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霍金
查看话题 >为什么我们没有霍金那么坚强
2018年3月14日斯蒂芬•威廉•霍金离开了地球,说全世界为之悲痛也不为过,因为在我们眼中他就是人类的楷模。尽管从21岁开始,他就被束缚在轮椅这个狭窄的世界里,但是他却把人类的视线带到了浩渺的宇宙。
霍金走了,于自身而言,他是彻底解脱了;于探索宇宙的科学家们而言,他们少了一位领军人物,此方面的损失也许不久之后就会被后起之秀所填补;于大众而言,我们在精神领域失去了一位健康人格的标杆。
对于霍金的离开,正如3月14日金星在微博中所吐槽的那样——“今天不少人在朋友圈转发霍金,其实也就是悼念‘霍金’的名字装个‘文化人’而已,其实霍金是研究什么的根本就不知道,甚至连他名字的英文全拼都不知道,太假”。是的,当我们绝大多数中国人谈到霍金的时候,其实我们一点儿也不了解他,不过这有什么关系呢?作为一个宇宙探索的门外汉,我们读不懂《时间简史》,也不清楚他在探索什么,却一点也不会减少我们对他的敬意。因为,霍金对人类的贡献不仅局限于学术研究,还有他坚强的人格魅力,后者才彻底征服了全世界。
是的,关于霍金的离世,我想得最多的就是为什么我们没有他那么坚强。
是的,我们不坚强。
大学本科毕业,找不到工作,踹母亲,是不坚强的;到了适婚年龄,因为房子、彩礼或舆论压力而不是因为爱情选择结婚,是不坚强的;出现家庭问题后,父亲或母亲带着孩子一起自杀,是不坚强的.....面对现实生活中无处不在、如影随形的问题,你烦躁,你焦虑,甚至把自己整抑郁了,你还坚强吗?
毫无疑问,与病魔抗争长达55年之久并且事业有成、家庭幸福的霍金是坚强的。
那么,我们为什么没有霍金那么坚强呢?
因为自我效能感太低。自我效能感,这一概念由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所提出,指的是一个人对自己能否进行某一行为并取得预期结果的主观判断。简单地说,自我效能感低就是自信心不足。说中国人没有自信心的时候,很多人都不以为然或嗤之以鼻,觉得自己是一个很有自信的人,但是一旦落实到具体行为中就能判断你到底够不够自信。比如,一个年轻的女孩子,不化妆不敢出门,这显然是对自己的外貌不够自信;比如,面试中跟HR谈工资,总总觉得有些难为情,这是对自己的能力不够自信;比如,当关系亲密的人伤害到自己时,对方还没有道歉,就已经开始为对方找借口,这是对自己在对方心中的分量不够自信......当我们连自己都怀疑的时候,我们还能坚强吗?
因为内驱力不足。内驱力就一个人的内在动机,它犹如汽车的发动机和方向盘一样给人类提供动力与方向。通俗一点儿,内驱力指的就是——梦想。你有什么梦想?这是一个我们在小学阶段被必问的问题,可是现在还有人问“你的梦想是什么”吗?令大家尴尬的,很多人都要使劲想想才能给出一个具体的回答,而更加尴尬的是,绝大多数人的回答都只是回答而已,根本就没有为梦想付出任何行动。梦想被抛弃在时光的阴影中不见天日。没想梦想,就没有动力,连动力都没有,你凭什么在风刀霜剑般的现实中让自己蔚为壮观。
因为意志的品质不够优良。在心理学中,意志是一个人有意识地确立目的、调节和支配行动,并通过克服困难和挫折,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优良的意志品质应该是够独立、够果断、能自制、能坚持。很遗憾的是,很多人都因为意志品质差而不够坚强。格拉德威尔在《异类》一书中提出了“一万小时定律”,他认为要成为某一个领域的专家,需要在该领域坚持10000小时。如果按照一天工作8小时、一周工作五天、一年工作48周来计算,那么我们每个人至少也需要五年多的时间才能取得成功。据说有54%的白领不满3年就跳槽,那么按照“一万小时定律”,那些频繁跳槽的80、90后何时能够成为某一领域的专家呢?跳槽不是一个贬义词,但是它暴露了你在意志品质方面的问题。如果跳槽是因为觉得当初的选择出现失误,则说明你做选择时或盲目或武断;如果当初的选择是对的,只是不堪工作压力而选择放弃时,说明你做选择时或任性或懦弱。当意志不能指挥你宠辱不惊时,何谈坚强?
因为爱的情感匮乏。谈恋爱的时候最为费解的命题莫过于“爱是什么”了。而当真爱来临时,你就会明白,爱就是一旦爱了你就不会困惑了,它会让人获得一种愉快的情感体验。倘若你爱自己,就会悦纳自己,无论是自己的缺点,还是优点,你都会全盘接受。倘若你爱别人,就会从付出中享受到快乐,所有的付出就不再夹杂着抱怨。倘若你爱生活,就会从点滴之中,发现阳光是美,风雨是美,鸟语是美,静谧是美,还有人也美。倘若你爱工作,工作就会变成你的事业,你就会从敲钟的和尚升华为创业者。遗憾的是,很多人都不懂得爱,也不会爱。因为爱的情感缺乏,空虚犹如间歇性抑郁症一样,这样的你还坚强吗?
……
不坚强的原因有很多,每个人也都不一样,这些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有一些人,他们无论遇到什么样的挫折、打击,都坚强得笑对人世,像霍金,像史铁生,像海伦•凯勒,像贝多芬,像司马迁……他们虽然没有健康的体魄,却凭借人格魅力把自己变成“重于泰山”的人。
奥地利心理学家阿德勒认为追求卓越是人格的核心,是每个人天生就具有的内驱力。这个观点在你身上应验了吗?如果没有,也请你别把生命的价值直接划归给坟墓。无论这世界怎样,汲取爱的力量,相信自己,多坚持一会儿,即使最后还是不会光宗耀祖,但只要变得坚强,你就会战无不胜。
霍金走了,于自身而言,他是彻底解脱了;于探索宇宙的科学家们而言,他们少了一位领军人物,此方面的损失也许不久之后就会被后起之秀所填补;于大众而言,我们在精神领域失去了一位健康人格的标杆。
对于霍金的离开,正如3月14日金星在微博中所吐槽的那样——“今天不少人在朋友圈转发霍金,其实也就是悼念‘霍金’的名字装个‘文化人’而已,其实霍金是研究什么的根本就不知道,甚至连他名字的英文全拼都不知道,太假”。是的,当我们绝大多数中国人谈到霍金的时候,其实我们一点儿也不了解他,不过这有什么关系呢?作为一个宇宙探索的门外汉,我们读不懂《时间简史》,也不清楚他在探索什么,却一点也不会减少我们对他的敬意。因为,霍金对人类的贡献不仅局限于学术研究,还有他坚强的人格魅力,后者才彻底征服了全世界。
是的,关于霍金的离世,我想得最多的就是为什么我们没有他那么坚强。
是的,我们不坚强。
大学本科毕业,找不到工作,踹母亲,是不坚强的;到了适婚年龄,因为房子、彩礼或舆论压力而不是因为爱情选择结婚,是不坚强的;出现家庭问题后,父亲或母亲带着孩子一起自杀,是不坚强的.....面对现实生活中无处不在、如影随形的问题,你烦躁,你焦虑,甚至把自己整抑郁了,你还坚强吗?
毫无疑问,与病魔抗争长达55年之久并且事业有成、家庭幸福的霍金是坚强的。
那么,我们为什么没有霍金那么坚强呢?
因为自我效能感太低。自我效能感,这一概念由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所提出,指的是一个人对自己能否进行某一行为并取得预期结果的主观判断。简单地说,自我效能感低就是自信心不足。说中国人没有自信心的时候,很多人都不以为然或嗤之以鼻,觉得自己是一个很有自信的人,但是一旦落实到具体行为中就能判断你到底够不够自信。比如,一个年轻的女孩子,不化妆不敢出门,这显然是对自己的外貌不够自信;比如,面试中跟HR谈工资,总总觉得有些难为情,这是对自己的能力不够自信;比如,当关系亲密的人伤害到自己时,对方还没有道歉,就已经开始为对方找借口,这是对自己在对方心中的分量不够自信......当我们连自己都怀疑的时候,我们还能坚强吗?
因为内驱力不足。内驱力就一个人的内在动机,它犹如汽车的发动机和方向盘一样给人类提供动力与方向。通俗一点儿,内驱力指的就是——梦想。你有什么梦想?这是一个我们在小学阶段被必问的问题,可是现在还有人问“你的梦想是什么”吗?令大家尴尬的,很多人都要使劲想想才能给出一个具体的回答,而更加尴尬的是,绝大多数人的回答都只是回答而已,根本就没有为梦想付出任何行动。梦想被抛弃在时光的阴影中不见天日。没想梦想,就没有动力,连动力都没有,你凭什么在风刀霜剑般的现实中让自己蔚为壮观。
因为意志的品质不够优良。在心理学中,意志是一个人有意识地确立目的、调节和支配行动,并通过克服困难和挫折,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优良的意志品质应该是够独立、够果断、能自制、能坚持。很遗憾的是,很多人都因为意志品质差而不够坚强。格拉德威尔在《异类》一书中提出了“一万小时定律”,他认为要成为某一个领域的专家,需要在该领域坚持10000小时。如果按照一天工作8小时、一周工作五天、一年工作48周来计算,那么我们每个人至少也需要五年多的时间才能取得成功。据说有54%的白领不满3年就跳槽,那么按照“一万小时定律”,那些频繁跳槽的80、90后何时能够成为某一领域的专家呢?跳槽不是一个贬义词,但是它暴露了你在意志品质方面的问题。如果跳槽是因为觉得当初的选择出现失误,则说明你做选择时或盲目或武断;如果当初的选择是对的,只是不堪工作压力而选择放弃时,说明你做选择时或任性或懦弱。当意志不能指挥你宠辱不惊时,何谈坚强?
因为爱的情感匮乏。谈恋爱的时候最为费解的命题莫过于“爱是什么”了。而当真爱来临时,你就会明白,爱就是一旦爱了你就不会困惑了,它会让人获得一种愉快的情感体验。倘若你爱自己,就会悦纳自己,无论是自己的缺点,还是优点,你都会全盘接受。倘若你爱别人,就会从付出中享受到快乐,所有的付出就不再夹杂着抱怨。倘若你爱生活,就会从点滴之中,发现阳光是美,风雨是美,鸟语是美,静谧是美,还有人也美。倘若你爱工作,工作就会变成你的事业,你就会从敲钟的和尚升华为创业者。遗憾的是,很多人都不懂得爱,也不会爱。因为爱的情感缺乏,空虚犹如间歇性抑郁症一样,这样的你还坚强吗?
……
不坚强的原因有很多,每个人也都不一样,这些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有一些人,他们无论遇到什么样的挫折、打击,都坚强得笑对人世,像霍金,像史铁生,像海伦•凯勒,像贝多芬,像司马迁……他们虽然没有健康的体魄,却凭借人格魅力把自己变成“重于泰山”的人。
奥地利心理学家阿德勒认为追求卓越是人格的核心,是每个人天生就具有的内驱力。这个观点在你身上应验了吗?如果没有,也请你别把生命的价值直接划归给坟墓。无论这世界怎样,汲取爱的力量,相信自己,多坚持一会儿,即使最后还是不会光宗耀祖,但只要变得坚强,你就会战无不胜。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