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路上,你曾有过自杀的想法吗?我曾有过。

文/段段 昨天看了一部电影《我的名字叫伊丽莎白》,讲的是一个叫贝蒂的女孩的故事。贝蒂是一个十岁左右的小姑娘,跟姐姐,妈妈,爸爸住在乡村。爸爸是精神病院的院长。 影片的开头,是贝蒂跟姐姐去探险,被姐姐嘲笑她胆小,怕黑。她确实也是个没有安全感的孩子,跟小时候的我们一样,怕小黑屋,怕阁楼上突然打开的门,怕深夜父母的争吵声,最怕的是孤独和被人捉弄。 但很不幸,这些事情都一一发生在她身上。先是姐姐离开了家,她不但失去了一个玩伴,还被姐姐嘲弄“再也不想跟她这个小屁孩玩了”。她虽然有些难过,但还是能真诚的为姐姐感到开心。 接下来是妈妈。妈妈因为跟爸爸的婚姻出现了问题,妈妈决定暂时离开段时间。于是偌大的房子只有小女孩和整天忙于工作的爸爸。 这时能跟贝蒂产生感情互动的只有她喜欢的一条狗狗。可遗憾的是爸爸不同意她养这条狗。卖狗的老板恶狠狠的告诉她,再不来买走,就会把它杀掉。 生活中唯一的安慰大概就是爸爸精神病院的一个叫伊凡的病人逃离了。他是一个躁郁症患者,犯病的时候杀了自己的妈妈。他逃出来后,被贝蒂发现了。 但她却并没有怕他,也没有把他送回医院。而是把他安顿在了自己放自行车的小黑屋里。她很开心有个人可以听自己讲话,也很乐意照顾他。 她帮他从家里拿食物,帮他偷拿爸爸的毛衣。下雨天的晚上,怕他害怕,克服恐惧,偷偷跑去陪他。因为伊凡的出现,贝蒂终于觉得自己不孤单了。在学校也能主动关怀因为脸上有大块胎记而被孤立的同学了。 看似一切都在往好的方向发展。可是妈妈离开前,觉得贝蒂需要一个游乐场,所以执意要把小黑屋整理出来。为了保护伊凡,贝蒂不得不偷偷的把他送走。她拿了爸爸兜里的钱,收拾了一些衣服和食物,把伊凡送到了另一个小镇。 在学校脸上有胎记,被其他同学孤立的男同学,告诉她自己是被施了魔法,只有小女孩在月圆之夜的尿液可以帮他。善良的贝蒂,傻傻的相信了,给了新同学他想要的东西。却不曾想这只是一个捉弄她的游戏。她被全班同学耻笑。 姐姐走了,妈妈走了,伊凡走了,心爱的狗狗自己也没有能力拯救,在学校遭到同学的戏弄,爸爸又不愿意听她讲话,还阻止亲近的保姆安慰她。 她觉得自己似乎被整个世界抛弃,这个世界上再也没有值得自己留恋的东西了。于是她想到了自杀,她把玻璃相框打碎,拿着玻璃碎片准备割腕自杀。就像阿嬷那样,就像伊凡曾经做过的那样。 一部很简单的电影,却看得我眼泪汪汪。特别是贝蒂决定割腕自杀时的心境,竟让我有感同身受的体会。 小时候我也是一个比较敏感内向的孩子。曾有段时间,觉得自己在家中没有地位。地里的各种农活,都需要参与,做的不好,还会被批评,而姐姐弟弟就不会被这样对待。在学校,姐姐弟弟学习好,能替爸妈争光。而我却严重偏科,常常被老师投诉。 内心特别自卑,在家里也不爱说话。常常是姐姐弟弟跟爸妈一起其乐融融,我只要一加入就会冷场。那时候因为姐姐身体不好,弟弟年龄小,家里所有好吃的都优先给他们。每次我都是装作大度理解,内心却委屈的不得了。 还因为我从小是在“捡来的孩子”“黄毛丫头”“笨小孩”的谣言中长大。敏感脆弱,别扭又自卑。自己找不到跟这个世界的沟通方式,也不知道怎么才能跟父母姐弟正常沟通。沉默孤僻中,常常处于一种无助的状态。 记得那是一个下午,家里没人。爸爸妈妈都出门去干农活了。妈妈出门前,不知道因为什么事,说了我几句。内心的那根弦,突然就崩塌了。哭着爬在床上,写了一封长长的信,塞到了妈妈的被子底下。算是我跟家人的告别。 怎么去死倒是个问题。想起在电视上看到过的各种死法。跳楼不可能,村里没有楼,割腕吧,又没有刀片,可能还会比较疼,唯一可行的就只有喝药了我想。 跑到牛棚,踩着板凳,拿下爸爸挂在那里的农药,闻了闻。突然想到,如果没有毒死自己,反而落下什么后遗症那就得不偿失了。于是决定先做个实验,然后再喝。跑厨房拿了点米饭,拌上农药,引诱着一只鸡吃了下去。 然后我就坐在它旁边等着,想看看它多长时间会倒下。我等呀等,等到太阳落山了,等到天都麻麻黑了,等到爸妈都收工回家了,那只鸡还是精神抖擞的站着。 可是在等待的过程中,我的怨念委屈慢慢消散了。想要喝药自杀的念头也淡了下去。于是,这次自杀事件就这么不了了之。 至于那封声泪俱下的长信,后来也问过妈妈,都说未曾见过。这件事就像只存在我记忆中的幻想一般,再也未被提起过。 后来的人生中,也曾有无数次,产生过“一了百了”的轻生念头。可却都没有,像那次一样实实在在的行动过。随着时间流逝,那次荒唐的行动也被遗忘在记忆的尘埃中。 直到昨天看到小女孩贝蒂的故事,那种感同身受的孤独绝望,不被理解,让那段记忆再次开封。 有的朋友可能会问,后来小女孩贝蒂怎么样了。她真的割腕了吗? 在贝蒂割腕的同时,傻傻的伊凡出现在了路口。他们拿着工具去狗场偷出了她心爱的狗狗。两人一狗,一起去流浪了。贝蒂成长成了真正的伊丽莎白。 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总会遇到很多挫折。有的来自于外在,有的来自于内在。当有些坎过不去,想不开,当整个人被巨大的孤独无助包围时,很容易有些极端行为。 但是当你走过那个阶段,再回头看,就会发现当初自己的幼稚可笑。但人生谁不是一边坚持,一边放弃,一边前行呢? 只是我们需要对身边的人和事多些善意,透过身份地位等一些表面的东西,看到生命本身的可爱。并尽可能的去帮助处于逆境中的他们。因为你永远不会知道,曾经你平等对待过,帮助过的人,会在生命的哪一刻成为你的救赎。 珍爱生命,珍视身边人,我们都在修行的路上。