”对此,素贞说他是“勾引”,是”私心妄欲”,许仙和小青说他是妒忌人世间的色相情爱。对于法海而言,人妖结合是天理不容,他享有天道捍卫者的权威,并享受着决定众妖生死的地位。但他又是佛性和人性的结合体,他无法忽视内心对许仙的好感,劝其抛却红尘。他口口声声说“色即是空”“镜性明净,花影难伤”,却坚持对许仙的重塑和占有。法海的目的不是置白蛇于死地,如若白蛇自愿离开、重新修炼,也就算了。他只想得到许仙,与他“庭院静好,岁月无惊”。最终镇压白蛇也只是实现目的的手段。他想将许仙“纳入佛的世界中,成为与他同类的一员”。秉着私心替天行道,实则是对佛性的背离。
二、李碧华笔下畸恋的审美追求
在传统的爱情观念中,婚姻是一男一女达成的长期稳定关系,受道德伦理和社会秩序的约束,它对两性的年龄、身份、性别等皆有要求。畸恋是对这一传统观念的突破。李碧华并不是用道德眼光去批判什么,也不是赞美和歌咏畸恋背后的执念的情欲。“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一个人产生不该有的畸恋受到环境中方方面面因素的影响,“如家庭条件、教育情况、民族传统、社会习俗、时代精神等,让处于其中的个人形成了人性中社会性的一面,即气质、修养、才情、秉性、风度、思想、情操等,这些质素决定了人的性欲必然带有极丰富的社会性内容。”李碧华小说中人物的畸恋情感,一方面象征着人性欲望的矛盾和追求,另一方面也是客观因素下人对爱情的无法抗拒。爱了就是爱了,即便是有违常理也无法割舍,在这种矛盾下,审美的情趣便流露了出来。
“爱”从本质上说本身就是美的,是源自于人性力量的对象化的美。而“畸恋”作为另类的爱情,不为社会认同而客观存在,便形成了个体在社会关系下举步维艰的困境。读者也从这种矛盾困境中领会到作品的美感。这种审美既是对故事中人物关系复杂性的社会性审美,也是对个体形象作为独立的矛盾体的人性审美。“通过肉感来显示心灵,通过情欲来反映社会人生的复杂多变”,李碧华对爱和欲深入挖掘,向我们展现了不同生命个体的生存状态的矛盾和困境,反映了作家对爱情的体悟和悲悯。她对人性的进行深度剖解时,又在探讨爱情的种种可能,呼唤着超越世俗界限的爱与美。在畸恋的悲剧中,我们看到的是爱欲的喷涌和熄灭,实现了作者和读者双方的情感宣泄,获得一种雅俗共赏的审美乐趣。
-
北辰南溟 赞了这篇日记 2023-10-06 00:38:35
-
我一个人旅行 赞了这篇日记 2023-07-09 16:03:44
-
梅芳远 赞了这篇日记 2023-05-30 18:21:04
-
Fairy 赞了这篇日记 2021-10-20 11:57:18
-
🍍安格斯厚狗堡 赞了这篇日记 2021-08-25 09:26:35
-
雨人 赞了这篇日记 2021-08-02 23:02:52
-
豹跑跑快跑 赞了这篇日记 2021-07-31 20:48:21
-
特蕾莎小姐 赞了这篇日记 2021-07-25 20:24:56
-
豆友143200878 赞了这篇日记 2021-07-20 22:39:46
-
梅洛 赞了这篇日记 2021-05-13 10:42:42
-
黄飞鸿 赞了这篇日记 2021-04-20 13:18:05
-
米露闪闪会发光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9-18 05:25:51
-
随手改个名字吧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9-18 02:34:43
-
🌤️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9-11 10:38:21
-
momo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7-06 11:35:42
-
婴宁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2-24 11:02:38
-
比了巴卜 赞了这篇日记 2019-11-12 17:19:26
-
豆友204710314 赞了这篇日记 2019-10-28 14:31:51
-
未命名 赞了这篇日记 2019-09-16 15:35:05
-
鱼阴桡凉 赞了这篇日记 2019-08-29 09:52:51
-
#第三只耳朵# 赞了这篇日记 2019-01-04 11:41:53
-
望奕嫣_ 赞了这篇日记 2018-12-02 03:23:36
-
葵 赞了这篇日记 2018-10-17 09:37:19
-
深白色♥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8-16 22:26:53
-
[已注销]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6-21 18:14:03
-
树扶疏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5-12 21:01:38
-
保温箱王子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5-09 17:53: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