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三害
周处,义兴人。他爹周鲂,少时礼义闻名乡里,举孝廉,官居鄱阳太守,所以周处是名副其实的官二代。他生下来时拳头攥地紧紧地,周鲂当时就皱眉,怕这孩子以后生性顽劣,不好管教,所以给他取字子隐,希望这孩子以后能“藏住”。 周处十二岁时已经高出同龄的小孩一个头,不喜读书也不交朋友,平日里吊儿郎当。有一天发生这么个事,在街上小孩打架,十几个打一个。周处正巧路过,看不惯这一套,抓小鸡一样抓一个扔一个。剩下的并膀子一起上,周处全然不惧,转头到墙下,提起一个粪桶,远处的就泼,近处的抡起桶就往脑门上砸。这群小孩都满身是粪,哭着跑回家了。不巧的是曾经被诸葛亮舌战群儒骂的狗血淋头的卫尉严畯正好来拜访周鲂,严畯少时治儒家经典,通晓纲常礼法,尤其传说他精通《易》中看相之术。严畯看到周处抡着粪桶,横行无忌,皱着眉头给周处下了个判语——“小子狂横不善,日后必为群盗匪类。” 周处本人倒不是很介意这个说法,但整个义兴郡倒都知道了。周处动不动就逃学,策马在大街上疾驰而过,背着石子弓箭就出去打猎了,晚上回来总是带着兔子野狸,有一次甚至还带了个野猪。不打猎的时候就在街上晃晃悠悠,看到谁不讲道理恃强凌弱就找谁打架。周处二十岁时,身高一米九,一拳能碎石,叫人望而生畏。义兴郡的母亲在家都警惕地告诉孩子离周处远点,做生意的看见他都要及早收摊。日子久了,地方百姓发牢骚,都说义兴本地有三害,南山白额虎,长桥翻天蛟,还有一个就是官二代周处。甚至到后来不管结了啥梁子,大家坐下一起骂骂周处,就又能和和气气。 周处有一天上街,看见一老头唉声叹气,便好奇去问原因。老头说:“三害未除,百姓不安,如何不叹啊!”“三害?我怎么没听说过?”周处问。“这三害,南山白额虎,长桥翻天蛟,还有一个……唉,我这把年纪也豁出去了,这第三害就是你周处!” “我?”周处这下更好奇了。“没错!就是你!你知不知道因为你妇人都不敢上街,商贩都不敢摆摊,小孩子都不敢在外面玩耍,你还说你不是一害?人都说你这第三害,比前两害的畜牲还凶!”“这就奇了”周处回道,“我又没强奸过民女,也不打商贩,更没欺负过小孩,他们躲着我干嘛?”那老头一时语塞,回头一步一拐念念叨叨地走了。 这周处回家以后,想了半天也不明白自己怎么就成了一害。这一宿没睡,他决定去把另外两害给除了。 据说这吊睛白额虎极其凶残,出没处飞沙走石,狂啸声山林震动。于是第二天一早,周处拿上砍刀弓箭,进南山杀白额虎。谁知道刚进林子就和白额虎打了个照面。那白额虎还没起床,正趴在大青石头上,慵懒地看了他一眼,翻个身准备接着睡。 “虎兄!”周处整顿精神大喊了一声。“你在这占山横行,吃人不少吧!你也算恃强凌弱,我们同为三害,今天就来决个生死如何!”那白额虎竖着耳朵听见了,慢慢地从大青石上站起来,居高临下地看着周处。周处准备好了砍刀,如果它要扑下来,就顺着肚皮剖了它。谁知那白额虎转个身,耸着背,顺着坡慢慢下来了。 周处仔细一看,这虎脸上的须都白了,分明是老的不行,看它走路的样不知道多久没吃过一顿全饱的,别提吃人了。这哪用我出手,周处心想,这随便一个普通猎户都能射死它。几年前它可能还威风一点,现在这样也算得一害?怕是上山的人压根没看见老虎,听到点风吹竹子的声儿就怕地滚下山了,再回去添油加醋地讲大白话。 周处正推理着,那白额虎也爬下坡了,冲着周处小跑过来。周处叹了口气,把刀插回皮鞘,从背上取下弓箭,搭上,瞄准,一箭射在那白额虎鼻子上。 当周处扛着老虎下山走回镇上,不管男人女人,都吓得赶紧从街上跑了,一个女人一边跑一边叫唤:“怎么得了,周处把老虎给杀了,哎呦怎么得了!”。周处看到人们不仅没有高兴,反而更害怕了,站在那纳闷了半天,随后把老虎尸体往地上一扔,自顾自回家了,明天还得再去对付那蛟。 母龙无角曰蛟。这蛟龙住在水底,常探头上来吃江边饮水的牛羊,后来周鲂叫人把沿江蛟龙出没的地方用篱笆封住了,自此,蛟龙一般都在水下捕鱼。但每当牲口跑丢不见了,大多数人还是怀疑给这蛟龙吃了,然后跑到桥上对着江水咒骂一番,再往里面吐一口痰。这一天正午,很多小孩偷偷躲在长桥边,看着周处脱了衣服,光着膀子拿着一把鱼叉,咬着一把匕首就跃下江了。没多久,江水剧烈地搅动起来, 小孩们惊呆了,纷纷趴到桥上往下张望,没多久,看到这周处和蛟龙纠缠在一起浮了上来,那鱼叉早不知道去哪了,周处掐着这蛟龙的脖子,那蛟龙一边张着血盆大口要咬周处,一边甩动巨大的尾巴溅起浪花,周处一时睁不开眼睛,却不敢抹水,闭着眼,拿着匕首猛刺,一下就扎进了巨蛟的脖子里。那蛟龙负痛缠住周处,忽地下潜,就把把周处拖进了黑暗的江底。 这时桥上早聚满了人,大家都以为结束了,谁知没多久周处和蛟龙又浮了上来,这时蛟龙的牙正咬在周处赤裸的肩背上,而周处的匕首也在蛟龙身上多捅了几个洞。周围的江水被染红了一圈,一人一蛟在江中翻来滚去,没过多久这蛟又拖着周处潜下去了。过了一会,又浮上水面。此后一个时辰内,又经历了七沉七浮。桥上看的人也慢慢没了兴趣,有的去赶集,有的去给孩子做饭去了,走的人都不忘叫留下的闲人告诉他们最后的结果。又过了一个时辰,闲人也差不多走光了,有的让自己小孩留下,看完了回家汇报。 总共三个时辰后,太阳都落山了,小孩才回家汇报战果:周处最后一次浮上来还是被蛟龙咬着肩,失血太多已经没什么力气,最后奋力一刀插在了蛟的眼睛上。那蛟嚎了一声,把周处死死缠住,一人一蛟一起被江水冲走了。自此之后,蛟龙在义兴绝种。第一个知道消息的人赶紧四处张扬,没多久好消息就传遍了义兴,两日之内三害并除,尤其是这蛟龙咬死了周处,简直是大喜。当晚大家都摆宴庆贺。 三天后,一个小孩看见一个赤身裸体,血淋淋的怪人,披着头发一步一步从江边走回来,等走进了,看出来是周处,不敢搭话,转身就跑了。等周处拖着步子回到镇上,发现街上一个人都没有,每户都屋门紧闭。他到药店想讨点药,怎么敲也没人应门。他只得一步步再走回家,晕倒在了家门口。家里人出来见他没死,赶紧到别的镇给他找大夫,恰好当年华佗的弟子广陵吴普云游至义兴,赶紧请到家中给周处医治,才算保住了命,也保住了胳膊。 周处在床上养了三个月,越想越不舒服。自己本非恶人却被当作恶人,为民除害反而更为人所恨。听说邻郡有个陆机,字士衡,是陆逊的孙子,才学举世闻名,被誉为“太康之英”。周处想也许让陆机指点一二,能让他明白道理。所以三个月后周处爬起床,就上马去拜访陆机。 到了陆机府上通报后,童子邀他进厅坐下,等主人来招待。等人一来,周处便要发问,谁知道那人先止住了他:“我是陆云,你要找的陆机是我兄长。”周处一听,好嘛白来了。只好抱拳叨扰,转身迈开腿就要走。陆云一看赶紧小跑过去拉住他:“周兄弟,可是为了除害之事来的?” 周处一听站住了,回头听陆云接着说。“周兄弟,我虽然文章不比兄长,但政论高于他,对人心看的也比他透彻。我听说了你在义兴除害反而为人所恨的事。周兄弟可知道这事可做大错了。” 周处呆了,“我为民除害,怎么也有错?”“周兄弟可知道为何自己从不作恶,却被人厌恶吗?”周处摇头,陆云接着说:“百姓并非是恨恶人,而是恨不规矩的人。这规矩不是什么忠孝礼义,而是你不守他们的规矩。人人都躲着不平事,都忍气吞声,而你却揉不得沙子,非要打抱不平,出这个头伸这口气,所以你便是异类,他们就会怕你,又打不过你,只能恨你。而你自负勇力,又杀老虎又除蛟龙,做了他们没胆量做的事,他们岂不是更怕你,更自觉无力,由此更加恨你!所以周兄弟,我说你除害是做了大错。” 周处重新坐下,低头思考了一会,又问:“事到如今,请问先生还有什么办法?” “读书,学儒。”陆云不假思索地说,“再不动拳脚,打猎也不要去,学礼,学修辞,每句话前都加上圣人之道,有可能的话多去庙里上香。”周处有点不满,心想这还不是拿那套无用的小人之学消遣我吗?还以为这个陆云有什么真才实学,看来不过腐儒而已。 “我知道”陆云看出了周处的心思“你觉得学儒是小人之学,只会让人酸腐无用,埋头空谈。这不假,周兄弟刚勇果直,实是天生的仁人,读经完全是浪费时间,但我带你去看个东西。” 陆云带着周处离开厅堂到屋后的牛棚,指着牛问周处:“周兄弟可能认出里面哪头是骟牛哪头是种牛?”周处扫了一眼,有几头牛亲切温和,只会低头吃草,有时候被挤到一边也不发火,换个地方接着吃。而另外有几头公牛发出呼呼的厚重鼻音,急躁地踏步,昂着头抬着蹄子,仿佛谁要过去就一蹄子把他脑袋踏碎,胆大如周处,看见也不由得惧怕,向后退了一步。周处一边看一边若有所思。 “明白了吗?”陆云问,周处点了点头。可周处心中还是有疑虑,他又问陆云:“敢问先生,我已蛮了二十年,现在去学礼,别人还会相信接受?”“嗨!”陆云抚掌说,“周兄弟真是不懂人情。他们不仅信,而且他们最喜欢的就是你这样‘改过服教化’,‘弃恶修善果’的例子,我都能想到后人一定会写诗,夸你‘改节修善不害为贤’。这一点周兄弟不必担心。” “可……先生,我这人天性粗鲁,坐不下来,让我去学这些东西,还难过杀虎除蛟。”“不妨”陆云说,“你现在到我书房来,我给你抄些儒生的句子,你最好连弄懂都不要弄懂,也不要信,只要朗诵几遍背住了,多见见乡里的先生,把这些话说一说就成了。” “那这不是作伪吗?”周处正色,“男子汉立于天地间,为恶为善都要明心见性,怎么能说些自己不懂不信的话,行自己鄙夷不屑之事?”陆云停下了,看着周处说:“周兄弟,世之悲凉在于刚直必断,所以大丈夫能屈能伸,外圆内方,世人皆称赞伪君子,而对真君子敬而远之,你以后若还想有一番作为,这点伪就必不可少。周兄弟,做草木鸟兽易,做人艰难。” 当晚周处拿着陆云给他抄的句子回家了。后来果如陆云所言,他因改过自新远近闻名,甚至被称尤胜其父周鲂。但随着时间流逝,周处也发现,这作伪越来越简单了。 转眼几十年过去,周处已不复少年,吴国早已覆灭,周处也入仕在晋朝为官,更懂得了陆云当年说的道理。周处也做了太守,和他爹的愿望一样,他为官做人也越来越圆润隐忍,判案理政时能做到让各方皆服,百姓都交口称赞。但周处虽然受百姓爱戴,却日益疲惫,也不复有策马打猎的快活了。而且就算周处已经圆润了许多,还是因身为吴国旧人不肯阿谀攀附权贵,秉公处理梁王司马肜案而得罪了司马氏。于是周处六十一岁那年,朝廷派他西征,主帅夏侯骏是司马肜亲戚,不给周处兵马补给也不派后援,让他领五千人独行。 周处五千兵马遭遇敌人七万大军,副将劝周处逃跑,周处按剑道:“大丈夫岂能苟且”。周处指挥将士从日出奋战到日落,杀敌万人,终于全军覆没。战至他最后一人时,周处反而感觉松了一口气,面对包围上来的敌人,他解开肩带,重铠哐当一声掉在地上。终于可以把这些东西脱掉了,周处感到四肢轻松,仿佛回到射虎擒蛟,蛮横刚直的少年。周处没有自杀,而是奋战到最后一刻负伤战死。 周处死后,朝廷重赏周家,追封周处为平西将军,时人也都给他写传。但写来写去,还是没有人记得他后来为官受人爱戴,也没有人记得他平西将军将军的称号,人们说的最多的,还是二十岁的周处,狂横不善,上山入江除三害的故事。
-
mao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9-02-14 16:05:45
-
harryhare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9-02-09 11:45:36
-
好嗨噢o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8-12-03 18:06:00
-
leslie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8-06-01 13:28:45
-
某个周小姐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8-05-03 10:13:44
-
AvidyA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8-04-19 14:10:31
-
2009hy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8-04-07 21:27:44
-
9527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8-04-02 11:15:29
-
两万八千步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8-03-28 09:30:33
-
绚烂的山丘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8-03-24 23:07:51
-
El Niňo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8-03-21 15:13:49
-
夕至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8-03-20 18:54:43
-
狂热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8-03-20 09:10:50
-
胖丫儿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8-03-18 00:4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