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租界漫游指南。
哪里是原『法租界』?
在还没有搬去上海之前,我对上海市区和法租界的印象都挺模糊的,根本分不清这些穿来绕去的街巷叫什么。事实上,在住到田子坊附近之前我对法租界也不甚了解。最早来上海的时候我住在娄山关路地铁站附近的三千块小单间,在陆家嘴上班,每天挤二号线上班挤得一身臭汗,终于到公司,早已对新的一天失去了激情。

之前关于租界的记忆,只道是小资,文艺,喜欢得不得了。但真正住到上海之后,才发现这个没有任何市中心可以替代其魅力的法租界,根本不能用如此浅薄的两个词敷衍着形容。
总是把『法租界』三个字提在嘴里是会被群众辱骂的,有个长宁朋友就指责我,成天念叨法租界,这三个字和你能搭得上一点边吗?虽然话不好听,但是事实,心里却还是有些憋屈。即使这块土地没有一寸属于我,但它也像包容任何人一样包容了我,

那么法租界到底在哪里呢?引自维基百科。
1861年,法国又以为了开辟沪法之间航线需租地造屋为由,租得了小东门外37亩土地。1899年6月,法租界再次扩张。新租界的区域北至北长浜(今延安东路西段),西至顾家宅、关帝庙(今重庆南路),南至打铁浜、晏公庙、丁公桥(今西门路、自忠路),东至城河浜(今人民路西段)。法租界总面积从而增加到2135亩[1]。
现在的上海早就拆拆并并,老早最有腔调的卢湾已经并为黄浦。如果说要界限分明地标注哪里是最早的殖民区,恐怕对现在的探索也并没有意义。更何况被殖民本来就是一段被压迫的岁月,太多人觉得并不光彩早已不提。只是这个名词被当做了一种新的生活方式区域的代言。

横向的淮海中路往北有长乐路巨鹿路南京西路,下有南昌路复兴中路永嘉路建国路。纵向的从江苏路往右起的华山路,著名的乌鲁木齐中路,到常熟路,襄阳路,陕西路,茂名路,瑞金路,思南路,过南北高架桥后的新天地。以及纵横交错盘绕连接的各种小街巷,像迷宫般藏住数不清的餐厅,咖啡店,小酒吧,水果店,香烟副食店。

这里的时间好像和这个钢筋水泥森林该有的不太一样。不同于陆家嘴现代化十足拔地而起的摩天高楼,白领精英们挎着公文包一步并三步,奢侈品的橱窗擦得一尘不染崭新锃亮,租界狭窄的街道,街道两旁黄绿的行道树,树荫遮遮掩掩,阳光透过树荫打在地上斑斑驳驳。你走在街上,过马路的时候擦肩而过一个全身漆黑,穿着沉香木和琥珀味,黑墨镜架在鼻梁上,叫你难以捕捉视线的外籍模特,你忍不住抬头看看太阳,开始质疑这究竟是不是气象预报播报的地面41度。

搬到思南路的时候正好是夏天。夏天啊,可是绝对不能睡过去的。
作为一个好吃懒做没事便出门遛弯拍照的闲杂人等,在上海的这半年里,我终于得以过上这般理想状态:什么事都不做,除了生活。
这其实是一个很可怕的状态,这种舒适状态让人消磨掉斗志。然而奇怪的事是,即使内心烦闷,你却无论如何也无法对这些无辜的街道产生厌倦。这些有了多少年历史,有些甚至已经破烂不堪的老旧房子,却好似被生活在这里的人们注入了一股非常的活力。丧并快活着。

一直有客人来找我推荐民宿附近的好吃好玩,人多了就会觉得,呀,你别问这么多了,你来了之后我带你去玩一玩儿就知道啦。也正因此也和结交了许多因志趣相投而熟识的朋友,从房客变成了一起自由散漫在上海街头的亲密伙伴。

我最喜欢的事是在傍晚的林荫里骑着自行车飞快地穿过下班高峰拥挤的淮海路巨鹿路,然后横到乌鲁木齐中路,去安福路上的Bake&Spice买两个肉桂卷,是我个人觉得上海最好吃的肉桂卷。我最喜欢这家店门前色温和饱和度都非常高的橙灯,门前再摆张木桌子,不时有牵着狗的金色卷发小帅哥喝咖啡,或者一家子俄罗斯小姑娘们在门前逗狗,非常有趣。


曾经有朋友夜里十点从南京出发开高速来上海蹦迪结果路遇暴雨,开了一夜,到上海的时候已经天亮了,场子都关门了,我们就坐着他的甲壳虫开来Bake&Spice买了咖啡和早餐,趁着清晨街道还空荡荡的时候矫情了一把,做作得不得了。


同一条街上还有一家好吃的面包店Sunflour,非常喜欢他们的小太阳,真的有阳光的味道,刚入味并不甜,但是越吃越有愉悦的甜味,和巧克力手指泡芙,夹心冻冻的口感。

走到头转个弯便是武康路,这条昔日的网红街。虽然市区整改之后比不了前几年大好光景,然而铁打的网红街,流水的咖啡店。离开上海之后,又有新网红落地武康路了,%Arabica,我还没喝过,看点评大家都在吐槽队伍之长咖啡之不成气候lol。然而难以阻挡热爱追赶热点喜欢打卡的朋友们的热情了。

回到乌鲁木齐中路有一家云南菜,我常常一个人骑车去吃,然后再步行回家,是我个人觉得上的海云南料理第一名。因为这家店的好口味我甚至特地飞去了昆明一趟,就是为了尝一尝地道的饵丝,然而不得如愿,还是这家店好吃哈哈哈。

Slurp云南小市有两家分店,一家在乌鲁木齐中路,另一家在茂名北路。从家里骑车都是十到十五分钟。

一定要尝他们的小锅饵丝,我不是一个喜欢吃肉末的人,但在他那儿好像饵丝就该和肉末一起,加一点香韭叶,美滋滋。烤罗非鱼和烤玫瑰红糖我也非常喜欢,他们的烤鱼都是现烤,所以等待时间会比较久,但是香料堆积的丰厚气味,是smg比不了的啊!胃口好的时候我一个人能三样全点并全部吃完。这也是非常适合一个人去吃的店,我一个人去过数不清次数,店面并不宽敞,甚至店里还有一个小角落为新来上海的外国人们置办手机卡,可见老板的生意头脑。
在这里吃完晚饭还能踱步去马路对面,著名的牛油果阿姨挑两个牛油果,然后晃荡晃荡散步回家。


路过对面的My Butchery你可以看到与这条街的节奏不太一样的人们,正坐在一方狭小的临街吧台吃一小碟不知道是什么东西,不过你不会想进去坐一坐的,就和seasaw淮海中路店的对街吧台一样,在这里不是你看过客了,都是过客看你,盯着你面前的咖啡或者食物虎视眈眈地大跨步走过去。这感觉不会太好,除非你享受被人打量的感觉。



乌鲁木齐中路上我喜欢的还有一家叫作湖南乡村风味馆的湖南菜,辣味上头,鱼新不新鲜看时节,也非常考验点菜水平。但我个人口味偏重,所以我蛮喜欢这家的咸辣,非常适合给我平淡无奇的一天添加一点调味。以及两家开得不是一般得近争奇斗艳了许久的老北京涮锅,一家是颐品居,一家叫严记。两家都营业到凌晨两三点,环境都是又挤又窄,不适合北京人来吃。也是我夜里十二点钟驱车来吃的warm on a cold cold night。

有意思的事情是,一过了夜里十二点,这里的气氛和北京簋街的气氛便愈发相似起来,不同于白天的乌鲁木齐中路行色匆匆一半是生活在周边的外籍人士,夜里这些人都换成了混迹打拼在大城市的一家老小,趁着凌晨结束工作找了一点消遣娱乐活动,喝得酩酊大醉终于能够卸下粘在身上的静音栓开口高歌一曲的醉老汉,哼的是八九十年代的民俗歌曲,这个时候你终于发现原来上海也是有底层人民的。

簋街还有卖唱的流浪歌手,但这里没有,光鲜的上海不允许有这些不合城市身份的声音,静安寺对面的静安广场到了傍晚晚上卖艺的也只能是优雅的萨克斯手来吹一曲悠扬的Country Road Take Me Home.

乌鲁木齐中路附近还有好几家买手店,拿着高德地图跟着网红指南你也不一定能找到的,有些是在巷弄拐弯里,有些藏在隐蔽楼道的二层。

一般我沿长乐路绕到东湖路回家,之后便有许多选择。

这个著名的三叉口也是上海夜生活的一个汇合,富民路通往静安寺方向,东湖路通往环茂IAPM,长乐路贯穿其中,这个完美的三角让夜里的上海变得如此多娇。不知厌倦的年轻人们踩着不同的鞋靴,打扮着不同风格的怪异,去向不同的场子找不同的乐趣。

这里也充满了不计其数的新开老开馆子,非常适合小姐妹们或者小情侣来这里摸索一下,很难出错。光是东湖路作为不知被谁冠名的酒吧一条街,就争奇斗艳地开满了各个餐厅。

龙门阵茶屋川菜馆,说来有趣,这家店我来来往往经过了无数次了,从来没有考虑过走进去。因为东湖路就好像国外的唐人街,而这家餐厅就是典型地开在唐人街上的中餐馆,招牌和门面,甚至路过看到窗户里围坐着的老外,都让我有一种"这家店就是做外国人生意"的错觉,因此从来没有对它产生过兴趣。
直到有一天朋友跑来告诉我说,上次外地有个小哥哥来找她约会,她们意外去了这家餐厅并且发现意外地好吃,食材很新鲜,而且口味甚至算得上好吃。我才发现自己的偏见之神,去了之后发现不仅蛮合口味,并且为了招徕外国客人,这里服务员的素质也很过关,以及用餐环境也非常干净。

川菜馆旁边就是有名的Shanghai Brewery,作为一个不喝啤酒的人,表示超级喜欢他们的红薯条,以及忍不住感叹,啊,东湖路真的太像唐人街了,是那种含有本土气质的异域风情,就好像开在墨尔本fitzroy的China bar,在纽约上东区的日本料理店,非常正宗,让人觉得非常有趣。
不是只有我这么觉得,上次带一个来上海出差的加拿大小伙儿,他兴奋地在谷歌地图里保存了一个附近的足浴作为地标,方便下次再来。

同一条街上还有点评高分Liquid Laundry, Gemma等等,也非常适合朋友几个尝试,以及Al's Diner作为一家开起分店的Brunch,冰淇淋也很好吃很适合蹦迪过程中来补充能量。
东湖路作为酒吧一条街闻名,那么它的名气肯定还因为它的夜生活。节假日时候的Le Baron,普通人是挤不进队伍的,都要包卡座。如果你乐意撒娇,会看眼色,那说不定你和保安大哥扯笑几句混熟了他们也愿意放你进去。哎别找中国人保镖,他们看着面无表情凶神恶煞,其实并无什么卵用,找那个身高近两米的墨镜黑哥。

其实个人觉得国内场子并不会有喝太多酒找妹子麻烦或者像国外吸食非法粉末的人,所以保安的作用不会像国外如此刚需,因此偶逢情人节,保安们作威作福冷漠严肃到令人战栗的时候也不必扫兴,换个场子继续骚起飞。至于Le Baron的场内氛围,个人觉得就是一个挥洒荷尔蒙的战场,如果你今晚想寻求猎物,你不会想比场子里那些快傍到外籍人士大腿上的姑娘们穿得更多的,这里更适合有备而来的人。

同在东湖路对面的Parrot,是除去Elevator最多的LGBT人士汇聚地,Elevator音乐更多也是稍微有点沉闷的Techno, Parrot则偏向EDM,甚至西语舞曲。Elevator会不定期举办一些LGBT派对,在周末或周间。

这个路口还有一家巨大的翠华餐厅,Funkadeli等等,我不一一写了,他们都太显眼了,可以根据点评来选择个人喜好。富民路短短一条,但连起了长乐路和巨鹿路,导向延安高架下,马路一下子开阔了几倍,欢迎来到上海最fancy的CBD。



但是我却最喜欢富民路,不只是因为和喜欢的人并肩走过,在不起眼的烟店划开了两张没有中奖的刮刮乐。富民路是闹静结合,上下班高峰时这里排长队的车流,夜里这里又静得出奇。除了那家Dr. Beer,每每路过我都要惊奇,究竟是哪些如此有活力的人,撑起了每晚这家店的人声。真的很有意思,每天晚上,Dr. Beer都吵得要命,让人怀疑他们怎么有如此多热爱畅谈的客人。可能啤酒真是个好东西吧,可惜我不喝。


富民路上还有名字很有趣的懂经爷叔,和巨富大厦里的南麓浙里,在上海的时候我很少做饭,却常常想吃家常菜,作为一个浙江人,我并不是十分喜好甜口。偶尔有北方的朋友们来,又稍微在意用餐环境的时候,我都会推荐他们去这两家本帮菜。
超级喜欢南麓浙里的鸡头米甜品,我能吃三碗,哈哈哈。除去这两家,还有另外进贤路上的兰心餐厅,和顺昌路(靠近新天地)的扬州小吃更加地道一些,但是环境比较不雅,喜欢探究地道的朋友可以试试,个人觉得扬州小吃更好吃些,两家店都偏甜,事实上非常甜,并且两家的服务都不能称之为服务了。不过有什么关系呢,像Ugly Delicious说,只要好吃,他们的服务员可以问候我的全家。Lol,那我还做不到那么夸张。
既然说到东南亚餐厅,往巨鹿路上靠,有一家Nepal Kitchen,让我从此对咖喱都大有改观。非常建议不介意尝试新鲜事物的朋友们,也是我会带新朋友去尝试的餐厅,并且我和我的朋友们都非常喜欢。

这里的Tibetan饺子和菠菜奶酪,甚至烤肉拼盘都非常美味。我从来没有想到咖喱竟然能这么好吃,甚至可以说我从来没想到我竟然会特地跑去吃咖喱。也是这家店在我心里开了先河,让我对咖喱和印度人都少了很多偏见,因此得以在布里斯班尝到全村最好吃的的Rogan Josh,说着我又流口水。想象一下加了孜然的长米,裹和一点香油搅拌,淋上香气四溢的咖喱,搅拌了一口含到嘴里,随着牙齿咬合奶香味在口腔里弥漫开,加之略微厚重却香到满足的口感,感受得到每一颗米被嚼得劲道。

富民路上还有许多精致小巧的西餐店,Fumi咖啡,甚至老牌裁缝店,威士忌酒吧,也适合走走逛逛浪费一些时间。至于巨鹿路,巨鹿路我就不说了,太多太多攻略解读了,但我甚少看着攻略踩点,那些不经意间进入然后恍然大悟的发现有不经意的奇妙。也从年轻时候对《萌芽》杂志社的崇拜到后来走了无数遍,每一遍在心里都有不同的体会。以及最近开发比较多的大同坊,巨鹿路158,含了从Arkham到JZ Club不少夜间生活方式。

至于长乐路,长乐路靠近富民路有一家熬八年台湾火锅还不错,而且开到深夜,食材算不上非常新鲜,比起另一家在成都南路的这一锅,更喜欢这一锅的鸭血豆腐,免费续加而且非常入味。但熬八年胜在地理位置,适合和逛累了的小姐妹在夏天深夜点一份海鲜拼盘暗自侥幸吃海鲜不长肉。长乐路上的poke饭也算上海Poke饭的开宗,也是沿街的吧台,非常适合一个人踱进店里,喂饱独行者的灵魂。


但我喜欢长乐路是因为,这是连接我个人生活喜好的街道。长乐路太长了,贯穿了从乌鲁木齐中路到襄阳北路到陕西南路,茂名南路,瑞金路,一直连到重庆南路高架桥下。

沿着襄阳北路转弯就到了著名的环茂(IAPM)CBD,另一个城市的中心。

襄阳北路上的襄阳公园,一到晚上就有中老年阿姨大叔们围着播放最近火热流行歌曲dj的音箱跳广场舞,虽然我一直没有搞懂他们究竟用的是什么音箱能够放出这么大声儿。说起来我路过了那么多次,在心里嘲笑和摇头到麻木不仁那么久,我竟然从来没有想要搞明白过他们。


虽然偶尔我也会在襄阳公园的长椅里坐下来休息会儿,吃完刚买的鲜桂圆然后进旁边的健身房里去游几圈泳,出来之后再在健身房边上的尚牛社会(Beef & Liberty)点一份burger配红薯条,连罪恶感都冇了。楼上有家云吞面也蛮好吃的,在我还没来这块活动的时候就已经知道这家港式快餐店了,就是生意总是不好,也是乐得一个人慢悠悠吃不赶时间。

往南走就是襄阳南路,近建国西路有我非常喜欢的Bread.etc,工作日的超满足早午餐,非常物超所值,牛油果泥土司配无花果干,希腊酸奶燕麦睡过,还有两杯饮料选择和炒蛋。路过总能如其名般闻到香喷喷的面包烘烤味,并且过了晚上八点还有很多面包都打对折。同时这家店也非常适合拍照或者坐着看看报纸,只是有时候会忙到根本找不到座位。


过了新乐路新开的MIDNIGHT Burger, 招牌大到你根本忽视不了,店里挂满了各种霓虹灯管,Thugs need hugs daily,充满了莫名其妙的喜感。你也难以想象这家店从老板到员工都喜爱的Rapper精神,没有花臂和美颜的男青年不是好店员,感觉等薯条之际他们就要开始Battle了。不知道嘻哈现在被打压地这么厉害这家店还有没有执着地坚持他们的餐厅精神。

随着老Shelter关门,新开业的All选在了襄阳北路17号二层,虽然三楼还有摇骰子的应酬之地Perry's,但是All还是不可小觑地给这条街带来了不少流量。

不久前新开业的Laundry,紫色的光线迷幻极了,出入店面仿佛一个高级洗衣自助店,但你并不能真的带一筐衣服来洗,会被赶出去吧?有暗门进入,内里藏着一个隐蔽的酒吧,和Speak Low以及Barbershop的trick都非常相似。同时Laundry也是永嘉路的Barber shop的姐妹店吧,老板的噱头看来很赚钱。

Shelter好像变成了一个文化符号,从政府收地后被迫整顿关门,多少酷儿们迷失在街头四散混迹到Dada,Arkham和Elevator。2016年Shelter最后一天营业排队的壮观场面似乎在悼念一场文化终结。然而新开业的All凭借上海开启地下音乐时代的Shelter同一团队,再次凭借独立厂牌和合作DJ跻身于酷儿们的首选。

你不会想要穿得蓬头垢面来这里的,你甚至不能穿着平常出门夜生活的衣着,这里的年轻人的先锋审美让你不得不认真对待蹦迪这件事。然而过度攀比穿着打扮未尝是健康的风气,蹦迪的方式以及交流才是真正值得在意的。毕竟最酷的态度其实是做你自己,而不要受缚于他人的眼光。



周三有Cosign,虽然不比周末人多热闹,然而也适合像我这样有蹦迪瘾的人去玩乐。离开上海最遗憾的事就是不能去All蹦迪了,好像现在all改造了之后增强了隔音,但听朋友说,音乐没有以前适合蹦迪了。很遗憾错过了之前的Tzusing但是蹦到了Howie Lee。如果没有All我可能永远不会接触到地下音乐的类型更不会发现原来我如此热爱音乐和蹦迪,也不会知道当下年轻人们的生活方式。

周末偶尔来得太早不会太多人,便常常在All盖完章趁场子还没热起来就溜去Elevator看一看LGBT的帅哥们互相摩擦,或者在楼下的电梯里和朋友们拍几张搞怪自拍,到东湖路旁边的711买一瓶水冲一冲正tipsy的感觉,观赏一下昼伏夜出的人们(我也是)以及这个城市抖落白天的一本正经展现的夜晚放纵姿态。

蹦完迪出来往往已经夜里三四点了,暑假的时候,玩得更晚,回家的时候天都蒙蒙亮了,就去南昌路上吃那家兰州拉面,虽然比不上陇上人家或者敦煌楼,但非常治愈酒后错乱的情绪和不知不觉通宵的无意识低落。然后带着一肚子暖暖的汤面继续骑小黄回家,那时候小黄还是轻巧的小黄,灵便的小黄。



过来襄阳北路的陕西南路,又是中西并存十分和谐的。下陷店面的小龙凤查餐厅,和思南路上的查餐厅作为两家老牌茶餐厅,我一直觉得味道都不怎么样,还贵... 偶尔吃一吃垫垫肚子或者来喝个黑白淡奶打打精神就好了。

旁边有一家Paras Coffee,也是我个人十分喜爱的装修设计。周末来这里坐一个小时,你能见到大大小小,不同风格的网红,淘宝店模特,吃喝达人带着不同型号的相机不通焦段的镜头来店里拍照,也是一大奇观。至于咖啡,店里偶尔会推出季节限定的饮品和餐食,都适合拍些干干净净的照片,总而言之是一家非常适合拍照的店,口味就见仁见智了,个人喜欢无花果三明治。





然后沿着淮海中路到思南路路口有一家巨大的LINE FRIEND,右转思南路,不到查餐厅的一个电梯上楼有一家顺水鱼馆,酸菜鱼做得蛮好吃,鱼是现杀也很鲜活,主要店员和老板都比较有趣,好像把你当朋友一样和你点菜买单。
从思南路到南昌路左转然后到雁荡路的三岔路口,这里也有好几家好吃的。
比如很有个性的明呈黄鱼面馆,这家是新店,老板还没来得及贴满墙的:不要把纸巾扔进碗里或者只有女孩子才可以点小碗黄鱼面。口味和老店都不差太多,炒菜也不错,但是勾芡并且有点重油,很道地的上海做法。
旁边的Sinkiang菜阿里家我也非常喜欢,因为离家近也常常点他们的外卖。但是外卖没有堂吃来得厚道。从椒麻鸡到囊烤包子和羊肉抓饭,以及手工酸奶或者玫瑰布丁,都非常好吃。感觉是非常正宗的Sinkiang菜了。我好像有半个魂留在Sinkiang。


再往边上的Sober Company就是fine dining restaurant了,从服务到口味都非常好,可能分量有些欠缺,但菜品的钻研可以看到餐厅的追求了。这家店也作为声名赫赫的Speak Low的分店,适合约会,吃完饭可以去旁边暗门里酒吧品威士忌,这里还有隐藏酒室哦,要在三个part都消费了酒精才有资格进入。非常噱头,就如其首店,复兴中路上的Speak Low,进门你仿佛闯入一个摆设任性,整洁干净的vintage古董店,店员冲你笑笑,等你自己找玄关呢。总有几个出洋相的,就看酒保好不好心了。
沿着南昌路往前过了高架下重庆南路到兴业路就很快到新天地了。这里作为上海另一个著名景点,虽然游客如织,却越来越少最开始的吸引力了。


然而还是有几家非常好吃的餐厅。比如开在新天地里的Green&Safe,我喜欢gs因为它热闹的谷仓直到凌晨两点才结束喜庆的农乐。这里是不会出错的选择和夜游买东西醉吃甜点的地方。和不同的朋友来过,不知道去哪里就来GS,早午餐午餐下午茶晚餐夜里的小酒吧。喜欢这里大谷仓的风格,把城市里落魄的人都罩在一起,拿富有乡村风格的音乐,假装我们身在一个没有痛苦和烦恼的乡间。白天劳作,晚上聚在一起吃好吃的。GS写在墙上的一句话:“ Good food should be a right not privilege." 美食应该是每个人的权利,而不是一种优待。

从有机牛羊排烤鸡肉到腌猪后腿肉,波顿肉酱意面,蒜香虾仁,无花果煎饼,到树莓蛋糕,椰汁奇亚籽,蓝莓气泡饮,每一项都不会出错。喜欢的人会很喜欢,不喜欢也不至于讨厌。它就好像张开怀抱总是等你回去寻求安慰的旧识。


以及我的一个非常不切实际的梦想:开一间24小时营业的蛋糕店。凌晨12点烤出第一批香气扑鼻的面包,做长得可爱又精致的小点心,放好多凳子和桌子,每个都隔得很远,还有暗暗的霓虹灯。不提供酒。这样那些夜里看完电影又不想回家,或者蹦完迪饿了,或者只是一个人喝完酒又不想太快回家的人们都有了个正常的地方待着啦。不会非得挤进一堆人的烧烤摊或者火锅店里去。如果GreenSafe开通宵就是我理想中的面包店了!

没想到我会越写越多,我甚至还没全写完我想给我房客的出行推荐。
法租界还有许许多多咖啡店餐厅小苍蝇馆都是我在上海的精神慰藉,正是这些不起眼的小店让她变得如此不同。不只是文里提到的,还有更多我都没写,我觉得这些地方就像生活也根本写不完。生活还在发生,新的餐厅还在开业。


从前很多人说上海不够包容,只有冷漠。虽然金钱的确让这个城市和城市里的人承担着极大的精神压力,但也正是这些生存压力,才让更多人不断努力,让这个城市越来越包容成熟和有魅力,让生活在这里的人们更便捷和随心所欲,才让我这样的米虫也有机会得以找到这个城市和我一样苟活着的年轻人们,在物欲横流的时代里找一丝平静。

© 本文版权归 Absolute Jean 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 了解版权计划
-
Fran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3-04-07 18:48:45
-
Ymstnam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2-10-11 16:41:39
-
momo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2-10-01 03:58:45
-
乡村alec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2-06-22 13:53:20
-
il tempo passa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2-01-16 00:03:22
-
xnn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1-11-22 20:02:51
-
豆瓣网友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1-05-10 19:49:16
-
夏妮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1-04-16 01:58:52
-
人类小赖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0-07-03 20:14:42
-
oknihcap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0-06-08 22:20:32
-
牛奶糖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9-12-28 21:48:15
-
张曼玉上海分玉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9-11-27 15:15:53
-
Sicily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9-11-06 12:27:15
-
SeriousKID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9-11-05 00:37:09
-
Γλώσσα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9-09-17 19:44:52
-
Laputa 林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9-08-07 17:17:51
-
Jacques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9-07-07 23:1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